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用中药功效归纳表

常用中药功效归纳表

解表药
能促进人体发汗,使侵犯肌表的邪气由汗出而解,治疗表证。

1.发散风寒药以发散风寒为主,用治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苔薄白、脉浮紧的风寒表证。

部分药分别兼有止咳、祛风湿止痛、通鼻窍等功效,又可治疗咳喘、头痛、风湿痹痛、鼻渊等。

2.发散风热药以发散风热为主,用以治疗发热、微恶风寒、口渴、苔薄黄、脉浮数的风热表证。

部分药兼具清肺止咳、利头目咽喉、透疹等作用,故风热咳嗽、头痛、咽痛、目赤肿痛、疹出不透等可选用。

清热药
具有清热泻火、燥湿、凉血、解毒及清虚热等功效。

用治温热病高热烦渴,热泻热痢,温毒发斑,痈肿疮毒及阴虚发热等里热证。

1.清热泻火药清热作用较强,用治热病邪入气分而见高热、口渴、汗出、烦躁、舌红苔黄、脉洪数实者。

还分别用于肺热、胃热、心火、肝火等引起的脏腑火热证。

2.清热燥湿药清热之中燥湿力强,主要用治身热不扬、胸脘痞闷、泄泻痢疾、黄疸尿赤、湿疹湿疮、带下黄稠等湿热证,以及脏腑火热证和疮疡肿毒等病证。

3.清热凉血药有清解营、血分热邪,凉血消斑及滋阴生津的作用。

主治温热病热入营分而见身热夜甚、心烦不寐、或神昏谵语、斑疹隐隐、舌绛、脉细数;热入血分而见吐血衄血、尿血便血等病证。

4.清热解毒药清热之中更长于解毒,主治痈肿疮毒、丹毒、痄腮、咽喉肿痛、热毒下痢、肺痈肠痈、虫蛇咬伤、水火烫伤、部分癌肿及其它急性热病等。

5.清虚热药以清虚热、退骨蒸为主要作用,主治肝肾阴虚,虚火内扰所致的骨蒸潮热、手足心热,以及热病后期,邪热未尽,阴液耗伤之夜热早凉等症。

清热药功效归纳表
泻下药
具有泻下通便,或润滑大肠,促进排便,或有攻逐水饮,消退水肿的作用。

适用于大便秘结,胃肠积滞,实热内结及水肿等里实证。

1.攻下药泻下作用较强,兼清热泻火,主治热结便秘、燥屎坚结及实热积滞病证。

2.润下药泻下作用缓和,能润滑大肠,促使排便,适用于老年体虚,久病产后等所致的肠燥津亏便秘。

3.峻下逐水药药性峻猛有毒,能引起剧烈腹泻,有的兼利尿作用,适用于全身水肿、腹水等正气未衰之证。

泻下药功效归纳表
祛风湿药
能祛除肌肉、经络、筋骨、关节间的风寒湿邪。

部分兼有止痛、舒筋、通络或补肝肾、强筋骨等作用,适用于风湿关节疼痛、麻木不仁、半身不遂、腰膝酸痛等症。

祛风湿药功效归纳表
化湿药
具有化湿运脾,宣畅气机作用。

用治湿邪困遏脾阳,运化失常引起的脘腹痞满,食少呕恶,口甘粘腻,舌苔白腻等症。

利水渗湿药
具有利水消肿,利尿通淋,利湿退黄等作用。

适用于水湿所致的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证、黄疸、湿疮、带下等病证。

温里药
能温里祛寒,回阳救逆,温经止痛,主要用治里寒证。

理气药
具有行气消胀,解郁止痛,顺气宽胸,降逆止呕、平喘作用。

用治脾胃气滞所致脘腹胀痛,嗳气呕恶等;肝气郁滞所致胁肋胀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等;肺气壅滞所致胸闷痛,咳嗽气喘等。

止血药
能制止体内外出血,治疗各种出血病证。

1.凉血止血药适用于血热妄行的各种出血证。

2.化瘀止血药有止血不留瘀的特点,适用于瘀血内阻,血不归经的出血证。

3.收敛止血药广泛用于各种出血证。

4.温经止血药适用于虚寒性出血证。

止血药功效归纳表
活血化瘀药
具有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的作用。

用于瘀血阻滞引起的多种病证,如胸、腹、头、肢体的疼痛,痛如针刺而固定;体内肿块;月经不调;跌打损伤肿痛等。

活血化瘀药功效归纳表
化痰止咳平喘药
具有祛痰或消痰,减缓或制止咳嗽的作用,用于痰多咳嗽气喘等病证。

1.温化寒痰药主治寒痰、湿痰所致的咳嗽气喘、痰多色白、苔白腻等症。

2.清化热痰药主治热痰、燥痰所致的咳嗽气喘、痰黄粘稠、不易咯出等症。

3.止咳平喘药凡外感、内伤引起的咳嗽,皆可随证选用。

平肝息风药
具有平降肝阳或息风止痉作用,适用于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面红耳鸣;肝风内动之眩晕欲仆、惊厥抽搐病证。

安神药
具有安定神志,改善睡眠的作用,适用于心神不宁,心悸健忘,失眠多梦等证
1.重镇安神药质重沉降,适用于心火亢盛、痰火扰心及惊吓等引起的心神不安。

2.养心安神药具有甘润滋养之性。

适用于心肝阴血不足引起的心神不安。

安神药归纳表
开窍药
以开窍醒神为主要作用,用治温病热陷心包、痰浊蒙蔽清窍之神昏谵语,以及惊风、癫痫、中风等卒然昏厥、痉挛抽搐等症。

补虚药
能扶助正气,补益精微,增强机能活动,改善虚弱状态,治疗各种虚证。

1.补气药能补脾气、益肺气,主治脾气虚之食欲不振、体倦便溏;肺气虚之少气懒言、动则喘促、易出虚汗等。

2.补阳药能补助人体阳气,主治肾阳虚之畏寒肢冷、腰膝酸软、阳痿早泄、遗精尿频、五更泄泻等。

3.补血药能滋补生血,主治面色不华,唇爪淡白,头晕心悸,失眠健忘,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舌淡,脉细等血虚证。

4.补阴药能滋养阴液,生津润燥,主治阴虚证:一是阴液不足,失于滋润,出现皮肤、咽喉、鼻、目干燥或肠燥便秘;二是阴虚生内热,出现潮热颧红、五心烦热、盗汗遗精等。

补气药功效归纳表
补阴药功效归纳表
消食药
能消化饮食积滞,主治饮食停滞所致的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嗳腐吞酸,以及脾虚消化不良等。

收涩药
有敛肺、敛汗、止泻、固精、缩尿、止带、止血等作用,使用于体虚正气不固所致的自汗盗汗、久咳虚喘、久泻久痢、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及崩带不止等滑脱证候。

收涩药功效归纳表
驱虫药
对人体内寄生虫有驱除或杀灭作用,主治蛔虫病、蛲虫病、绦虫病、钩虫病等肠道寄生虫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