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叙事案例

教育叙事案例

教育叙事案例——对“失恋”后一首诗的处理这首诗的内容是这样写的“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要在五班找,本来数量就不多,况且质量也不高。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本学期初的一个下午,同学们都在静静地认真自学,只有刘××同学将头抬得很高,注视着另一个同学,我轻轻地走到那们同学的身边,发现他正在聚精会神地看着一首诗,我轻声地说了句,可以给老师看看吗?这位同学很不情愿地将那首诗给了我,尔后两位同学对视了一下,刘××同学趴到桌子上。

用他自己的话说:“这下可完了,老师一定会在班级公开批评的。

”我走到讲桌前,看了一下诗的内容,沉思了片刻,便将它放到了衣兜里,继续观察同学们的自学情况。

可刘××同学却坐不住了,他时而抬起头偷偷地看着我,好象在等待着老师的批评。

看了几次后,发现我无动于衷,他便开始写作业了。

下课的铃声响了,我把刘××请到了无人的图书室,他耷拉着脑袋,用余光看着我,我让他坐下,他却哭了,边哭边说:“老师,我错了,我不该写这首诗,不该在自习课上传纸条,求老师不要在班级批评我。

”我说:“老师要想在同学中批评你,就不会把你请到这里来。

”他会心地点了点头。

我说你能不能实话告诉老师为什么要写这首诗。

他想了想后,详细地叙述了他与我班一名女同学友好相处到产生矛盾的经过,原来这首诗是他“失恋”后为了发泄内心的痛苦而写的。

我因势利导,以诚相待,对他进行了耐心细致的教育引导。

最后我又将这首诗拿出来,对他说:“老师想和你一起将这首诗改动一下,你看怎样?”他爽快地回答“行”,我说:“老师改前两句,你改后两句。

”他点头同意。

我说第一句只需改动一个字,将“天涯何处无芳草”改为“天涯何时无芳草”,第二句改为“何必非要现在找”,紧接着他又改了后两句:“本来学业就很紧,况且年龄又很小。

”读着这首诗他开心地笑了,笑得那样轻松,笑得那样自信。

随后我又说:“十年之后,你找不到女朋友,老师帮你找,怎么样?”他连声说“谢谢老师”。

面对当今中学校园中普遍存在的中学生早恋问题,很多同行们采取的是“暴光法”、“对立法”,说实在的,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也曾处理不当,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

后来我想:作为一个正常人,有这种想法并没有错。

处理这样的事情,焦点不在性质对不对,而应在于让学生明白为时尚早,现在应将这份不成熟的“感情”埋在心里。

这次潜隐式教育的尝试,避免和消除了被教育者的对立情绪和戒备心理,平复了内心的波澜,学会了情感上的进退自如。

从而使被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最终达到转化的目的。

我的教育叙事故事上传: 江渝更新时间:2012-1-5 18:38:40今天我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的教育故事时,暮然发现,我的从教生涯已五年有余。

在这五余年里,是学生带给我无限的欢乐,我热爱他们,感谢他们,是他们的快乐与真挚、问题与好奇、成长与进步,让我体验到了我的职业的魅力和工作的快乐!茫茫宇宙,短暂人生,沧海一粟,弹指一挥。

慨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却总是笑颜与鲜花为伴,从容与阳光同行。

打开珍藏的记忆,这里有我与孩子们共同拥有的故事。

每一个故事都真实记录着我和孩子们的过去. 今天,我把它记录下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罗杰,一个不爱说话但自尊心很强的男孩。

一次中午放学,我随着孩子们的队伍一起走到校门外,忽然想起落在教室的东西,于是我又回到了教室,这是看见罗杰也在自己的座位上坐着,因为他家较远,所以每天中午要带饭,可是我看他好像没有要吃饭的意思,于是我就上前问了一句:“你吃饭了吗?”他支支吾吾得说:“吃,吃了。

”“老师,他没吃。

”在一旁的几个同学一起说道。

于是我把他叫到门外,问是怎么回事。

通过询问我才知道他妈妈是聋哑人,家里只靠爸爸替人看地的收入维持生活。

我从兜里掏出两元钱给了他.“以后中午老师给你买饭。

”我对他说。

那一周的班会课上,我把罗杰的情况告诉了全班同学,没想到第二天中午一放学,同学们都争着让他到自己家吃饭。

看到他的午饭有了着落,我的心也平静下来。

爱是平凡的,爱又是伟大的。

每当我看到眼前活泼可爱的他,我的心中充满了快乐。

作为一名教师。

我只是做了我份内的事,只是多付出了一点点的耐心和爱心。

雄鹰在风雨中练就坚强的翅膀;梅花在严寒中绽放扑鼻的芬芳;师魂在爱心和敬业中弥漫浓郁的馨香。

也许我不会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优秀的大学生,但我会让每一个孩子学做人,做一个顶天立地,大写的人!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是,让我做绿叶的事业吧!她总是谦逊地垂着绿荫,让我一路倾听花开的声音,真情凝聚芬芳的足迹,纵然岁月消逝了我的青春,我依然无悔!”我的教育叙事故事【教学情景】在教学《春雨的色彩》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质疑、问难,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

之后,我进一步把课内知识拓展:“同学们,让我们也走进蒙蒙春雨中,加入小鸟们的争论中吧!你认为春雨是什么颜色的?”话音刚落,教室里马上沸腾了起来,开始了七嘴八舌的讨论。

