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们如何看待袁世凯

我们如何看待袁世凯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科目:中国近代史纲要
班别:汉语言文学112班
姓名:周红妤
学号:110110402028
二0一二年十二月八日
我们如何看待袁世凯
专业:汉语言文学112班学号:110110402028 姓名:周红妤
摘要:
简述袁世凯的出身和生平,陈述维新变法时期、义和团运动时期、北洋军阀时期、辛亥革命时期、任大总统之时袁世凯的主要作为,综合论述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袁世凯。

关键词:
出卖维新派血腥镇压爱国运动绞杀辛亥革命追求封建统一辩证看待
正文:
一个投机政客,一个有铁一般的手腕的政客,在传统历史中他是个十恶不赦的人,但是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袁世凯?
袁世凯,字慰亭,号荣庵,汉族,1859年9月16日(咸丰九年八月二十日)出生于河南项城的一个世代宦官家族,中国近代史上的政治、军事人物、北洋军阀的首脑。

早年在朝鲜发迹,归国以后在天津小站督练新军。

清末新政时期推动近代化改革。

辛亥革命期间逼清帝退位,并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当选为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

他下令解散国会,修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了《中华民国约法》并修改了《大总统选举法》,1915年12月复辟帝制,建立中华帝国,年号“洪宪”。

后来在护国运动的压力下取消了皇帝尊号,不久于1916年6月6日在郁愤中因肾衰竭去世。

甲午战争以后,康有为领导了维新变法运动,当时的袁世凯还没有得到训练新军的美差,正当宦途不得意的时候。

他善观风变,巧于变化,当看到维新变法得到军务处大臣翁同稣等人的同情、有发达迹象的时候,他决定在这方面也下一笔堵住。

他时常去康有为和梁启超大讲练兵变法,饮酒商谈,还称康有为是大哥,表示亲热和极其赞成维新变法,并常常以他在朝鲜与日本人打过仗和甲午战争一度主张对日本强硬为资本,自我吹嘘,很快就得到了康有为的信任。

虽然袁世凯混迹于维新派,但他的思想与维新任务有本质的不同。

维新人物多是受到了西方资产阶级学说的影响,思想上经历了一个否定或怀疑封建主义“旧学”、接受资本主义“新学”的转变,他们的都认为光学习西方的船、炮不够的,最主要的是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

而袁世凯一直在封建官僚圈子中混来混去,终日考虑的不是如何改变这个腐败的社会,而是想着如何利用这个社会的腐败,爬到它的的最上层去。

在他日渐得到谭嗣同等人的信任之后,谭嗣同把变法的具体计划都告诉了他。

然而袁世凯反复思考,觉得维新派都是些空谈的书生,而西后(慈禧)掌握权柄三十多年朝内外心腹多,树大根生不易动摇,所以决定投靠太后。

于是把维新派的计划全盘托出给荣禄,当天荣禄便向慈禧告密,慈禧即刻发布懿旨宣布自己临朝听政,并下令搜捕维新派,这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戊戌告密”、“戊戌政变”。

由此可见,袁世凯出卖了维新派,成为此次变法运动的主要扼杀者。

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袁世凯虽然极其在行耍独特的手段,但是,他本身所带有的浓重的封建性取决了他在思想上完全不可能跟上时代的潮流,历史总是前进的,思想落后、观念旧式的人必将不可能成为中国真正的领导者,这也就为后来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和遭到反对埋下了重重的危机。

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山东义和团运动兴起,并且发展壮大,山东成为全国的反帝中心,引起了帝国主义的恐慌,且这股强大的势力对清朝统治也造成了威胁。

而此时的袁世凯又得到了荣禄和康格的赏识,因为出任山东巡抚。

在任职山东巡抚以后,用武力镇压义和团运动,大力捕杀团民,并且命令当地村民缴纳巨额金来上交给领事馆。

由此一来,山东人民的财产就这样作了袁世凯取信帝国主义的赞礼。

从袁世凯武力血腥镇压义和团运动一事看来,袁世凯不仅思想封建落后,跟不上世代的潮流,分不清历史前进的方向,还中外勾结,血腥镇压反帝爱国运动,巴结外来侵略者,甘为侵略者所用,联合镇压中国人民,出卖山东的既得利益。

他已经是名符其实的卖国者,至此,袁世凯的本性已经完全暴露。

后来袁世凯接受日本帝国主义强迫要求中国签订的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并不是出于无奈的,而是他自愿的,因为他本身的性质就是一个内外勾结、卖国求荣的落后的、腐朽封建的官僚头头。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迫于内外形势,施行新政,袁世凯表示极力拥护。

