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性疲劳.
神经疲劳表现为大脑皮层功能下降,如反应 迟钝、判断错误、注意力不集中等。此时,大 脑皮层其他部位及皮下层下中枢功能亢进,膝 反射发生改变,脑干及小脑功能低下,动作协 调性受到了破坏。 内脏疲劳多表现为呼吸和心脏的疲劳,呼吸 肌疲劳使呼吸变浅变快,气体交换能力下降。 心脏疲劳时,心肌收缩力量下降,心输出量减 少,心电图发生改变。
2、通过调节神经机能状态,促进疲劳消除。 常用的方法有:睡眠、气功、音乐疗法、心 理疗法、生理疗法。 气功主要指静功,主要指入静时,使你的意念转移 到一个点上。 3、补充运动中所消耗的各种物质,补充营养,使 体内营养物质得到平衡。 常用的方法有:营养、吸氧、药物。
营养中促使消除疲劳的有VE、Vc、VB1、VB2、 糖、蛋白质。 多吃含金属离子较多的碱性蔬菜、水果,有利于疲劳 恢复。 吸氧有利于酸性产物氧化排除,注意吸氧时间不应太 长,一次不超过 5分钟。纯氧可使人体通过化学感受器对 人体起反应,使呼吸减慢,心跳减慢。 药物主要包括人参(补气)、阿胶(补血)、枸杞等。
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是产生疲劳的重要因素; 同时,各内脏器官、肌肉和血液中所发生的一 系列变化也促进疲劳的发生。 因此,疲劳产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
三、运动性疲劳的机理
运动性疲劳的机理很复杂,目前还不是十分 清楚。因为不同强度、不同时间、不同运动方 式产生的机制是不同的,因此对疲劳的机制有 不同的解释,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学说:
一、主观感觉 人体运动时的主观感觉与工作负荷、心功 能、耗氧量、代谢产物堆积等多种因素密切相 关,因此运动时的自我感觉是判断运动性疲劳 的主要标志。 常采用自我感觉、面色、排汗量、呼吸、 动作和注意力几个方面的指标来判断。
二、客观检查 (一)骨骼肌指标 1、肌肉力量 2、肌电图 (二)心血管系统指标 1、心率 2、血压 3、心电图 4、血尿素
(一)能量耗竭 (二)代谢产物堆积 (三)自由基学说 (四) 内环境稳定状态失调 (五) 疲劳链学说 (六) 中枢神经递质失衡 (七) 保护性抑制学说 (八)突变理论
第二节 判断疲劳的简易方法
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学生 或运动员的自 我感觉和某些外部表现来判断疲劳的程度。有 时也可测定某些生理指标以作判断疲劳程度的 依据。 根据疲劳的程度,可将疲劳分为轻、中、 重度疲劳。
第七章 运动性疲劳
第一节 运动性疲劳概述 一 、概念 机体不能将其机能保持在某一特定水平和 (或) 不能维持某一预定的运动强度。 也可认为是当人在工作或运动一定时间后, 都会出现组织、器官甚至整个机体工作能力暂时 下降,经过适当的休息和调整可以恢复到原有的 机能水平,这种现象叫做疲劳。
二、分类
(一)按疲劳发生的部位划分 分为生理疲劳和心理劳 (二)按身体整体和局部划分 1、整体疲劳 2、局部疲劳 (三)按运动方式划分 1、快速疲劳 2、耐力疲劳
(三)其他 1、尿蛋白 2、用皮肤空间阈来诊断疲劳 3、闪光频度融合 4、唾液PH
第三节 消除疲劳的方法
消除疲劳的途径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放松 肌肉、调节神经、补充营养 1、通过各种手段,使肌肉放松,改善血液循环, 使代谢加强,使酸性产物排出。 常用的方法有:按摩、洗浴、整理活动、理 疗。
运动前洗浴时间不应过长,水温不应过热, 否则会引起N抑制状态,肌肉软弱无力。 50一70度水的桑拿浴,对皮肤美容有较好的 增白作用。90度时20分钟,出来用冷水冲10分 钟左右,使毛孔收缩,有利于毛孔关闭,(用 于减体重运动员,减体重后,通过补充果糖制 剂来达到消除疲劳)
作业:
P19 1、2题 P34 1、5题 P72 1、3、5、19、26题 P871、2、4、6题 P140 1、2题 P161 1、2、5题
简单的讲,运动性疲劳大体上可分为肌肉疲 劳、神经疲劳和内脏疲劳3类。 肌肉疲劳时,肌力下降,肌肉收缩速度和放 松速度减慢,收缩时间比正常时延长4—5倍, 放松时间延长可达12倍,严重影响肌肉的快速、 协调动作。肌肉出现僵硬、肿胀和疼痛,可能 是由于机械负荷使肌纤维发生细小损伤、乳酸 等代谢产物的积累和水分的积蓄等多种因素引 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