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工作要求与技术标准一、工作范围中心城“两河”水环境综合治理暨无内涝城市建设工程实施范围包括东营区、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垦利区三个地区。
(一)东营区中心城两河(广利河、溢洪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及中心城无内涝城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检测技术服务范围。
主要包括提供广利河流域沿河截污管线工程、市政管道雨污分流及管网病害治理工程、河道湿地及水生态建设工程、雨水泵站导排工程、河道清淤工程、生活污水处理厂互联互通工程和雨水泵站提升改造工程、水系贯通工程、沿河小区雨水就近入河改造工程工程质量监督检测技术服务。
1、广利河流域沿河截污管线工程。
建设内容及规模:沿河截污管道及配套。
2、市政管道雨污分流及管网病害治理工程。
建设内容及规模:雨污分流、倒坡更换、管道清淤及修复等,长度约56km。
3、河道湿地及水生态建设工程。
建设内容及规模:西一路、西二路湿地及生态措施。
4、雨水泵站导排工程。
建设内容及规模:泵站扩建及自控改造。
5、河道清淤工程。
建设内容及规模:河道清淤及清淤消纳。
6、生活污水处理厂互联互通工程。
建设内容及规模:压力管线及提升泵站。
7、雨水泵站提升改造工程。
建设内容及规模:对西二路北、西二路南、济南路、太行山路、西一路北等5座泵站进行机电设备改造,西四路南、西四路北等2座泵站进行整体重建。
8、水系贯通工程。
建设内容及规模:对黄河路南侧水系、菏泽路水系实施贯通。
9、沿河小区雨水就近入河改造工程。
建设内容及规模:36个小区海绵化改造、重力排水,在有效处理初雨污染的前提下就近入河。
(二)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城两河(广利河、溢洪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及中心城无内涝城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检测技术服务范围。
主要包括提供市政道路雨污分流及管网病害治理工程、农村农业污染治理工程、河道湿地及水生态建设工程、雨水泵站导排工程、河道清淤工程和雨水泵站提升改造工程、水系贯通工程工程、集中纳洪调蓄湿地工程、沿河小区雨水就近入河改造工程质量监督检测技术服务。
1、市政道路雨污分流及管网病害治理工程。
建设内容及规模:雨污分流、倒坡更换、管道清淤及修复等,长度约62km。
2、农村农业污染治理工程。
建设内容及规模:村庄污水治理。
3、河道湿地及水生态建设工程。
建设内容及规模:生态措施。
4、雨水泵站导排工程。
建设内容及规模:泵站扩建及自控改造。
5、河道清淤工程。
建设内容及规模:河道清淤及清淤消纳。
6、雨水泵站提升改造工程。
建设内容及规模:对商贸城泵站进行泵站、机电设备改造等。
7、水系贯通工程。
建设内容及规模:对利三沟水系、登州路水系、植物园东侧水系与广利河实施贯通。
8、集中纳洪调蓄湿地工程。
建设内容及规模:建设南二路坑塘调蓄湿地,位于广利河南岸,徐州路--湖州路,占地1.4平方公里,建设生态湿地一座。
9、沿河小区雨水就近入河改造工程。
建设内容及规模:32个小区海绵化改造、重力排水,在有效处理初雨污染的前提下就近入河。
(三)垦利区中心城两河(广利河、溢洪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质量监督检测技术服务范围。
主要包括提供市政道路雨污分流及管网病害治理工程、河道湿地及水生态建设工程、河道清淤工程、农村农业污染治理工程。
1、市政道路雨污分流及管网病害治理工程。
建设内容及规模:雨污分流、倒坡更换、管道清淤及修复等,长度约57km。
2、河道湿地及水生态建设工程。
建设内容及规模:零排沟湿地及生态措施。
3、河道清淤工程。
建设内容及规模:河道清淤及清淤消纳。
4、农村农业污染治理工程。
建设内容及规模:村庄污水治理及农业水闸建设。
二、工作内容:根据国家最新相关规范、规则、规程及有关规定,按照设计图纸及相关的规范规程要求,开展对项目法人、监理机构、现场设计代表机构、施工单位、质量检测单位的监督检查工作,对项目各验收阶段提供监督检查服务,切实提高工程质量,确保工程顺利通过验收。
1、项目法人1.1、质量体系监督检查内容(1)项目法定代表人、技术负责人的基本情况(姓名、年龄、文化程度、专业技术职称及经历);(2)质量管理机构的设立情况;(3)质量管理人员配备情况(质量管理负责人职称及经历、质量管理人员数量、专业、职称及上岗培训情况);(4)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建立情况(各种岗位责任制、质量检查、质量缺陷备案及检查处理、工程质量事故报告);(5)组织设计交底情况;(6)贯彻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情况;(7)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落实情况。
