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废油资源化利用的发展与展望作者:张乐摘要:我国的餐饮废油数量巨大,目前处理方式较为单一,对环境污染严重,并可能威胁人体健康。
为了彻底杜绝废食用油脂及动植物油下脚料的危害,提高其利用价值,寻找新的利用途径已成为当务之急。
对废油脂深加工,从根本上解决废油脂再流入食用油市场的问题,真正做到变废为宝。
关键词:餐饮废油;无害化处理;市场手段;生物柴油中国废油脂的产量很大,国家卫生部、工商总局、环保总局和建设部2002年联合颁布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餐饮废油管理的规定》中明确规定,餐饮废油是指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在经营过程中产生的不能再食用的动植物油脂,包括油脂使用后产生的不可再食用的油脂,餐饮废油以及含油脂废水经油水分离器或者隔油池分离后产生的不可再食用的油脂。
例如:煎炸废油、工业猪皮杂碎熬制的非食用猪油、泔水油、油烟机排放的废油脂等。
据估算,中国废弃油脂的量约占食用油总消费量的20%~30%。
以中国年均消费食用油21万吨计,每年产生废油4万~8万吨。
收集起来能够作为资源利用的废弃油脂有4万吨左右。
据报道,北京市内的餐馆一天就可以产生约20吨废油脂,每年可达7000吨以上。
中国又是世界上制油大国,每年可加工食用油10万吨以上,而且有几千家食用油及肉类、皮革、骨粉、骨胶、明胶等骨产品加工企业,每年可排放动植物油脂下脚料几百万吨。
这些废油脂和动植物油下脚料若直接排放,不仅造成环境和水质污染,而且也是一种严重的资源浪费。
据报道,日本每年使用约2万吨食用油,产生40万~60万吨废食用油,其中有25万~26万吨被回收再利用。
目前,餐饮废油的处理比较混乱,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一是污染环境,部分饮食服务和食品加工企业因排污系统不规范,在没有专业人员管理的前提下将餐饮废油随意处置和排放,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二是影响市容,目前社会上有些地下加工点和个人在未经有关部门审批的情况下,使用人力三轮车和密封性较差的容器,私自到宾馆、饭店、学校和食品加工企业收集餐饮废油,使得大街小巷污油水较多,尤其是对城市主要街道的环境卫生影响较大,不利于树立大连创建最佳旅游城市的良好形象;三是危害人体健康,有些地下加工点为图暴利,甚至将收集到的餐饮废油经简单加工处理后再次作为食用油脂返回餐桌,经过简单加工的泔水油杂质多、色泽暗淡、混浊、透明度较差、手感黏性小,有较强的酸败味和腐臭味,感官性状与食用油明显不同,通过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可进行初步鉴别。
然而,经过两次或两次以上脱水、脱渣和脱色处理的精炼废油,从感官性状方面较难与正常食用油进行区别。
目前,利用餐饮废油和动植物油下脚料的主要工业用途是生产动物饲料用油、肥皂、涂料及洗涤剂等化工产品,用废食用油脂添加的动物饲料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已经被严令禁止,用于生产化工产品存在工艺复杂、附加值低和废油的利用量少等问题。
为了彻底杜绝废食用油脂及动植物油下脚料的危害,提高其利用价值,寻找新的利用途径已成为当务之急。
针对餐饮行业餐饮废油对社会和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我国不少省市颁布了针对性的管理条例,如《2006—2020年大连市餐饮垃圾处理规划》等。
但目前针对餐饮行业餐饮废油的管理主要使用行政手段,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
处理过程中,往往要求企业自行添加油水分离设备,并向企业按餐饮废油的数量收取处理费用。
在采取集中处理以前,一般会有专人向企业收购餐饮废油,每吨在2000元左右;采用集中处理后,餐饮废油的销售收入没有了,还要缴纳处理费用。
