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九年语文上册17杨修之死教案
九年语文上册17杨修之死教案
一、介绍有关的文学常识。
二、学生带问题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师解决学生的质疑。
1、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在这些事中,杨修表现如何,曹操态度怎样?
2、思考研讨与练习第一大题第二小题,女同学持第一个观点,男同学持第二个观点,进行辩论。
三、处理生字词
四、请同学复述8个小故事(10分钟)
“鸡肋”事件;园门阔事件; “一盒酥”事件;“梦中杀人”;藏吴质事件;计出邺城事件;为植答教事件;兵出斜谷口事件。
教学
重点
分析杨修和曹操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
难点
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
教法学法赏读法、探 Nhomakorabea法。德育及法制渗透内容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修订、增减
导入:曹操,在正史的记载中颇受赞誉;在戏台上,他被固定为奸臣;在《三国演义》中,他的面貌要复杂得多,常常让人捉摸不透。杨修,这个素负才名的文士,当他自以为能读解曹操的心思时,等待他的会是什么呢?
杨修的形象:才思敏捷、恃才放旷、不拘礼俗
曹操的形象:心胸狭隘、城府很深
表里不一、虚伪狡诈
残忍歹毒、深谋远虑
教学反思
(男)杨修恃才放旷,终于招致杀身之祸。
(女)曹操借违反军纪之名处死杨修,以消除隐患。
七、在辩论的基础上,总结人物性格特征。
(男)总结杨修的性格特征。
(女)总结曹操的性格特征。
(然后教师明确答案并板书)
杨修:恃才放旷、狂妄轻率、好耍小聪明
曹操:虚伪残诈、老谋深算
课堂小结
总结(教师完成)
1、分出胜负方。
2、明确杨修之死的原因有两点:既是由于杨修恃才放旷,终于招致杀身之祸,也是由于曹操借违反军纪之名处死杨修,以消除隐患,两者缺一不可。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于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应该说:前者,即男同学所持观点是内因;后者,即女同学所持观点是外因,两者导致了杨修之死。
作业设计
完成同步练习
板书设计
第周第课时
学科组
语文组
主备人
张廷光
执教人
课题
17.杨修之死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通过故事来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2)掌握一些重点字词
2、过程与方法
初步认识分析事物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唯物辩证法观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明辨是非善恶,识别政治权力之争的真面目,培养正确的智慧观。
五、完成抢答题
1、叙事的方式有:①顺序、②倒叙、③插叙、④补叙。本文属哪一种方式?
明确:插叙。
2、请找出本文的三个通假字,并指出各与哪个字通假。
明确:“当”通“挡”、“分”通“吩”、“付”通“咐”。
六、展开辩论
男女同学各选出四个同学分别任主辩,分别任主辩、 第一副辩、第二副辩、第三副辩。要求提出自己的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并说明对方观点是不能成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