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童支原体肺炎专家共识解读(1)

儿童支原体肺炎专家共识解读(1)

1.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 中华儿科杂志.2013,51(10):745 2. 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0,33(9):643
血清学
MPபைடு நூலகம்IgM: (1) 病程:感染后早期抗体,一般感染后4~5天出现,检测太早可
假阴性。 持续 1~3个月甚至更长; (2)年龄: 婴幼儿免疫功能不完善,产生抗体能力低,可出现假
应→分泌“社区获得性肺炎呼吸窘迫综合征毒素” (CARDS)→上皮损伤。 免疫损伤: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多系统损伤。
流行病学
传播:广泛存在,亲属及社区流行,飞沫+接触; 潜伏期:1~3周 传染期:潜伏期内至症状缓解数周。 流行周期:3~7年,地区周期性流行,流行时间可
达一年。 流行季节:无季节性,北方秋冬多,南方夏秋见。 好发年龄:学龄期儿童,近年来5岁以下者增多。
注意:混合细菌和病毒性感染。
治疗
抗MP治疗: 控制混合感染: 糖皮质激素: 静脉用丙种球蛋白: 高凝状态: 软式支气管镜: 合并症治疗:
抗MP治疗
大环内酯类:首选 机理:与MP核糖体的特殊靶位的蛋白质结合,阻断转肽酶
•电镜下:呈多形性 (球形/丝状/链球状 /螺旋卷曲状等)。
* 特点:无细胞壁, 对作用于细胞壁的抗 生素耐药。
* 培养:长出油煎蛋 似的菌落;
发病机制
粘附: 侵入后→滑行运动→纤毛之间→粘附到 细胞器上的P1粘附素→上皮→抵抗纤毛清除及吞
噬细胞的吞噬。 产生毒素:合成过氧化氢→上皮细胞氧化应激反

近10年来,多数学者认为NP是一种影像学诊断,为继
发于复杂性肺炎的正常肺实质缺损,同时伴有多个含气或
液体的薄壁空洞形成,増强CT上边缘无强化。目前多数研
究均采用此定义。
坏死性肺炎( necrotizing pneumonia,NIP)

闭塞性支气管炎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实验室诊断:
一、病原学检查
1.分离培养:咽喉、鼻咽、胸水或体液中分离培养出MP 是诊断MP感染的可靠标准。但常规培养需10~14天或更 长,早期诊断意义不大,用于回顾性诊断和研究。快速培 养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不高,价值有限。
1.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5,30(17):1304
2.血清学
阴性或者低滴度的抗体。 (3) 厂家及方法:试剂盒生产厂家和检测方法不同,判断的阳性
结果值有所差异。 评价结果时需考虑患儿的病程、年龄、厂家及方法。
3.核酸诊断技术
优点: (1)特异性强、敏感、快速,可用于早期诊断。 (2)核酸扩增技术不受年龄、抗体产生能力、病程早晚及
用药因素干扰,感染早期检测率最高。 注意:与感染后携带状态鉴别。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专家共识 解读
主要内容
• 指南出台背景 • 肺炎支原体是什么? • 临床特点 • 诊断及鉴别诊断 • 治疗 • 预后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儿童社 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 acquired pneumoma,CAP) 的重要病原之一
15 岁男性支原体肺炎患者的C T 表现。 可见病变区明显由磨玻璃影逐渐过度为大片实变影像改变
纵隔窗影像表现。 黑箭头所示为少量胸腔积液影像, 白箭头为增大的纵隔淋巴结
图A.病程8天时右上肺大片状实变影;
图B、C.病程4个月,偶咳, 肺功能 正常,胸部高分辨CT可见右上叶肺血 管细少,透光度增高, 提示右上叶 透明肺, 右下叶仍有片状影并伴有 支气管扩张(箭头处)
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pneumoniae pneumonia, MPP)占住院儿童CAP的10%~40% ,是儿科医师广泛关 注的临床问题。
支原体: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微生物。已发现约60种, 14种可致病.
致呼吸道感染:肺炎支原体最常见,沙眼衣原体次之。
肺炎支原体
•光学显微镜:无法 观察
易累及其他系统,甚至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
Wang M, et al.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profiles of 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in children [J], Int J Infect Dis, 2014,29 ;18-23
注意: RT-PCR检测无症状儿童,携带率21.2%。 现有的MP诊断实验不能区分携带者和感染者。
临床特点
呼吸系统表现:起病可急可缓,以发热和咳嗽为主要症状。 (1)发热:中/高度发热多见,也可低热/无热。部分患
儿发热时可伴畏寒、头痛、胸痛、胸闷等症状。 (2)咳嗽:病初呈阵发性干咳,少数有粘痰,偶痰中带
(6)消化系统:肝大、肝功能障碍,少数患儿表现为胰 腺炎。
(7)其他:肾小球肾炎、IgA肾病、中耳炎、突发性耳 聋、结膜炎、虹膜炎、关节炎、横纹肌溶解等。
Xu YC, et al .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eteorological factors of childhood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in Hangzhou [J]. World J Pediatr, 2011,7(3):240
Stevens-Johnson syndrome in a boy with macrolide-resistant mycoplasma pnuemoniae pneumonia.Pediatirics, 2011.127(6):E1605
司-琼综合征 Stevens-Johnson syndrom
*累及皮肤和黏膜的急性水疱病变; *这是一种急性致命性的病变。 * 眼部表现较重,可累及角膜、 结膜和眼睑。
临床特点
(2)心血管系统:多为心肌损害,也可引起心内膜炎, 心包炎,血管炎。胸闷、头晕、心悸、面色苍白、出冷汗等。
(3)血液系统: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常见。血小板减 少性紫癜、单核细胞增多症、嗜血细胞综合征、弥漫性血管 内凝血等。
1. 程志宏.小儿支原体肺炎胸部X线分析.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2010,34(1):63 2. 尚云晓.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相关临床问题.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0,17(5):385-389
儿童支原体肺炎胸部X线片表现
A:右肺上叶实变;
B:右肺中叶不张
影像学表现
胸部CT:结节状或小斑片状影、磨玻璃影、支气管壁增厚、 马赛克征、树芽征、支气管充气征、支气管扩张、淋巴结 大、胸腔积液等。部分表现为坏死性肺炎。
2.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儿童坏死性肺炎30例胸部CT表现及转归. 中华儿科杂志,2013,51(3)211
临床特点
其他系统表现:25%,耐药者更易。
(1)皮肤、粘膜:皮肤受损形式多样,程度不一。斑丘 疹多见,重 者表现为司-琼综合征(Stevens-Johnson syndrome) 口腔、结膜、泌尿道,水泡、糜烂、溃疡。
坏死性肺炎( necrotizing pneumonia,NIP)