因此,企业往往瞒报餐饮废油的数量,仍按传统方式处理餐饮废油。
通过对餐饮行业餐饮废油的效用分析,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主要是3种情形:一是加工提纯,直接作为低档的皮革加脂剂等工业用油脂;二是用于制取工业油酸、硬脂酸等;三是国外比较流行的醇解制取生物柴油(脂肪酸甲酯)。
后两种情形属于油脂深加工,只有对废油脂深加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废油脂再流入食用油市场的问题,真正做到变废为宝。
由于矿物油属于烃类,不会生成甲酯而得到分离,故脂肪酸甲酯中矿物油的含量远远低于原油样中的含量。
生产出的生物柴油可替代零号柴油,也可作为柴油清洁燃烧的添加剂。
使用生物柴油,无须对现有柴油机进行改动,在美国、英国及欧洲其他国家,均建有年产万吨的工厂,产出的生物柴油用于大城市的公共汽车,以及旅游区游艇。
燃烧生物柴油发动机排放出的尾气,其中有害物比燃烧柴油排放的有害物降低了50%,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排放标准。
所以将餐饮业废油脂转化为脂肪酸甲酯(生物柴油),既利用废物制成产品,又能消除环境污染,是具有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佳方案。
按化学成分分析,生物柴油燃料是一种高脂酸甲烷,它是通过以不饱和油酸为主要成分的甘油脂分解而获得的。
与常规柴油相比,生物柴油具有下述无C18法比拟的性能:(1)具有优良的环保特性。
主要表现在由于生物柴油中硫含量低,使得二氧化硫和硫化物的排放低,可减少约30%(有催化剂时为70%);生物柴油中不含对环境会造成污染的芳香族烷烃,因而废气对人体损害低于柴油。
检测表明,与普通柴油相比,使用生物柴油可降低90%的空气毒性,降低94%的患癌率;由于生物柴油含氧量高,使其燃烧时排烟少,一氧化碳的排放与柴油相比减少约10%(有催化剂时为95%);生物柴油的生物降解性高。
(2)具有较好的低温发动机启动性能。
无添加剂冷滤点达-20℃。
(3)具有较好的润滑性能。
使喷油泵、发动机缸体和连杆的磨损率低,使用寿命长。
(4)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能。
由于闪点高,生物柴油不属于危险品。
因此,在运输、储存、使用方面的安全性又是显而易见的。
(5)具有良好的燃料性能。
十六烷值高,使其燃烧性好于柴油,燃烧残留物呈微酸性,使催化剂和发动机机油的使用寿命加长。
(6)具有可再生性能。
作为可再生能源,与石油储量不同,其通过农业和生物科学家的努力,可供应量不会枯竭。
(7)无须改动柴油机,可直接添加使用,同时无须另添设加油设备、储存设备及人员的特殊技术训练。
(8)生物柴油以一定比例与石化柴油调和使用,可以降低油耗、提高动力性,并降低尾气污染。
生物柴油的优良性能使得采用生物柴油的发动机废气排放指标不仅满足目前的欧洲II号标准,甚至满足随后即将在欧洲颁布实施的更加严格的欧洲Ⅲ号排放标准。
而且由于生物柴油燃烧时排放的二氧化碳远低于该植物生长过程中所吸收的二氧化碳,从而改善由于二氧化碳的排放而导致的全球变暖这一有害于人类的重大环境问题。
因而生物柴油是一种真正的绿色柴油。
西方国家生物柴油产业发展迅速。
近年来,西方国家加大生物柴油商业化投资力度,使生物柴油的投资规模增大,开工项目增多。
美国、加拿大、巴西、日本、澳大利亚、印度等国都在积极发展这项产业。
目前,美国有4家生物柴油生产厂,总能力为30万吨/年。
欧盟国家主要以油菜为原料,2001年生物柴油产量已超过100万吨。
2000年德国的生物柴油已达45万吨,德国还于2001年月11日在海德地区投资5000万马克,兴建年产10万吨的生物柴油装置。
法国有7家生物柴油生产厂,总能力为40万吨/年,使用标准是在普通柴油中掺加5%生物柴油,对生物柴油的税率为零。
意大利有9个生物柴油生产厂,总能力为33万吨/年,对生物柴油的税率为零。
奥地利有3个生物柴油生产厂,总能力为5.5万吨/年,税率为石油柴油的4.6%。
