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如何选出10倍大牛股(中篇)
(2014-10-09 15:23:00)
转载▼
标签:
股票
教你如何选出10倍大牛股(中篇)
接上一篇的内容,上篇讲到3种选择大牛股的方法思路,其实还有第四种方法:从大国博弈的角度来寻找大牛股。
但是这个视角实在是太高了,已经高到外太空,一般人根本学不来。
你得对国际政治、国内政局、世界历史要有相当深刻的了解才能站在这么高的高度看问题,因此我直接把我的一些见解贴出来得了,不去解释为何得出这些结论。
第五种方法就是从重组并购股里寻找。
这个是比较特殊的类型,我在以后的文章里会专门开辟专题教导大家如何去分析并购重组股,这里就不提了。
废话少说,先来复习上篇内容,直接上图。
查看原图消费升级股通常都是慢慢往上爬的(相对于科技股而言),因此我将其称为慢牛型。
科技股通常都是来得快去得也快,因此是快牛。
一个产业被列为国家支柱产业,往往会得到
银行信贷、政策的大力扶持,但是这个产业往往也是符合人类发展规律的,不是国家瞎想出来的(即该产业往往属于消费升级股或科技股,在美国,由于消费升级早已经进入最后阶段“娱乐”,因此其国家支柱性产业往往只能选择走高科技路线,而在中国,由于还处于消费升级的进程中,因此其每个阶段的支柱性产业往往是跟消费升级有关)。
所以一个产业被列入支柱产业,相当于国家给这产业加了增益BUFF,能够让股价从原来的翻10倍变成翻30倍。
重组类股票要么不涨,一涨就是十几个涨停板,因此是疯牛。
大国博弈由于普通人往往难以洞察,他就像潜行者一样,当他暴露在众人目光下时,已经翻了10倍,因此是隐形牛。
例如大华股份,一个做摄像头的低门槛企业,股价竟然3年内翻了10倍,有多少人从一开始就看懂他?马后炮的意淫者倒是一堆。
上表涉及的行业太多,虽然每个行业都能产生大牛股,投资者只需选定一个,专注研究该领域的个股就行。
但是我这么说,童鞋们肯定不满意,必须希望能进一步筛选过滤。
那好吧,我们就按照一定原则来进一步精选行业概念。
原则一:选择多重利好叠加的行业。
例如某行业既涉及消费升级又是国家扶持,又跟大国博弈有关,则优先选择。
(例如传媒就符合三者合一)。
原则二:选择该产业链上最核心的行业,在核心行业里选择最核心的部门,例如苹果产业链,从手机壳、触摸屏、电子元器件到APP、手游甚至连移动、联通都是它的受益者。
那么你应该如何选择,首先是选择跟产业链直接相关的,而不是那些搭便车的,这样你就可以去掉APP、手游、移动联通。
其次要选择该产业链专供的产品,而不是多行业共用产品,这样你就可以把电子元件去掉,然后要选择产业链上最具有定价权的部门,即选择apple公司,但是这家公司不在中国,那只好选其他品牌手机了,于是你盯上了小米,但是小米没上市,那就退而求其次,从上市公司里选择技术门槛最高的,工艺最复杂的。
这样你比来比去之后就发现中国的上市公司只能做触摸屏。
同理,跟可穿戴相关的产业链,首选自己可以做可穿戴设备的公司,其次选技术门槛最高的——传感器技术(如红外测距、人脸识别之类的)、最后选择出货量最大的(柔性电路、电子芯片)。
原则三:看市场普及率。
下面这幅图大家一定要牢牢记住。
它指出了一个产业的发展规律,百试不爽。
这些都是我珍藏多年的图片,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新兴产业在普及率达到10%时,股价开始加速上涨,到普及率达到50%时见顶。
之后将进入惨烈的淘汰战,伟大的公司将会诞生,股价将会持续上涨,直到普及率达到90%。
如下图,汽车指数从1914年开始飙升(普及率10%),在1920年崩盘(普及率50%),进入惨烈的淘汰战,全美汽车企业数量开始大规模减少。
然后经历5年的去产能,福特等少数几家汽车商脱颖而出,股价开始猛飙,直到1929年(普及率90%),史上最惨烈的股市大崩盘,直接拖垮了欧美各国经济,德国被逼上绝路,1929年的股市大崩盘是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查看原图
查看原图假如你还不信,那我再上一张图。
1993年发生了什么?纳斯达克指数大牛市的开端,2000年发生什么?网络科技股崩盘。
2008年发生了什么?全球股市崩盘。
你再仔细看看下面的图中93、2000、08年时,互联网的普及率是多少?