迄今尚无统一个明确的定义。

坏死是一个病理学名词,是指肺实质液化坏死,而坏
死物质清除后可有空洞形成。

肺脓肿与NP都有肺组织坏死。有学者认为,NP和肺脓
肿的界定是主观性的,大的空洞命名为肺脓肿,小的多发
空洞则为NP。
坏死性肺炎( necrotizing pneumonia,NIP)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共识 (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e, RMPP)
定义:不明确。一般认为,经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正规治 疗7天及以上,临床征象加重,仍持续发热,肺部影像学 加重者,考虑为RMPP。
表现:年长儿多见,剧烈咳嗽,呼吸困难等。胸部影像学 进行性加重,病灶范围扩大,密度增高,胸腔积液,甚至 坏死性肺炎和肺脓肿。
血丝,会逐渐加剧。个别可出现百日咳样痉咳。 (3)婴幼儿症状相对较重,可出现喘息或呼吸困难。
重症病例可合并胸腔积液和肺不张、纵膈积气、气胸、 坏死性肺炎等。少数迅速出现呼吸窘迫,需要呼吸支持或 者体外膜肺支持,可导致死亡。
1.Pneumonediastinum and pneumothorax as presenting signs in sever Mycoplasma pneumoniae.Pediatr Radiol. 2007,37(12):1286
有研究显示,MP感染后1个月,其DNA的检出率仍然高达 50%, MP-DNA持续携带的中位数时间为7周,个别达7个月 之久。 联合检测:血清学和核酸检测联合,提高检出率。
其他检查
血氧饱和度监测:经皮测、动脉血气。 外周血细胞计数:白细胞多正常,重症可增多或降低。部
分病人血小板可以增多。 CRP :RMPP或重症MPP的CRP多明显增高。 LDH:多明显增高,可作为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参考指
标。 Coombs’试验:少数患儿阳性; D二聚体检测:帮助判断高凝状态存在; 降钙素原(PCT):不能区分MP和非MP病原。
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肺炎表现和/或影像学改变,结合MP病原学检查, 即可诊断。
鉴别诊断:与细菌性肺炎、肺结核、支气管异物、肺炎衣 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等。
Spuesens EB, Carriage of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 th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of symptomatic and asymptomatic children: an abservational study . PLoS Med , 2013,10(5):e100144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