(8)是否及时组织工程项目划分并报质量监督机构确认,项目划分中是否明确重要隐蔽(关键部位)单元工程、主要分部工程和主要单位工程,对质量监督机构批复的项目划分意见及时组织落实情况;1.2、安全管理体系监督检查内容(1)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设立和人员配备情况;(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立情况;(3)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立情况;(4)保证安全生产措施方案编制情况;(5)工程项目安全作业环境及安全施工措施等费用使用情况;(6)安全生产责任制及落实情况。
2、监理机构2.1、质量体系监督检查内容(1)质量控制体系的制定是否建立健全;(2)质量控制目标是否满足质量管理工作要求;(3)派驻现场监理人员数量、专业、资格是否符合合同约定或是否能满足工程建设需要;(4)主要监理人员变更报批情况;(5)总监理工程师总监理工程师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年龄、文化程度、专业技术职称及经历)及在岗情况;(6)监理机构岗位质量责任是否明确,岗位责任制是否落实;(7)监理单位与监理机构是否签订工程质量责任书,质量责任书中是否明确质量责任、有无具体奖罚规定或未执行,无可操作性;(8)监理实施细则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有无质量控制要点、控制措施;(9)是否对施工单位的开工准备(如人员设备进场、工器具准备等)进行检查与批准或审核工作;(10)对施工单位施工技术准备工作审核、监督检查工作情况;(11)对施工图纸审签是否符合监理规范要求;(12)组织的设计交底会议是否记录、记录内容情况;(13)对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方案、作业指导书审查情况;(14)设计变更报告、设计图纸用于施工前是否经批复、同意;(15)是否签证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16)对进场原材料、中间产品及成品进行平行检测和跟踪检测的项目和频次是否满足规范规定;(17)委托进行平行检测单位资质是否符合要求;(18)重要隐蔽(关键部位)单元工程、主要工序施工过程是否按照合同和规范规定进行旁站监理或旁站记录;(19)对施工单位“三检制”执行情况和存在问题检查情况;(20)单元(工序)工程进行下道工序施工是否经检验合格;(21)是否按规程规范要求组织重要隐蔽(关键部位)单元工程(或设备安装主要单元工程)质量验收即允许或默认下道工序施工,或是否对施工单位违规进行下道工序施工行为进行制止;(22)对存在的质量问题是否督促施工单位进行及时处理或落实整改;(23)现场总监理工程师签字的文件是否由他人代签;(24)是否对项目检测人员、设备、方法进行审核,是否对项目检测实施全过程监督并确认结果;(25)是否进行出厂验收,出厂验收资料是否齐全,有无验收大纲,验收遗留问题处理情况证明资料;(26)对质量监督、质量巡查、质量检查和稽察提出的整改意见落实情况;(27)对项目法人(建管单位)、设计单位提出的质量问题督促施工单位进行整改落实情况;(28)对施工单位提交的施工管理工作报告是否进行审核或有无审核记录;(29)施工验收阶段使用规程、规范情况;(30)分部工程验收组织是否及时;(31)提交的验收资料真实性、完整性;(32)监理日志、日记填写是否规范、完整或日志与日记填写内容能否反映工程实际情况;(33)监理例会记录内容是否完善,例会次数是否满足监理规划要求;(34)监理月报、监理专题报告、监理工作报告和监理工作总结报告等文件及其内容是否完整、规范、能否反映工程实际情况;(35)对施工单位工程档案资料整理整编检查监督是否到位。
2.2、安全管理体系监督检查内容(1)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建立;(2)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完善、是否落实;(3)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计划、安全管理制度及检查评估是否上报项目法人情况;(4)是否逐级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5)是否按规定进行安全生产目标完成情况考核;(6)是否按规定进行各类安全检查或实施监理;(7)是否对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以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资格进行审查;(8)监督施工单位安全生产经费使用状况;(9)是否提供安全防护用具及服装;(10)现场组织消防检查和消防演练情况;(11)审查安全生产技术方案及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安全技术方案情况。
