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曼昆经济学原理读后感

曼昆经济学原理读后感


• 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 例如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经过紧张的长时间学 习,最后几天的边际收益会下降,这时学校往往 会做出放假的决定。这也是有道理的。 • 曼昆在这本书中的第十四章《竞争市场上的企业》 提到了理性人考虑边际量,主要是将这一思想运 用到竞争企业中,并从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两方 面分析,得出长期中利润最大化的一个一般性规 律:在利润最大化水平时,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 正好相等。所以我们就很容易理解规模不经济, 为什么有些民营企业不愿作大
• 著名的经济学家梁小民也曾说 过:曼昆的东西让你觉得,学 经济学原来也是一种享受。我 觉得的确如此,这本书通俗易 懂,而且书中的案例使原本有 点枯燥的知识突然变得富有生 趣。通过读这本书,是我对微 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有了更全 面和充分的认识
• 这本书的特色首先在于简明性。曼昆 在写这本书时依据的原则是:“写作 最重要的是简单明了,而不是事无巨 细包罗万象,读者的时间是稀缺资 源。”这也就体现了经济学本身的” 经济”二字。其次,曼昆通过日常生 活中人们熟悉的事例、故事经历、政 策分析、新闻摘要这些素材来介绍经 济学,这就让读者在有趣的阅读中轻 松的了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经济学的趣味化是许多经济学家追求 的目标,曼昆是成功者,这正是这本 书的影响远远超出学术界的原因。
• 最后我觉得这本书思路非常清晰,逻辑相 当严谨。全书总共34章,前23章是微观部 分,后11章是宏观部分,第一章就提出了 经济学的十大原理,以此作为全书的中心, 全书内容围绕这十大原理展开。
• 下面,我简单的介绍经济学的十大原理 •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 第一条原理就告诉我们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稀缺性资源。正是因为资源是稀缺的,我 们才会在生活中面临一次又一次的选择。 曼昆在十八章提到这个原理时写道:“也 许一个人一生中没有一种取舍比工作和闲 暇之间的权衡取舍更明显和更重要。”我 完全赞同这句话。尤其对于个人来说,时 间是最大的稀缺性资源。人的一生是很短 暂的,要是把时间都用在怨天尤人上,你 就放弃了学会改变境遇的奋斗和追求。愿 每个人都好好利用个人有限不得不承认我们用的很多技术含 量高的产品如手机、电脑、MP5 的确得益于发达国家的实力,但 他们的腰包也鼓了,我们抵制过 国外的进口吗?从来没有。而他 们这些穿着印有“MADE IN CHINA”低价T桖的外国佬也从进 口中受益。因此,贸易的确能使 每个人的状况更好。
• 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 刚读书时好好学习是为了争 当“三好学生”,读到中学 挑灯夜战是为了“中 考”“高考”,在大学博览 众书是为了找到一份称心的 工作,到了工作岗位上还得 为了职称拼死拼活,也许人 的一生都在不停的奋斗,从 一个顶点向另一个顶点攀登, 不知疲惫。而这一切完全是 符合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原 理: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 如果没有引入市场经济,我国的经济会依然处于什么局面? 我想这个问题不用我来回答。市场经济引进竞争机制,竞 争机制带来”优胜劣汰”,优胜劣汰驱使人人都会努力。 这样,整个社会的效率就会调高,财富也就创造得更多。 在任何一种经济制度中,必须把稀缺资源都要配置到竞争 性用途中,市场经济利用供给与需求的力量来实现这个目 标。供给与需求共同决定了经济中许多不同物品与劳务的 价格,价格又是知道资源配置的信号。曼昆在第四章《供 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中通过市场中的供给和需求原理着 重谈了此原理。其实,我们知道如果没有市场,一切经济 活动都不会发生,如果没有市场经济,一切资源都不会合 理支配。但是市场是会失灵的,曼昆问:看不见的手可以 阻止造纸市场的企业制造污染吗?他的回答是我们下面要 谈的第七条原理: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很明显市 场经济并非万能的。
• 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学有了重大发 展,这就使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把经济学 作为一门科学来看待。曼昆的《经济学原 理》正反映了这种趋势,曼昆认为:“科 学的本质是科学方法-----冷静的建立并检验 有关世界如何运行的各种理论,这种方法 适用于研究一国经济,就行适用于研究地 心引力或生物进化一样。”可见,曼昆完 全是从科学的角度来考虑经济学的作用, 正是他这种严谨的科学态度才有了我们今 天为之倾倒的《经济学原理》。
• 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 想想,如果四年上大学的时间用来工作,我们能 赚多少?最重要的是四年宝贵的工作经验,提前 建立起来的幸福家庭生活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读 书的成本。当然对于更多继续读书深造的人以后 所创造的收益会大于所有付出的显性成本和隐性 成本之和。最重要的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最 高层:“自我实现”。引用这样一个例子是为了 更好说明“机会成本”。经常用这种想法你会合 理安排每一天的生活。第十八掌中,曼昆谈到, 工作是闲暇的机会成本,正是因为如此,经济条 件不充裕的人很愿意选择加班,甚至有人会选择 干副业。同样曼昆也认为闲暇是机会的工作成本, 这也就是为什么旅游业得以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 吧。
著名的经济学家张维迎曾这样评价过这本书: 这本教科书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学生导向”。 如作者自己指出的,他要写的是一本学生喜欢 看的经济学教科书。与其他同类教科书相比, 本书强调得更多的是经济学原理的应用和政策 分析,而不是正式的经济学模型。为此,作者 在大部分章节里都提供了案例,以此说明经济 学原理如何应用于现实经济问题的分析。此外, 作者在书中还提供了大量的“新闻摘要”,以 使读者懂得什么是生活中的经济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