1902年,袁世凯兼任政务处参预政务大臣和练兵大臣,在保定编练北洋常备军(简称北洋军)。

然而光绪帝和慈禧先后死去以后,载沣立即解除了袁世凯的官职。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相继爆发,南方各省相继独立,北洋军成为王室唯一可以用来抵制革命的力量,于是袁世凯再度被起用,先任湖广总督,后成为内阁总理大臣。

他一方面以武力压迫南方革命,一方面暗中与革命党人谈判。

1912年4月,袁世凯取得革命政权后,由于同盟会内部分化,于是袁世凯便趁机拉拢部分革命党人“合作”。

此时武汉三镇已经被袁世凯领导下的北洋军攻下了两个。

最后逼清帝退位,清朝统治结束。

他当上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3年,国会大选,国民党所得议席最多,理应是由理事长宋教仁出任内阁总理,但是宋教仁在任职前遇刺身亡,国人皆指袁世凯,但是他予以否认。

尽管这样,全国反袁世凯统治的呼声已经高涨。

后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讨袁,但是以失败告终。

袁世凯相继下令解散国民党、国会并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

辛亥革命期间的袁世凯变现为两面派,其实他的真正目的已经暴露无遗。

一面对清朝统治者表示衷心并镇压风起云涌、声势浩大的革命运动,另一面装作和革命党人合作,极其努力的想要得到革命党人的信任和支持,其实袁世凯的真正目的就是得到革命力量的帮助来逼迫清帝退位,以自己称帝的愿望得以早日实现。

尽管这一条路走的很曲折,但是他已经得到了革命党人的支持,借助了革命的力量来助使自己的“伟业”,胜算是很大的。

他真正的目的并非当总统,而是皇帝。

继1914年袁世凯改总统选举法后,1915年12月恢复了君主制,建立中华帝国,以1916年为洪宪元年,行君主立宪政体。

12月23日身着龙袍在天坛祭天。

1916年1月1日举行登基大典,至此,袁世凯如愿以偿的当上了皇帝。

然而革命党人绝不赞成他复辟帝制,各军阀也背离袁世凯。

12月25日,蔡锷和唐继饶等人在云南发动护国战争,讨伐袁世凯。

其他各省相继响应,因此袁世凯被迫退位并恢复“中华民国”年号。

1916年因患尿毒症不治身亡,也有一说法是认为袁世凯是被气死的,无论如何,他的称帝行为是违背了当时时代发展的潮流,必然会被世人职责和反对并被推翻。

袁世凯的所作所为给后人的印象也许都是奸诈投机、善用手段、封建腐朽、反对革命运动、思想落后没落的,因为他出卖维新派、血腥镇压义和团运动、捕杀革命党人、投机取巧、窃取辛亥革命果实、接受不平等条约、卖国求荣且最后还复辟帝制。

虽然负面的评价居多,历史事实也是血淋淋的摆在众人的面前。

但是,袁世凯对中国的历史发展也起了积极作用,这也是有史可鉴的。

军事方面,1903年起,袁世凯在华北建立了6个师的新军,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支新式军队,开创了旧式落后军队的新局面。

其次是袁世凯在任直隶总督期间,在天津和北京建立了巡警制度,第一支中国警察队伍于天津成立,并且参照外国拟定了中国最早的《警务章程》。

后来几年中,全国的各大城市都有了巡警。

从此全国的治安开始得到较为有效的管理。

可见,袁世凯是第一个在中国建立巡警制度的人。

政治方面,因为袁世凯的加紧逼迫和威胁,清帝退位,清朝统治结束,清朝统治的结束就意味着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

因此,结束腐朽没落封建统治一事上,尽管袁世凯的动机不良,但是他也有功劳的。

经济方面。

在清末新政期间,袁世凯发展北洋工矿企业、修筑铁路颇有成效,修建了中国第一条自主建造的铁路—京张铁路。

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毫无生机的经济的发展。

教育文化方面,袁世凯废除了沿袭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大力兴办各级新式学堂教育,引进了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广泛延纳从海外学成归来的的精英并委以重任。

如1901年他在山东创建山东大学堂(今山东大学)。

在大多数人的眼中,在大多数后人的观点中,袁世凯是个罪不可赦的人,他出卖了维新(戊戌)变法,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扼杀了刚刚萌芽的民主却复辟帝制,还引起了军阀混战。

但是无论如何,他既有过,也有功,尽管很明显,袁世凯的过大于功。

因此,看待袁世凯要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不能仅仅看到他对历史起的消极作用,还应该看到袁世凯对历史所起的积极作用。

这样才能更好的去评论一个历史人物
他是个精明的政客,一个投机政客,无论世人怎么去评论这个备受争议的人物,他还是一个历史曾经选择了他的政客,然而这就是袁世凯。

注释:部分内容参考于《袁世凯与中华民国》—白蕉、《袁世凯传》—李宗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