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育叙事
【内容摘要】
作为一个教师,都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
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
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
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
对于谢某这样特殊的后进生我放下架子亲近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
“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
作为教育工作者,作为班主任应以赏识的眼光和心态看待每一个学生,使他们找到好孩子的感觉。
也正由于老师对他的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和提醒,才使他找回了自信。
让没一个学生都健康向上地成长、快乐地学习!
【关键字】真心真爱关爱赏识尊重亲近
【正文】
在流动的生命中,有一种永恒的快乐,它能让心灵宁静而淡泊——那就是用爱用情用心做教育。
从教十七年后的今天转首回望,自己所钟爱的这片教育园林,已在耕耘中变得郁郁葱葱…
从教以来,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我积极主动做孩子的思想工作,长期的教育工作中我体会到:作为一名教育者,要想收到好的教育效果,就必须要付出你的真心与真爱,教育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这十七年间,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遗憾。
我快乐着孩子的快乐,悲伤着孩子的悲伤,伴随着孩子一块成长。
记得前年,我接手三年级的班主任兼数学老师。
我发现本班的谢晨同学总是低着头,上课无精打采,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
老师课堂提问,他缄默无语。
家庭作业要么全留空白;要么乱写一气,全是错别字。
甚至连组词以及简单的加法也是做得错误百出。
每次测验,语文、数学都只有三、四十分。
下课也不和同学一起玩,就傻傻地站在那里看别人玩。
经过了解知道他学习基础很差,经常不做作业,性格内向,而且缺乏最起码的上进心。
父母外出做生意,跟随爷爷奶奶读书。
教过他的老师告诉我,只要他遵守纪律,不逃学,上课不影响别人就行了。
我听了,不觉从心底泛起一股凉意。
就这样的成绩将来走出校门,面对这知识日益更新的时代,他该如何生存哪!我觉得这孩子脑子挺聪明的,就下定决心一定不能放弃他!一天放学后,我来到他家,正碰上他和村里的小朋友玩小珠球。
门上一把锁,。
原来他的爷爷奶奶打麻将还没回来。
过了大约半小时,他的爷爷奶奶才回来。
但是与他的祖父母交谈更让人心寒。
因为他成绩太差,家里打算让他念完小学,就跟父母做生意!我劝了两句,但是
他爷爷的一句话让我傻了眼,“他的成绩那样,进了初中也学不了多少知识,小学里认几个字,会认钱就行了。
”听了这些话,我的心情分外沉重,难道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就能眼睁睁地看着他离开学校,过早地承受生活的重担吗?回到学校,我就找他谈话,可他总是低着头,一言不发。
哎,承受长期学习落后的打击,总是徘徊在无人关注的角落让他产生了自闭的心理。
每每看到他“孤独”的身影,我都暗暗发誓,一定要带他回到班级的大家庭里来,一定要让他重拾搞好学习的信心和勇气。
针对他的情况,思虑再三,我决定从三大方面入手:第一,我与孩子的父母取得联系,要求他抽时间管管孩子。
平时多打电话关心孩子,每天问问孩子的在家表现,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
只要孩子有一点进步就适当进行表扬,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就在身边,提高孩子学习的兴趣。
至于孩子的祖父母,我多次进行劝说,并告诉他们,孩子的未来不能马虎,没有知识,在社会上就被人瞧不起。
孩子之所以成绩差,是因为没有好的学习环境,希望他们放弃打麻将,至少在孩子放学回家时,不是铁将军把门。
在我诚恳地劝说下,两位老人很感动,答应今后好好督促孩子作业,改掉恶习。
第二,我抓住一切机会走近他、亲近他,敞开心扉,以一颗真诚的心来关爱他。
经常找他闲谈,向他说明爸爸妈妈年龄大了,把他养大也不容易,应该多多体谅父母,父母也希望自己的儿子将来有出息,引导他用感恩、享受的心态看待现实生活……与此同时,我组织几名同学来帮助他,跟他一起玩,跟他一起做作业。
让他感受到同学对他的信任,感受到同学是自己的益友。
让他感受到同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他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又感受到无穷的快乐!碰到他没有钢笔或墨水等及时给他买。
渐渐的我发现他开始和同学一起玩,脸上有了笑容,也开始和别人说话了。
家庭作业也能按时完成。
看到这一切,我总算松了一口气。
作为一名班主任,要搞好教育工作,首先要有一颗赤诚的爱心,用爱的甘露滋润孩子们的心田,用爱心点燃一颗颗纯洁的灵魂。
对于那些学困生,教师应给他们更多的爱,经常鼓励、帮助、督促他们,使他们增强自信心。
第三,与科任老师统一意见,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待他。
学习上的一点小进步,我们也没有忽视。
在课上,我总是多提问,多指导,直到他弄懂为止。
课余,我也会抽时间为他辅导。
可能出于对老师的回报吧,期中考试,他居然得了76分。
在语文课上的一次听写词语中,他居然也写对了60%,连我都觉得无比的吃惊、高兴。
我非常兴奋,对他大加褒奖,并说:“看来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你看,这些词语你写对了这么多,你一定昨晚复习了吧!你看比有些平时学习优秀的同学都好呢!只要努力,你一定不会比其他同学差的,你说是吗?”他轻轻地点了点头。
但是我还是看见了他眼中多了一些自信的眼光。
有了这次,在这以后的学习中,我始终坚持“欣赏、夸奖、鼓励”的方针。
他的成绩也一步步上升。
这样一直坚持下去。
现在,他已经是五年级的学生了,语、数、英均能进入优秀行列。
用他自己的
话说就是“学习其实是很容易的嘛!”每个学生身上都有优缺点,学困生也并非一无是处,对于学困生身上表现出来的哪怕很微弱的闪光点,很微小的进步,我们教师要及时予以引导肯定,尽量挖掘其闪光点,努力从赞美中去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使他们产生欣慰、幸福的内心体验,增强荣誉感、自信心、上进心,提高学习的兴趣与内在的动力。
当一个孩子对学习有了兴趣与动力,他的提高就变得轻松、容易多了。
关爱与赏识,转变了谢晨同学,也给我这个班主任带来了无限的欣慰与快乐!通过这件事,我觉得做一个好班主任的先决条件是:了解学生,相信学生,尊重学生。
每个孩子都是活生生的有感情的人,只要付出爱心,枯草也会发芽;只要有一缕阳光,他们就会灿烂。
总之,心灵的桥梁要用情感去架设,用尊重、信任、体贴、关怀去充实。
在更新教育观念的今天,作为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有责任让学生树立信心进而达到育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