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己二腈和丙烯腈市场现状及投资分析以高端化工材料为主业的上市公司齐翔腾达牵手中国化学集团工程有限公司及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建设生产高新材料尼龙66项目的消息引起了行业内诸多关注。
而尼龙66的主要原料为己二腈,目前全部依赖进口。
丙稀腈作为高新材料中的一员,同样有着巨大的消费市场。
在此对目前国内己二腈和丙烯腈市场现状及投资前景进行分析,供决策参考。
一、国内己二腈市场现状
目前,国内并无己二腈生产厂家,天辰齐翔将借此打破国外技术垄断,首次实现拥有自主产权技术的己二腈国产化。
己二腈是PA66(俗称尼龙66)生产的关键中间体,广泛应用于各种工程塑料、汽车、机械、电器零件、工业丝、民用丝等领域。
但由于技术壁垒及投资门槛较高,己二腈的行业集中度也极高。
目前全球己二腈产能184.5万吨,主要集中在英威达、奥升德、巴斯夫(含索尔维)和旭化成四家企业中。
其中英威达占比超过50%,也是唯一一家向外大量销售己二腈的生产商。
由于寡头高度垄断,技术封锁严重,完全依靠进口,定价受制于人。
2018年我国己二腈进口29.3万吨,同比增7.7%。
与此同时,尼龙66市场需求保持强劲,2018年消费量52万吨,同比增9%,其中进口27 万吨,对外依存度高达36%。
2018年己二胺、尼龙66切片报价分别一度超过8万元/吨、4万元/吨,涨幅分别达到2.5倍和1倍。
但由于被核心原料己二腈卡住了脖子,产业链利润分
配都掌握在国外上游公司手中。
市场预计2020年,我国己二腈消
费量将达到38万吨,其中尼龙66消费己二腈在35.7万吨左右。
事实上,己二腈国产化的努力从未停止过,但由于技术和资金门槛极高,迄今为止,能对垄断格局形成冲击的厂商还未真正出现。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石油辽阳分公司曾引进2 万吨/年己二酸催化氨化法生产己二腈,由于成本高,2002年停车。
2015年8月,山东润兴化工
首次尝试自主技术生产10万吨/年己二腈,结果在试生产时发生爆炸,该项目至今仍未有重启的计划。
齐翔腾达公告中提到,己二腈的生产技术长期由国外企业所垄断,中国天辰经过多年科研攻关,已全面掌握了己二腈到尼龙66生产参数和工艺指标,并通过实验装置顺利产
出合格产品。
公开信息显示,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丁二烯直接氢氰化法合成己二腈技术”,在2015年通过了中国石油和
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成果鉴定,并已获得多项发明专利授权。
而天辰齐翔正是齐翔腾达与与中国化学集团工程有限公司及其所属公司中
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共同设立。
己二腈技术国产化的同时,国际己二腈巨头也已开始布局。
今年2月,英威达和上海化学工业区签署合作备忘录——启动40万吨己二腈生产基地的设计规划,预计投资超过10亿美元(70亿人民币),计划于2020年开始建设,2023年投产。
这很可能是英威达历史上投资规模最大的项目。
无独有偶,中国化学集团所属公司中国化学公告显示,天辰齐翔的首期项目计划工期为3年,自第4年正式投产运营。
从投产时间上看,双方都锚定了2023
年。
二、国内丙烯腈市场现状
丙烯腈在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树脂等高分子材料中占
有重要地位,主要用来生产腈纶、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SAN(苯乙烯-丙烯腈)树脂、丙烯酰胺、丁腈橡胶及己二腈等,其终端涉及领域包括服装及室内用品、家电及汽车行业、水处理
及采油业,应用前景广阔。
当前,我国丙烯腈行业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产能增长速度较快,国内新增丙烯腈项目投产时间过于集中近年来国内丙烯腈需求增长率明显低于产能增长率,从而引发产能出现阶段性过剩的状况。
而且丙烯腈产品品种单一,同质性强,因此国内外资源竞争将更加激烈,而价格竞争则是主要手段。
二是丙烯腈下游消费结构一成不变近年来三大下游行业腈纶、ABS及丙烯酰胺发展速度逐步放慢,但其总占比仍接近90%。
而其他
下游新兴领域诸如己二腈、碳纤维等行业受制于技术原因而发展缓慢,从而限制了丙烯腈消费增速。
1、产能扩展加速
2013年开始,国内丙烯腈产能增长加快,截至2018年国内丙烯腈年产能已达到198.9万吨,相比2012年总产能129.9万吨增长了69万吨,增幅达到53%;产量则从102.5万吨增加至167万吨,增幅达到63%。
2014—2015年,由于进口量仍占较大比例,国内丙烯腈装置开工率不足80%,新增产能释放需要时间。
2016—2017年,随着国
内新增产能的顺利释放,装置开工率大幅提升至90%左右。
2018年则由于各企业集中进入三年或四年一次的大修,平均开工率下降至85%。
图1 2009-2018年我国丙烯腈产能产量变化(来源:隆众资讯)目前为止,中国石化集团以及中国石油集团仍然是我国主要的丙烯腈供应商,其产能占比达到80%。
其中中石化企业产能为86万吨,占比为43.86%;中石油企业产能为71.1万吨,占比为36.26%。
而民营企业的进入始于2014年,其时中石化与万达合资的科鲁尔化学投产,以中石化和中石油企业全覆盖的丙烯腈生产局面被打破。
此后,2015年的斯尔邦石化以及2018年的山东海江化工也顺利投产,民营企业所占市场份额上升至19.89%。
另外,2019—2025年计划投建的新产能也多为民营企业。
2013年至今国内丙烯腈产能增加/减少统计情况详见表1,目前国内丙烯腈生产现状见表2。
表1 2013年至今国内丙烯腈产能增加/减少统计(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