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历史期中测试题

中国历史期中测试题

高二历史期中考试题
一选择题:
1.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2.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是因为两次战争()
A 原因相同
B 目的和性质相同
C 结果相同
D 影响相同
3.下列通商口岸在《马关条约》中开放的是()
A 南京
B 重庆
C 天津
D 上海
4.第一个在中国取得开设工厂特权的国家是()
A 英国
B 法国
C 美国
D 日本
5.使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6.下列引发了中国五四运动的国际会议是()
A 巴黎和会
B 华盛顿会议
C 日内瓦会议
D 万隆会议
7.日本发动的对中国东北侵略的事变是()
A 九一八事变
B 华北事变
C 七七事变
D 八一三事变
8.抗日战争结束后侵略中国的主要国家是()
A 英国
B 法国
C 美国
D 日本
9.中国近代化运动起步于()
A 鸦片战争
B 洋务运动
C 民族工业产生
D 维新变法
10.洋务派创办的第一家军用企业是()
A 江南制造总局
B 轮船招商局
C 安庆内军械所
D 开平煤矿
11.下列不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是()
A 上海发昌机器厂
B 广东继昌隆缫丝厂
C 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D 开平煤矿
12.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是()
A 十九世纪70年代前后
B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
C 一战时期
D 1927年——1937年
13.中国电影诞生的时间是()
A 1905年
B 1913年
C 1927年
D 1931年
14.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是()
A 《中外纪闻》
B 《强学报》
C 《时务报》
D 《申报》
15.下列属于中西合璧的服饰是()
①西装②马褂③中山装④旗袍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6.下列具有政治色彩的运动是()
①断发②不缠足③鞠躬④穿西装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7.中国航空事业起步于()
A 1909年
B 1918年
C 1920年
D 1937年
18.1877年中国第一条电报线架设在()
A 北京
B 南京
C 台湾
D 上海
19.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A 魏源
B 林则徐C严复 D 康有为
20.下列机构标志着中国外交近代化的是()
A 总理衙门
B 总税务司
C 同文馆
D 外务部
21.百日维新时期清政府的皇帝是()
A 道光帝
B 咸丰帝
C 同治帝
D 光绪帝
22科举制的建立和废除是在()
A 秦朝唐朝
B 秦朝清朝
C 隋朝清朝
D 唐朝清朝
23.农民阶级提出的中国最早最完整资本主义改革方案是()
A 《天朝田亩制度》
B 《资政新篇》
C 《四洲志》
D 《海国图志》
24.鸦片战争后,英国提出“协定关税”;甲午战争后,日本提出在华设厂。

两者的共同点是()
A 为资本主义国家扩大对华商品输出创造了条件
B 为资本主义国家扩大对华资本输出创造了条件
C 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D 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在不同阶段的要求
25.“取西人器数之学,以卫吾尧舜禹汤文武周礼之道”体现的思想是()
A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中体西用
C 维新变法
D 实业救国
答题卡
二非选择题
26.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27.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国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试分析原因。

28.请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观点来分析应该如何认识列强侵华的影响?
29.阅读下列材料
一.1866年,方举赞在上海开办了发昌机器厂,资本只有200元,工人也只有五六个。

而且采用手工作业最开始的时候,,为外商的船坞生产修
配零件。

“贻来牟”机器磨坊只有一台磨面机,司务员2人,小工10
几个人。

企业的技术人员多为外国人。

二.中国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纺织业、面粉业等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几乎没有得到发展。

三.中国民族工业主要集中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中部和西部地区很少。

回答⑴根据以上材料归纳中国民族工业的特征。

⑵分析这一特征形成的根本原因。

⑶随着民族工业的产生,民族资产阶级也诞生了,归纳这一阶级的特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