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丙烯腈生产现状及市场分析

丙烯腈生产现状及市场分析

丙烯腈生产现状及市场分析丙烯腈,是一种无色易燃易挥发的液体,具有特殊的杏仁气味。

微溶于水,其低浓度水溶液很不稳定,易溶于一般溶剂。

水解时生成丙烯酸,还原时生成丙腈。

易聚合,也能与醋酸乙烯、氯乙烯等单体共聚。

丙烯的主要来源有两个,一是由炼油厂裂化装置的炼厂气回收;二是在石油烃裂解制乙烯时联产所得。

丙烯大部分一直来自炼油厂,近年来,由于裂解装置建设较快,丙烯产量相应提高较快。

与乙烯相似,由于丙烯分子中含有双键和α-活泼氢,所以具有很高的化学反应活性。

在工业生产中,利用丙烯的加成反应、氧化反应,羧基化、烷基化及其聚合反应等,可得一系列有价值的衍生物。

丙烯腈是三大合成的重要单体,目前主要用它生产聚丙烯腈纤维(商品名叫“腈纶”)。

其次用于生产ABS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的共聚物),和合成橡胶(丙烯腈-丁二烯共聚物)。

丙烯腈水解所得的丙烯酸是合成丙烯酸树脂的单体。

丙烯腈电解加氢,偶联制得的己二腈,是生产尼龙-66的原料。

丙烯腈也用于其他有机合成和医药工业中,并用作谷类熏蒸剂等。

此外,丙烯腈也是一种非质子型极性溶剂。

1.1 丙烯腈生产现状1.1.1 全球丙烯腈生产现状近年来,发达国家丙烯腈市场萎缩,全球丙烯腈生产能力在向亚洲转移。

2006年全球丙烯腈产能为617万吨/年。

截至2009年,全球丙烯腈能力为623.7万吨,产量约为590 万吨。

日本旭化成公司在我国台湾建设的以丙烷为原料的20万吨/年丙烯腈装置于2010 年投产。

据透露,该丙烯腈装置为世界上第一套采用丙烷原料的大装置,将在生产中逐渐提高负荷率。

2010 年6月17日,吉林石化第三套丙烯腈装置两条生产线先后开车成功,丙烯腈生产能力比原来翻了一番,达到42.4万吨。

另外,由于台湾中国石油化学工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台湾石化)的下游客户(ABS生产商)正在扩充产能。

为满足客户的这一需求,该公司计划将丙烯腈产能增加4.5万吨/年,达到23.5万吨/年,扩建部分的装置在2010 年投入使用。

2011年12月20日,日本旭化成与泰国等在泰国的合资公司—泰国PTT旭化成化学正式投产其位于泰国罗勇省马塔府工业区的20万吨/年丙烯腈装置,原定2010年底投产,后由于环保评估原因而延迟建设。

该公司在建项目包括20万吨/年丙烯腈装置、7万吨/年MMA单体装置以及16万吨/年硫酸铵装置,MMA 单体装置将于2012年初投产。

截至2011年,全球丙烯腈能力约为695万吨,全球主要丙烯腈生产企业及产能统计见表1.1。

表1.1 全球丙烯腈主要生产企业及产能统计表旭化成公司是世界上第一家大规模使用丙烷生产丙烯腈的公司。

2010 年8月该公司与沙比克(SABIC)公司计划在沙特朱拜勒合资建设项目。

该项目拟采用丙烷原料工艺,计划于2013 年建成投产。

表1.2 2006~2011年世界丙烯腈产能统计表近年来,全球丙烯腈生产向亚洲转移,发达国家丙烯腈市场呈萎缩现象,一些公司纷纷关闭最差的生产线。

据英国Tecnon OrbiChem公司分析,近年来,因装置关闭超过开工的新增能力,世界丙烯腈供应显得较为紧张。

开工率处于89~90%的高位,但是效益仍然很低。

全球金融危机使丙烯腈生产商在全球范围内大幅削减丙烯腈装置开工率,一些装置的开工率甚至降到50%。

所有的丙烯腈生产商都是通过丙烯氨氧化来获得粗乙腈,但不是所有的生产商都能够对粗乙腈进行分离、提纯并出售。

丙烯腈产量的大幅削减导致了乙腈产量大幅减少。

1.1.2 我国丙烯腈生产现状作为炼化产业链的重要环节,丙烯腈主要用于腈纶、工程塑料以及聚丙烯酰胺等方面的生产。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丙烯腈工业发展较快,从国外引进8套装置,全部采用BP公司技术。

由于丙烯腈副产氢氰酸的环保问题,近几年我国新增产能较少。

目前,我国主要有11家丙烯腈生产厂家。

2005年我国丙烯腈总产能约达110万吨/年,产量达到93.1万吨,2006年底我国丙烯腈主要企业总产能达到106.2万吨/年,全国总产能约达115万吨/年。

至2009年产能基本未变。

2010 年6月17日,吉林石化第三套丙烯腈装置两条生产线先后开车成功,丙烯腈生产能力比原来翻了一番,达到42.4万吨,跃居国内首位。

这标志着吉林石化公司已成为全国最大丙烯腈生产基地。

2011年,我国仅齐鲁石化增加140.2万吨,产量108万吨。

表1.3 我国丙烯腈主要生产企业及产能统计表和氨是两个重要的原材料。

我国丙烯腈生产主要分布在东北,华东和西北地区,因为那里有大型石化生产商,可以提供丰富的原材料,尤其是丙烯。

然而,由于其他下游产品,如聚丙烯和环氧丙烷对丙烯的大量需求,国内丙烯供不应求渐趋白热化。

我国丙烯腈生产量已由2006年94.2万吨增加到2007年96.5万吨和2008年100万吨,2009年的96.7万吨,2010年达106.5万吨,2011 年产量约108 万吨。

