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变电站的防雷保护与接地习题答案
1.大气过电压的形式有几种?
答:雷云对大地的放电,将产生有很大破坏作用的大气过电压,其基本形式有三种:直击雷过电压(直击雷)、感应过电压(感应雷)、侵入波(行波)过电压。
2.简述避雷针和避雷线的作用和结构。
答:避雷针作用是吸引雷电,并安全导入大地,从而保护了附近的建筑和设备免受雷击。
避雷针由接闪器、引下线、接地体三部分组成。
避雷线主要用来保护架空线路。
它由悬挂在空中的接地导线,接地引下线和接地体组成。
3.避雷器的作用是什么?有几种类型?
答:避雷器是防止雷电波侵入的主要保护设备,与被保护设备并联。
当雷电冲击波侵入时,避雷器能及时放电,并将雷电波导入地中,使电气设备免遭雷击。
而过电压消失后,避雷器又能自动恢复到初始状态。
同时避雷器还能保护操作过电压。
常见的避雷器有阀型避雷器、管型避雷器、保护间隙和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4.简述氧化锌避雷器的特点。
答:氧化锌避雷器由中间有孔的环形氧化锌阀片组成,孔中有一根有机绝缘棒,两端用螺栓紧固。
内部元件装入瓷套内,上、下两端各用一个压紧弹簧压紧。
瓷套两端法兰各有一个压力释放口,当避雷器内部发生故障时,可将内部高压力释放出来,以防瓷套爆炸。
阀片具有较理想的伏安特性,当作用在氧化锌阀片上的电压超过某一值(此值称为动作电压)时,阀片将“导通”,而后在阀片的残压与流过其本身的电流基本无关。
在工频电压下,阀片的电阻值极大,能迅速抑制工频续流,因此可以不串联火花间隙来熄灭工频续流引起的电弧。
阀片通流能力强,阀片直径小。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具有无间隙、无续流、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而且保护性能好,阀片的残压比阀型避雷器的低。
由于雷电流通过氧化锌避雷器没有工频续流的问题,因此可以承受多重雷击。
5. 变电站对直击雷的防护,采取何种措施?有什么原则?
答:。
变电站对直击雷的防护,一般装设避雷针。
装设避雷针应考虑两个原则:所有被保护的设备均应处于避雷针的保护范围之内,以免受到直接雷击;防止反击。
6.什么是反击,防止反击采取什么措施?
答:当雷击避雷针后,雷电流沿引下线入地时,对地电位很高,如果它与被保护设备之间的绝缘距离不够,就有可能在避雷针受雷击之后,从避雷针至被保护设备发生放电,这种情况叫逆闪络或反击。
为防止反击,避雷针和被保护物之间应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S K ,被保护物的外壳和避雷针的接地体在地中的距离S d 分别应满足下式的要求:
h R S Sh K 1.03.0+> (m )
Sh d R S 3.0 (m )
式中R sh 为避雷装置的冲击接地电阻(Ω);h 为被保护设备的高度。
7. 防止侵入变电站的行波损坏电气设备,应采取什么措施?
答:为防止侵入变电站的行波损坏电气设备,应从两方面采取保护措施:一是使用阀型避雷器;二是在距离变电站适当距离内装设可靠的进线保护。
8.画图说明变配电站进线段过电压保护应采取何方法,并说明保护元件的作用。
答:
图为35~110千伏无避雷线线路的变电站进线段的保护接线。
进线段长度为1~2千米,其接地电阻应小于10欧。
进线段的避雷线保护角α不宜超过20°,最大不应超过30°,以减少在这一段发生绕击的可能性。
当雷击进线段以外的导线上,由于导线的波阻抗和避雷器串联,故有限流作用,使流过变、配电所的避雷器幅值不超过5千安。
在图中,对铁塔和铁横担、瓷横担的钢筋混凝土杆线路,以及全线有避雷线的线路,其进段首端,一般不装设管型避雷器FE1。
只在对冲击绝缘水平较高的线路上(如木杆线路时)才装设,其接地电阻不宜超过10欧。
目的是为了限制流过变、配电所内阀型避雷器的雷电流幅值不超过5KA 。
在靠近隔离开关或断路器处装设一组管型避雷器FE2。
当雷击线路时,雷电波沿线路传播到隔离开关或断路器断开处产生反射而电压升高。
这种过电压使断开处设备发生闪络,这样在线路侧带电的情况下,将会引起工频短路,将绝缘支座烧毁,威胁设备安全运行,故必须装设FE2加以保护。
9. 接地的一般要求有哪些?
答:一般要求。
①为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电气设备的外壳宜接地。
交流电气设备应充分利用自然接地体,但应校验自然接地体的稳定。
②直流电力回路中,不应利用自然接地体作为电流回路的接地线或接地体。
③设计安装接地装置时,应考虑土壤干燥或冻结等季节变化的影响,接地电阻在一年四季中均能保证所要求的电阻值。
④不同用途和不同电压的电气设备,除另有规定外,应使用一个总的接地体。
但电气设
图 变电所进线保护
备的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应与防雷接地分开,并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以防止雷击。
⑤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供用电系统中,应装设能迅速自动切除接地短路故障的保护装置。
在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的供用电系统中,应装设能迅速反应接地故障的信号装置,必要时,也可装设延时自动切除故障的装置。
10. 简述电气装置中必须接地的部分。
答:(1)电机、变压器、断路器及其他电气设备的金属底座、外壳;
(2)断路器、隔离开关等电气装置的操作机构;
(3)配电盘与控制盘的柜架;
(4)电流互感器及电压互感器的二次线圈;
(5)室内及室外配电装置的金属构架;
(6)电力电缆的金属外皮;电缆终端头金属外壳;导线的金属保护管等。
(7)居民区内,无避雷线的小接地电流线路的金属杆塔和钢筋混凝土杆;
(8)有架空避雷线的电力线路杆塔;
(9)装在配电线路构架上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
(10)避雷针,避雷器,避雷线及各种过电压保护间隙。
11. 电气设备接地电阻值如何确定?
答:
电压在1KV及以上的大接地短路电流系统。
规程规定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在一年内任何季节均不超过0.5欧即可。
电压在1KV及以上的小接地短路电流系统。
接地电阻也不允许超过10欧。
1KV以下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
1KV以下的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三相四线制系统,发电机和变压器的中性点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欧。
容量不超过100千伏安时,接地电阻要求不大于10欧。
零线的每一重复接地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欧。
容量不超过100千伏安,且当重复接地点多于三处时,每一重复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可不大于30欧。
1KV以下的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规定其接地电阻不大于10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