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筹建工作方案篇一:特色学校建设实施方案特色学校建设实施方案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特长,创建学校特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实施素质教育与创建特色学校,两者具有密切的联系,实施素质教育是学校发展的内在本质要求,而创建特色学校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外在体现。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办出学校特色已经成为当前中小学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
“学校有特色,教师有专长,学生有特长”是中小学办学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依据《禹城市中小学特色学校建设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十里望教育办领导精心研究讨论,确定了“以特色促发展”“以特色打造品牌”的发展思路,要求各学校在原有的课程开发,特色活动等基础上,深入拓宽领域,形成一种文化与精神引领学校各项工作的实施与开展,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学校的特色。
从而深化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为此,十里望回族乡教办制定实施方案如下: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执行禹城市市教育局“以改革创新促发展,用特色内涵铸辉煌”的工作思想,尊重教育规律,依托各校自身的教育优势,培育学校文化,凸现学校特色,努力把十里望各校办成有一定影响的人民满意的学校。
二. 基本原则基础性原则、先进性原则、独特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传承性原则。
三.实施的基本策略循序渐进策略。
特色学校建设应该坚持走“优势项目—特色学校—品牌学校”之路。
各校要应首先从学校多个项目中找出自身发展的优势项目,并着力打造,形成特色项目,并努力发展成为特色学校,最终成为品牌学校。
因校制宜策略。
要从学校实际出发,分析认识本校的优势和劣势,合理选择和打造本校特色项目,合理整合、支配相关资源,力求取得突破性成效。
科研孵化策略。
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先导作用,用课题研究孵化特色学校。
可以同一所学校独立开展课题研究,也可以由多所学校加盟形成研究团体,孵化一批同中有异的特色学校。
校际联动策略。
以活动为载体,加强特色项目相同或相似学校之间的联系与交流,实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区域整体发展的目的。
四.特色项目1.管理类特色各学校校长要以先进的管理理念为指导,重视校园文化精神建设,形成本校的管理思想和管理风格,并不断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
各学校要立足实际,结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要求,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学校管理要做到精细、科学、规范。
努力创建办学思想特色、管理制度特色的学校。
2.教学类特色各学校要在深刻把握教学规律的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创建办学特色:①对教学过程、内容、原则、方法等重大问题提出一系列独到的见解和主张,并以此推动教学工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②在某一学科创造性地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向其它学科迁移,成为全校教师在各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并取得积极成果的教学方法。
③建立健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体系,加大校本课程的研发力度,通过校本课程以点带面,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④某门学科从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并进行深入的实验和研究,取得较好的效果。
教学类特色包括教学思想特色、教学方法特色、教学模式特色、课程体系特色、学科特色等。
3.教育类特色各学校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协调发展的同时,根据学校的优势,突出其中的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从而促进学风和校风根本好转。
教育类包括德育教育特色、智育特色、体育特色、艺术教育特色、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技术教育特色等。
4.活动类特色学校的第二课堂活动内容全面、形式多样、体系严密、措施得力、潜力巨大,广大师生参与的程度高。
在学校办学特色建设中,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是办学特色建设的有效载体,精心设计主题鲜明,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第二课堂活动,通过开展活动全面彰显学校办学特色,从而推动特色学校建设。
活动类包括读书活动、书法、绘画、声乐、器乐、舞蹈、体育活动、德育活动等。
5.队伍建设类特色各学校要重视教师的培训和提高,打造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师资队伍,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方面有突出的做法并取得了显著效果,通过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6.社区教育类特色各学校要重视学校与社区的沟通,加强学校社会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保障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经常化和制度化,活动内容丰富且有较强的教育意义;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增强家长学校建设的实效性,教育活动要丰富多彩,强化家庭教育对学生成长的促进作用,建立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社区教育类包括社会实践特色、家庭教育特色等。
7.学校文化类特色特色学校要努力创造一种直观的文化环境,使学校能体现出自己的特色目标。
因此,在创建特色的过程中,要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像校风、校训、标牌、墙饰、永久性雕塑等,使它成为激励广大师生积单击此处输入文字。
极向上的推动力,促进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的形成。
因此,各学校要对校园文化作出统一部署,整体优化学校的校园环境,使学校文化成为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
五.实施思路:1.根据各校不同校情(如自然景物、社区文化,学校历史、校内外人才等),确定并着力打造将来可能形成特色的学校优势项目。