查看原图看完历史故事,我们回到当下,如何利用上述规律来选出大牛股?在“牛股集中营”那张表里面,我们列出了很多的行业,但是他们当前的普及率是不一样的。
这也意味着,有的牛股尚在襁褓阶段,有的正在上路,有的已经在半山腰,而有的已经快走到尽头了。
因此,你要做的就是利用普及率来估算当前某个行业处于哪个阶段。
每个行业普及率是多少,这个需要参考专门做调查的公司所发布的数据。
我手头也没有这些数据,假如某些童鞋们刚好有相关数据,还望分享一下,集合大家的智慧一起炒股共赢。
但是就算没有准确数据,某些行业还是可以通过草根调研来估计的。
例如智能手机,现在连卖菜的阿婆都不用诺基亚了,都改用平板手机了,不用看精确的调查数据,你都能意识到其普及率至少达到50%了吧?例如无人驾驶汽车,现在还处于研发阶段,普及率肯定就是0%啦。
可穿戴设备,看看你身边有多少人购买了苹果的手环或三星的手环就知道了,估计普及率还没到10%。
(啧啧!普及率10%的东西我最喜欢了)。
另外,我们可以从时间上大概估算出来。
通常一个产品从1%到10%需要7年,从10%到50%需要7年,从50%到90%需要7年。
(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7年之痒么?)假如以Iphone4推出时间(2010年)作为普及率10%的开端,那么到了2017年左右,智能手机的普及率就会达到50%,到时整个智能手机产业链都会暴跌。
假如你觉得这也好难估算,好吧,那就再简单一点:找出该产业链最牛逼的那只股票(例如apple、tesla)从他推出革命性产品的那一天算起(往往就是他股价的最低点处),股价涨7年就到头了。
你拿尺子去量一下就知道相关产业链最多还剩多少年的辉煌。
50%以后,就不是普涨行情了,而是个股行情,只有龙头大哥的股价才能再上一层楼。
(注意,越简单的估算方式,误差越大,不要太迷信7年之痒,假如能拿到该行业的市场容量分析报告,还是要以数据为准)
特别提醒,利用普及率来估算股价顶部,往往适用于科技类产品,对于某些行业很难估算其潜在的市场容量和普及率(例如航母、传媒、房地产、美容)。
其中有些可以从人口结构和人口总数来大致推算(如房地产、美容)。
有些工业产品可以从产能利用率来推算,但是这些都只有专业的研究机构才能搞的定,个人投资者还是放弃去估算吧,直接参考机构的数据。
根据上面所述,我们就可以做一个简单的打分模型,给各个行业打一下分,从而选出最牛行业。
例如我下面的这个打分表格(注:上面数据乱填的,非真实数据,仅为展示模型而填)。
优先选刚进入10%的+多重利好叠加+正统+有门槛的行业。
再从里面精挑个股。
查看原图
作为一个小散户,其实没精力同时去关注那么多行业,我建议小散还是从我给出的那些行业中选一个(只有他的普及率处于10%-50%就行),然后只专注跟踪该产业链的情况,不要三心二意,今天搞一下锂电池,明天搞一下机器人,后天搞一下基因诊断,最后啥都没捞到,7年后再回头来看,当年搞过的每只个股都翻了10倍了,自己的资金反而缩水了50%。
我这节课的内容并没有告诉你应该持有哪只股票,但是至少可以增强你持股的信心,假如一直以来你坚定看好某只个股,而这个股恰恰就符合我上述的打分标准,那么看完我的文章后,你就应该坚定持有,不要被别人忽悠几句就改变自己的看法。
曾经买过万科、苏宁电器的人一大把,但是能一直持有的没几个人,为什么?因为他们心里没底,没信心持股,为什么没信心?因为他们看不透未来5-10年会发生什么。
而我这篇的文章的作用就是告诉你,你手中的个股值不值得你关注或持有5年。
此外假如你看好的某个行业没有被我列入表中,也不要灰心,也许是我忽视了该行业(我也是普通人呀,不可能每个细节都想到),你根据我告诉你的寻找牛股的方法来甄别你看好的行业到底是否具备牛相。
最后,假如你非要让我说出我最看好哪个?目前我看好基因诊断、柔性电路、充电桩。
(旁白:这不就得了嘛,啰啰嗦嗦半天,浪费老子时间!)。
好吧,虽然有点啰嗦,但念在我码字码得这么辛苦的份上,假如你觉得读完后能受到一点启发,请留下个脚印吧,哪怕在留言里填上“顶”。
那些大V随便写几句废话都那么多人点赞,我把我毕生经验倾囊相授都没人鸟我,打击人啊,搞得我都不想写下篇了。
下篇将讲述在选定某个行业后,如何从该行业里选出具体的个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