夏江云同学说“春雨是蓝色的,因为春雨落在大海里,海水就变蓝了”。

黄政文同学说:“春雨是紫色的,因为春雨落在紫荆花上,紫荆花就变紫了。

”林宝儿同学说:“春雨是白色的,因为春雨淋在梨树上,梨花就变白了。

”正当同学们说得正欢时,我班文钦平同学,把手举得高高的,我让他发言,他放开嗓门响亮地说:“老师,他们都说错了,春雨是没有颜色的。

因为下雨的时候,我们看到的雨水是无色的。

”一听到这种回答,我心中咯噔一下,我该如何应对这种回答,说他对吧,似乎违背了这课教学目标之一──了解春天景物的特点,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喜爱春天这个季节。

该学生单从雨水本身的特征来说,而未从横向联想春天的特征。

说他错吧,似乎不符合雨水本身是无色这个常理。

怎样把握这段教学?我想:新课程确指出:语文为个体的人所掌握,又显示个性,具体灵性,是智慧之泉,是创造之源。

这位同学“与众不同”的声音不正是学生个性的彰显。

于是,我立刻肯定了学生科学的眼光,对大自然的知识了解很多,有自己独特见解,至于春雨有没有颜色的问题,我没有给予正面回答。

这时立刻有同学质疑:“既然春雨是无色的,那么小鸟们怎么争论春雨的颜色呢?”我说:“同学们这就是大自然的奥秘!什么奥秘呢?”沉思了片刻,文钦平说:“春雨的色彩,是春雨洒在植物上,各种植物发生的变化。

”想不到我说的一句抛砖引玉的话,使同学们争论那么激烈,又那么富有独到见解!我感到很满意,因为我并没有讲解,但是学生已经正确理解了课文的主旨。

学生们各抒己见、主动发展,这不正是我们的新课程理念的生动体现吗?春雨是什么颜色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们已经能从大自然中找到答案了。

【教学反思】《春雨的色彩》这是一篇童话故事,文中小鸟们争论这样一个问题:“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很多学生围绕课本内容回答了这个问题。

学生答案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喜爱春天这个美好的季节。

然而,一个“与众不同”的答案……春雨是无色的,似乎不能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

面对学生这一回答,我很庆幸自己没有掐断这根激起全体学生思考、积极探究的倒火索,因为我知道:一个理想的课堂应该能听到孩子的声音。

有问题才证明在思考,有讨论才证明在探究。

儿童喜欢随心地去接受知识,这是他们的个性。

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我尊重了学生的个性,这一点真正体现了新课程发展学生个性的精神。

学生个性张扬了,作为教师还要注重组织引导学生学习活动。

对于学生“与众不同”的回答,我没有立即正面表明我的观点,我想,那是我的观点而不是学生自己的探究去获得独特的理解。

教师要重新调整自己的角色和行为,使自己成为学生发展引导者的促进者,而不只是知识的占有者和阐释者。

于是,我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画一画、写一写、说一说的方式,对春天的感悟来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我想长期潜移默化自主探究意识的培养,对学生学习方法训练是很有益处的。

新课程理念的落实,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个性得以张扬,自主探究意识增强,最终将培养出一个个鲜活的有个性的人。

【教学感悟】1、课堂上应给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说过:天才只有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自在呼吸。

心理学研究还表明:人在宽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会表现得最活跃。

相反,在压抑的思想环境里,在禁锢的课堂气氛中,是很难创造性思维的。

所以,课堂应该让学生有兴趣、有好奇心,有心理自由,让心灵开放,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才会敢想,敢说、敢做。

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技能才会被激活,才会燃起创造思维的火花。

2、在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地多留一些时间、空间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使他们在适当的引导下感悟,发挥创造性、尽情展示自己,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灵动的、稚嫩的、多彩的语文世界。

作为老师的我,应该给孩子留下更多的空白,让他们就像画画一样,可以任意涂鸦,将美升华。

3、课堂教学不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是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序,在课堂上,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想法转,不允许有独特的见解,就是在扼杀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只有诚恳地鼓励他们,尊重他们,才能创造一个和谐的课堂,让学生全面发展。

我想,这样的课堂才会使我们的孩子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变得更加生机勃勃。

4、精心设计教案。

这节课的教学让我明白,我们在精心设计的教学方案,有时候学生的行为并没有按照老师的设计意图来进行,教师要善于从中发现潜在的意义,找到引与发的必然联系,冷静处理并驾驭它,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发展获取预期的效果。

5、放开手,相信学生的潜能,他们会走得很好的,只要我们教师引导得好,就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学生一定会给你一个惊喜。

【教学启示】在教学中我们教师经常遇到一些学生个性化的理解,他们的理解有的一下子难以达到教学目标,有的甚至背离了我们的教学目标,此时此刻我们教师要尊重学生理解,首先要肯定学生具有独特意识,其次想方设法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自悟自得。

这样既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意识。

只有那种给学生足够自主空间的教学,只有那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教学,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因此,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教科书无论如何都不能作为知识唯一的来源。

真正能驾驭教育过程的高手,是用学生的眼光来读教科书的。

我的教育叙事故事从到工作岗位报到的前几天开始,我就一直担心着,假如让我担任高年级的语文课,作文我该怎么教。

“二年级语文任课教师是孙建会老师,三年级数学……”,听到教导主任这样的安排之后,我心中暗喜,刚刚还悬着的心此刻落了地。

没有了先前的忐忑不安,不过我也没敢放松。

二年级虽然不要求写作,但要学好写话,以便为将来写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弄清楚了这一点之后,我要求同学们坚持写日记,刚开始大家的热情很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