表1.4 2006~2011年我国丙烯腈产能统计表单位:万吨/年达26万吨、赛科石化26万吨、中海油20万吨),预计到2013年,我国丙烯腈生产能力将达到166万吨/年,产量136万吨,开工率约82%。

原料丙烯供应方面,丙烷脱氢法制丙烯的在建产能约610万吨(占2010年丙烯总产量的38.5%),该工艺丙烯收率高,理论上可缓解丙烯腈的原料瓶颈问题。

然而,这些项目最快在2013 年投产,并且国内尚无该工艺的成功运行案例,从投产到商业化运作仍需要时间检验,加之国内丙烷也是稀缺资源(产量仅丙烯的一半),需要从他国进口,也存在原料问题。

因此,我们预计1~3 年内国内丙烯腈的原料供应问题仍难以解决,产能增长将继续受限。

1.2 丙烯腈供需现状及市场前景1.2.1 全球丙烯腈供需现状及市场前景市场分析人士表示,2008年全球丙烯腈需求比2007年下降了约15%,这是丙烯腈历史上需求降幅最大的一年。

域如腈纶纤维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聚合物(ABS)市场需求疲软,从而致2008年全球丙烯腈需求下挫至约440万吨/年。

2008年全球丙烯腈装置的平均开工率为75%,到了第四季度开工率甚至下降至55%的低位。

2009年第一季度开工率比上年第四季度有较大幅度的上升,但仍远低于满负荷生产的水平。

表1.5 2006~2010年世界各地区丙烯腈产需平衡表单位:万吨/年176万吨;来自ABS领域的丙烯腈需求,则从2007年的220万吨下降至152万吨。

据从事市场咨询的英国Tecnon OrbiChem公司分析,丙烯腈生产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腈纶纤维的不景气。

2008~2009年,腈纶纤维生产商的开工率低达60%~64%。

腈纶是丙烯腈最大的终端用户,占丙烯腈需求量近50%。

2008年以来,由于需求减少,腈纶纤维生产商的开工率低达60%,产量大幅下滑。

据日本化学纤维协会报道,2008年世界腈纶短纤维比上年减少18%,为202万吨,已连续4年减少。

中国大陆产量减少25%。

主要出口地区日本、台湾省则分别大幅度减少39%和32%。

腈纶需求衰退导致丙烯腈生产成本不能有效地向下游转移,迫使生产厂家低负荷运转,甚至停产。

丙烯腈第二大终端用户是ABS,ABS成为驱动丙烯腈需求的主要动力。

前10年来ABS消费占全球丙烯腈生产越来越大的份额。

预计2013年世界丙烯腈生产能力为703.4万吨/年,产量为596.4万吨,开工率85%,需求量596.3万吨。

全球丙烯腈需求的年增长率预计为2~2.5 %,腈纶需求预计平缓,需求年增长率预计为5%,丙烯酰胺需求年增长率预计为6~7%。

丙烯腈工业发展的一个新亮点是新的丙烷制丙烯腈技术,较低的成本费用可望提高下游产品的竞争能力。

1.2.2 我国丙烯腈供需现状及市场前景我国丙烯腈消费量已由2000年57万吨、2001年68万吨、2002年81.2万吨、2003年98.5万吨、2004年103万吨增加到2005年124.7万吨和2006年121.4万吨,并进一步增加到2007年-万吨,减少至2008年-万吨,2009年增加到-万吨,2010年增加到-万吨,2011年达到-万吨。

表1.6 2006~2011年我国丙烯腈产需平衡表单位:万吨/年致多年来丙烯腈一直供不应求,进口依存度超过30%。

我国对丙烯腈的需求持续增长,ABS需求的年增长率超过10%,腈纶需求年增长率为3%。

2010年我国丙烯腈的主要消费领域仍是腈纶纤维,约占总需求量的55.4%;其次是ABS/SAN树脂(占24.1%)、丙烯酰胺(占6.1%)和丁腈橡胶。

我国丙烯腈主要用于生产腈纶、ABS 树脂、丙烯酰胺和丁腈橡胶等,其中腈纶、ABS 占丙烯腈总需求的40%、33%。

由于2011年冬季异常寒冷,腈纶需求较旺(用于制针织套衫、地毯、家具、寝具等),中国和印度的腈纶生产装置满负荷运行。

同时,ABS(用于生产家用电器的外壳、玩具和其它日用必需品)生产企业逐渐复工,开工率由2010年4 季度的60%提升到了80%,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丙烯腈的需求。

从中长期来看,国内腈纶方面对丙烯腈的需求可能保持稳定(至今无扩能计划),而来自ABS 的需求将保持增长(2012 年ABS 将新增年产能95 万吨)。

此外,国内丁腈橡胶行业发展也十分迅猛(镇江2 万吨预计2012 年上半年竣工,朗盛在南通的3 万吨可能在2012 年投运),预计未来几年我国丙烯腈需求将以年均7~8%的速度增长,2013 年接近190 万吨。

预计到2013年,我国丙烯腈生产能力将达到-万吨/年,产量-万吨,开工率82%,需求量约-万吨,与产量相比,缺口为50万吨,严重供不足需。

内容摘自六鉴化工咨询()发布《丙烯腈市场分析报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