3、现场设计代表机构3.1、质量体系监督检查内容(1)现场设计代表机构的设立及人员配备、业务分工情况;(2)现场设计代表机构规章制度建立情况(设计技术交底、现场设计通知、设计变更的审核及签发);(3)强制性标准执行情况;(4)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落实情况。
3.2、安全管理体系监督检查内容(1)对重要部位和环节在设计文件中注明,提出防范生产安全事故指导意见情况;(2)采用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的建设工程和特殊结构的工程或施工部位,提出保障施工作业人员安全和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措施建议。
4、施工单位4.1、质量体系监督检查内容(1)质量保证体系的制定。
质量目标和保证措施制定情况;制定的质量目标和保证措施内容是否齐全,目标或措施是否明确;质量管理机构是否健全,能否满足需要;专职质量管理人员的配备;主要管理人员驻工地时间是否满足合同要求;主要管理人员变更是否履行变更审批手续;特殊工种、关键岗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或人员配备能否满足施工要求;专职质检人员、试验检测人员和测量人员配备能否满足施工需要;质量管理责任落实情况,与下属作业队和职能部门是否签订了工程质量责任书;工程质量岗位责任制的建立或责任制落实情况;未工程质量例会是否按质量管理制度规定定期召开;(2)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及措施计划等组织施工是否经过审批;(3)施工作业指导书针对性、实用性情况是否满足施工技术要求;(4)危险性较大工程专项施工方案是否编制;(5)对技术管理人员、作业队和施工班组作业人员逐级是否进行技术交底或交底内容能否满足施工要求;(6)开始施工前是否按规范规定和合同要求进行施工工艺试验或生产性试验;(7)有无未经批准擅自施工的现象;(8)机械设备进场报验是否及时、报验资料是否或有无未经报验就投入施工的情况;(9)测量仪器、设备仪表等是否按规定进行检定或校准;(10)施工方案在未经监理批准的情况下是否擅自变更;(11)用于工程的原材料、中间产品是否按规程规范要求进行进场检验(测)、验收;(12)用于工程的预应力锚具、夹具、波纹管及橡胶支座是否进行检验或检验资料是否齐全;(13)进场验收记录和相关资料的是否完整或填写正确;(14)原材料、中间产品检测项目和频次是否符合规范要求;(15)送检试样有无弄虚作假现象;(16)用于工程的原材料、中间产品是否按规定进行见证取样检测;(17)混凝土、砂浆、灌浆浆液、水泥改性土等配合比设计是否符合规程规范要求;(18)混凝土、砂浆配料单通知单材料用量计算情况、是否已用于工程施工;(19)混凝土、浆砌石、改性土、土方填筑等施工养护措施是否符合规程规范要求,或是否填写养护记录;(20)填写建立检测台帐;台账记录情况,能否做到可追溯性或对检测结果是否进行统计分析;(21)现场试验室的建立或委托进行工程检测检测机构资质是否符合要求;(22)原材料、中间产品存放及标识情况;(23)单元工程(工序)质量“三检制”落实情况;“三检制”数据或资料的真实性;“三检制”记录是否完整、填表是否符合规范、内容填写情况;(24)评定表填写是否规范,或相关人员签字情况;(25)单元工程检验评定资料是否齐全;(26)重要隐蔽(关键部位)单元工程隐蔽前是否进行联合质量检查验收;(27)现场有无上道工序检验不合格未处理即进行下道工序施工的现象;(28)使用技术标准及规程规范是否准确、现行有效;(29)是否对每一类质量缺陷原因进行分析,有无处理措施或处理措施是否具有针对性;(30)质量缺陷处理方案编制内容是否完善,是否具有针对性;质量缺陷处理是否按批准的处理方案进行;(31)质量缺陷处理结果能否达到质量标准;(32)对质量监督、监督检查、质量巡查和稽察等发现的质量问题整改落实情况;(33)对项目法人(建管单位)、设计、监理单位提出的质量改进意见整改落实情况;(34)申请分部工程验收、单位工程验收、施工合同完成验收是否及时;(35)提交的验收资料是否齐全;(36)施工管理工作报告编制是否满足规范要求;(37)施工资料收集、整理和保管是否规范,能否满足相关规定;(38)施工记录、施工日志等填写是否规范,能否满足相关规范要求;施工记录、施工日志填写是否反应真实情况;(39)岗位技能培训内容是否符合有关行业规定;(40)培训记录、考核、总结情况;培训考核档案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