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急疹疱疹型咽峡炎和麻疹

幼儿急疹疱疹型咽峡炎和麻疹

家有手足口病,幼儿急疹,疱疹型咽峡炎和麻疹患儿
手足口病,幼儿急疹,疱疹型咽峡炎和麻疹,在中医看来,都属于疹病(温病),为虚症。

下面是中医大师彭子益在《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给出的治疗方法请您首先给孩子喝葡萄干水,有预防作用。

葡萄干,能温补肝肾,性极和平。

正常出疹时,每天煎3g葡萄干,饮汤吃葡萄干,可保平安。

如孩子体质偏寒湿,大便稀,每天3克葡萄干,加水煮开,小火5分钟。

放温后,空腹喝水吃葡萄干。

如孩子咳嗽,黄豆五十粒白菜心一个煎服,此方疹病初起,以至痊愈,日日服之,平安之至。

疹病盛行之时,日服一剂,亦可预防。

如孩子体质偏热,易便秘,或者开始咳嗽。

每天一剂黄豆菜心水。

50粒黄豆,泡一小时,煮40分钟,加一个白菜心,再煮5到10分钟。

节约白菜的方法,大白菜除去外面的绿叶子,里面白色的都能用。

每次用50克到100克白菜。

如果发烧,用四豆饮煎服。

四豆饮组方:黄豆20粒,黑豆、绿豆、白饭豆(也叫白芸豆)各15粒。

按此比例多用也可。

四种豆子都是生用,多放水煮到稀烂,取浓汤温服。

随煎随服,不可放凉或隔夜。

尿量多、出汗的儿童,不用加白饭豆。

四豆加水先泡一小时,煮30到40分钟就可以了。

右脉重按充足者,饭豆易淡豆豉以调木宣滞。

饭豆除湿补土,脉充足者不宜也。

淡豆豉四豆饮,黄豆20粒,黑豆、绿豆、淡豆豉各15粒。

(体内有湿气,小便不利时用白饭豆。

体内有食积,大便不通时用淡豆豉。

)如果孩子口内有水泡,有溃疡,嘴疼,没有胃口,用50粒黄豆煮水,煮软后用勺子压碎,再煮30分钟后,用大火收成浓汤,给孩子喝。

不要服发散药,寒凉药和补药。

不要吃寒性的水果。

不要吃发物。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中列出的有,牛奶,鸡蛋,鱼肝油,白木耳,燕窝,鱼翅,虾米,鲤鱼,咸鱼,鸡,牛肉,羊肉,鸽,红糖,甜酒与一切酒,胡椒,花椒,韭菜,生姜,蒜,核桃,茶,烟。

只要不发生内伤吐泻恶证,不必食药,静养七日,自然痊愈。

因过量使用消炎药物和抗生素,输液等,造成大便稀或腹泄,小便不畅,小便短少,体温低等,需用巴戟天黄豆饮补救,两克巴戟天加50粒黄豆,水开后烧40分钟左右,温服。

三豆饮做法
做三豆饮,可以无需浸泡,直接用大火煎煮,水开后再换文火煎煮,再煮大约30-40分钟即可。

一剂的药量,可以每天分3次饮用(注意过夜则不可服用),每次一小碗浓汤即可。

所以,至于放多少水,要以煎煮完毕,留下三碗浓浓的豆汤为标准。

1,风寒感冒:淡豆豉(1岁左右15颗吧,2,3岁大概30颗,年纪再大可以增加)煮水(时间至少要45分钟),然后加大葱的带须葱白(1-3个),葱白加进去煮5-10分钟就可以起锅,时间太长,药性就散了。

当天煮当天喝,不要隔夜。

2,风热感冒:热感冒:黄豆一把+淡盐煮水喝;冬日感冒一般具有上述两种,即把上述两种同煮喝水。

我之前加过姜,发现会转成咳嗽,所以在方子里我就把姜去掉了。

3,单纯发烧:三豆饮:黄豆+黑豆+绿豆,煮水,时间要超过2个小时。

4,咳嗽:黄豆煮2小时+大白菜心15分钟煮水,如果有痰再加豆豉。

孩子体质有偏差,才容易得病。

用食疗方将体质调整一下,就能预防,即使发病,病也比较轻。

可按体质分下面两种情况预防:1、如体质偏寒湿,大便稀,每天3到5克葡萄干,加水煮开,小火5分钟。

放温后,空腹喝水吃葡萄干。

2、如体质偏热,易便秘,或者开始时咳嗽。

每天一剂黄豆菜心水。

50粒黄豆,泡一小时,煮40分钟,加一个白菜心,再煮5到10分钟。

放温后,空腹喝。

三豆饮一天喝几次呢?
发烧时可喝三次。

您孩子便有点稀,小便黄,要喝四豆饮。

如没有白饭豆,加乌梅两枚。

用乌梅三豆饮。

夏天用乌梅,好得更快。

如小便长了,就去掉乌梅和白饭豆。

乌梅三豆饮超级酸,要放糖吗?
可放白砂糖,不是棉白糖。

如孩子咳嗽,黄豆菜心饮可多喝,一天三次。

如不咳嗽也不发烧,多喝葡萄干水。

葡萄干温补肝肾,用开水泡一下,喝水吃葡萄干,味道正好,还方便。

开水要煮开5分种,泡上适量的葡萄干,待水温后就可以喝水吃葡萄干了。

我今年都这样子吃了好几斤葡萄干了。

感觉很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