2.各校在“五育”并举、着力打造学校特色项目的基础上,努力形成特色学校。
3.将品牌学校作为学校特色建设的最高目标,努力打造有一定影响的品牌学校。
六.实施目标创建特色学校的目的,就是通过挖掘自身优势创特色,丰富学校内涵,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发展,特别是促进学生全面而自由地发展,从而提高师生幸福指数,为教师和学生创造美好的未来。
学生方面:促使学生实践能力、健康人格和个性特长得到培养和彰显。
教师方面:促使教师的知识从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并逐步形成有一定个性特长的教师群体,并使特长教师的能力得到有效发挥。
学校方面:在实践中,学校不断积淀、丰富和张扬特色文化,形成鲜明的校园文化风格,为自身的进一步发展开拓了广阔的空间。
区域效益:我乡各学校在“特色学校”的建设过程中,形成高位均衡发展之势,为建设教育强市奠定坚实基础。
七.实施范围从XX年4月起,在全乡6所小学,1所初中,按照“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的发展轨迹的逐步推进。
八.实施阶段第一阶段——组织学习、宣传发动、特色项目创建阶段(XX年4月——XX年10月)第二阶段——组织实施、特色建设阶段(XX年10月——XX年10月)第三阶段——总结提高、全面推广阶段(XX年10月——XX年6月)第一阶段——特色项目创建阶段(XX.4——XX.10)依托各校传统资源优势,根据全校师生的兴趣爱好,拟定学校一个或几个特色项目并向领导小组递交申请书,待领导小组审核批准后,要集中力量开展落实,使之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特色之一。
第二阶段——建设学校特色阶段(XX.10——XX.10)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积极传承与探索特色项目,师生全员参与,以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形成学校特色。
各校在特色项目建设上,要不断积累可贵的资源与经验,阶段性成果随时整理收藏存档,积极争创学校特色,使之成为该校办学一大亮点,提升素质教育的品位。
第三阶段——建成特色学校阶段(XX.10——XX.6)积极贯彻课改精神,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开展特色学校建设活动,形成教育有个性,发展有特长、办学有风格的特色学校。
九. 实施步骤1.提(转载自:小草范文网:学校筹建工作方案)高认识,增强自觉性。
学校在活动中要深入宣传实施特色学校的意义,增强特色学校工作的使命感,把特色学校建设作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全面推篇二:学校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十里塬中学XX---XX学年学校发展规划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十七大”精神,坚持依法办学,以德治校,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知识、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
抓好教师的理论学习和业务提高,强化师德教育,努力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建立一支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育人,力求做到学校办有特色、教师教有特点、学生学有特长,促进全县教育水平的总体提高。
二、学校重点工作和具体目标:(一)领导班子建设:加强领导班子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加强科学管理,进一步加强班子的服务意识、民主作风,建立和谐的干群关系,带领广大教职工努力完成学校规划。
建立健全校长负责制、校长教学制,领导班子深入教学一线,推进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开展。
努力提高干部的管理能力、服务意识、奉献精神。
认真落实党员干部廉政制度,做好每年的民主评议工作。
(二)教师队伍建设:认真贯彻《中小学教师行为规范》和师德培训,强化为人师表,建立一支适应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爱事业、爱学校、爱学生、有水平有特色的教师队伍。
1、努力提高教师的政治业务素质。
要求教师具有适应新形势要求的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
具有较强的教改意识,不断提高新形势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教学能力,努力达到教有特色,为教师们学习创造一切机会、提供条件。
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教研知识和能力。
不断提升广大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监督的积极性,增强主人翁意识。
2、加强以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爱岗敬业为核心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坚持每年评“先”评“优”,进一步完善教师的奖惩制度。
3、在教师中加强计算机知识和和能力的培训和业务提高。
实践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教育科研、学校管理的整合,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干部的管理方式。
利用网络促进教育交流,实现小课堂大教育构想。
4、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加大对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坚持走优秀教师—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的培养路子,培养一部分带动一大批。
(三)教育教学改革:1、落实德育纲要。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文明习惯,强化宣传,落实《中小学学生一日行为规范》、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创新和实践的能力为特色,整体规划学校的德育工作。
重视德育队伍建设、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少队在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2、实现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明显提升。
(1)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明确各学科功能,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进一步探索,总结推广经验;以新课标的要求,进行各学科课堂教学的改革和评价方式的改革;不断提高课外小组、训练队的活动质量。
(2)论证、调整、确立具有本校特色的能够满足学生需求的“校本课程”。
(3)学生体育、卫生、美育等方面工作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健康水平。
在课间操、校园舞、课外体育锻炼等传统大课间活动方面进行研究,提高锻炼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