比利时有2个生物柴油生产厂,总能力为24万吨/年。
日本生物柴油生产能力也达到40万吨/年。
我国是一个石油净进口国,石油储量又很有限,大量进口石油对我国的能源安全造成威胁。
因此,提高油品质量对我国来说就更有现实意义。
而生物柴油具有可再生、清洁和安全三大优势。
专家认为,生物柴油对我国农业结构调整、能源安全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目前,汽车柴油化已成为汽车工业的一个发展方向,据专家预测,到2010年,世界柴油需求量将从38%增加到45%,而柴油的供应量严重不足,这都为油菜制造生物柴油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发展生物柴油产业还可促进中国农村和经济社会发展。
柴油作为现代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等诸多领域。
但由于石化柴油是不可再生性资源,随着开展使用量的增加,柴油的出厂价格在飞速攀升,2011年1月国家发改委再次调高了柴油的价格,出厂价为7750元/吨,而生物柴油的出厂价格约在6500~7000元/吨左右。
生物柴油在价格上具有相当的优势,然而我国生物柴油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而生物柴油提炼企业的发展也受到很大局限。
近几年,大多数提炼企业由于规模小、技术不成熟而纷纷转产破产;目前,仅存几家规模较大的提炼企业却因“地沟油”回收网络不健全以及回收混乱等原因,也陷入了原料短缺“吃不饱,难长大”的发展困境。
全国现有年产能达万吨以上的生物柴油生产企业50多家;年产能超过10万吨的6家,其中福建就占2家。
福建龙岩卓越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目前在龙岩、厦门等地拥有3家提炼生物柴油的工厂,年产能约为12万吨。
过去10年来,福建‘地沟油’提炼生物柴油产业发展迅速,最多时有大大小小企业20多家,但大多数企业提炼技术不成熟,生产一两年后就撑不下去了。
2008年前后,“地沟油”提炼生物柴油小企业转产破产现象在全国蔓延了一阵子,部分企业转产后,有的转向了非法加工低劣食用油回流餐桌。
“地沟油”是动植物油中价格最低的油,市场收购价现为每吨5500元,许多企业因为没能研发出过硬的提炼技术,只能利用棕榈油等各种非食用的动植物油生产生物柴油,因此每吨的生产成本要提高500元-800元,导致这些企业无法获利。
技术过关让少数提炼企业逃过“生死劫”。
福建省经贸委等主管部门组织的专家鉴定表明,福建龙岩卓越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生物柴油“具备了0号柴油内燃机燃料的性能要求,是一种清洁液体燃料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
虽然有些企业提炼技术已经很成熟,而制约产业壮大的主要因素就是原料供应跟不上。
原料“地沟油”短缺加剧了价格上涨。
2005年,‘地沟油’收购价格每吨2600元左右,仅为现在收购价格的一半不到,原料‘地沟油’占生物柴油生产成本由2005年的50%提高到现在的70%左右,在成本趋高的重压下,一些生物柴油生产企业也不得不转产,甚至停产。
“一些大型餐饮企业、机关和学校食堂等单位出售废弃油已成为餐厅业主、厨师长或相关人员的一项额外收益,这早已是业内的潜规则。
”一位行内人士算了一笔账:非法生产商收购地沟油的价格是每吨高达6000元-7000元,高出生物柴油生产企业收购价500元以上。
非法生产商提取出来的油回流餐馆可以卖到每吨9000元-10000元。
据研究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福建师范大学教授陈登龙介绍,目前,国内餐厨垃圾可回收的“地沟油”资源量为1000万吨左右,但进入生物柴油领域的不到8%。
主要原因:一是许多城市的“地沟油”回收网络不健全,回收还不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