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温州信贷危机背景:浙江温州连月来不仅出现暴力讨债、企业老板出走和自杀事件,近日更传出疑有银行人员诈骗民众卷款逃亡事件,金融秩序近乎失控。
高利贷引爆的温州中小企业倒闭潮连月来震动地方,包括许多当地龙头企业都因为长期扭曲的金融体系而崩盘。
近期最受瞩目的是温州眼镜业龙头——“浙江信泰集团董事长胡福林失踪事件”,据传他欠款至少20亿元。
成立八年多的信泰,是年产量2000多万副自主品牌的眼镜商,也是中国市场份额最大的太阳眼镜商之一。
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指出,民间借贷规模高达1100亿元人民币,胡福林债务关系涉及近万人和几十家企业,事件还会继续发酵。
胡福林以来,在媒体报道曝光的至少就有另三名大老板出逃,另外正得利鞋业老板则跳楼身亡。
企业主逃跑欠下的债务动辄数千万、上亿元,牵连所及,供应商、上下游都会被累得陷入绝地,连月来在温州引发此起彼伏的骚动。
员工惊觉老板失踪包围公司讨薪水,债务人恐慌聚集上门;有人出动黑社会追讨债款,更有欠债人干脆借助黑道对付讨债者。
不少放贷者本身也是借贷人,有银行业者估计最终资金来源可能多达半数来自银行。
中国央行温州中心支行最新公布的《温州民间借贷市场报告》显示,温州民间借贷极其活跃,近九成家庭个人和六成企业参与借贷,目前温州民间借贷规模高达1100亿元。
不少当地人担心重演80年代中期的“倒会”风暴。
资金链断裂所可能触发的连串后果已经引起全社会关注。
除了担心骨牌效应,导致企业大量倒闭,银行业绩受损,更可能在地方触发持续的动荡。
形势的严峻迫使温州政府在三天前发布《严厉打击暴力讨债等犯罪行为》通告,以强硬语气表示要坚决打击暴力讨债、非法拘禁、非法集资和恶意欠薪等行为,强调维护金融秩序稳定。
中共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更对当前金融和民间借贷形势表示,对付企业老板出逃现象,“政府该出手时就要出手”。
企业界人士认为,眼前可能就是这个长期酝酿循环的大泡沫爆破的时刻。
许多传统企业没有能力转型,企业主更没有开创新局因应新时代的眼光,资金链问题因此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现状分析上海财经大学主任江若尘表示,中国金融业向来“帮大不帮小”,只要是大企业,不管国有还是民营,借贷都不难,但中小企业则不论民企还是外企,借贷无门是正常的。
而流传已久的“标会”或地下钱庄模式就成为民营企业的“及时雨”。
这类游走在法律边缘的“灰色银行”,随着政府一波波收紧银根的措施,借贷渠道雪上加霜,而发展得红红火火,甚至吸引外国人投入其中牟利。
中小企业为应付生产及不断升高的工资与材料成本,被迫转向高利贷,这在浙江和福建尤其普遍。
但利率在需求刺激下不断推高,却迫使企业主必须挖东墙补西墙。
许多表面风光企业背后都债台高筑。
在经济景气持续低迷下,制造业定单利润一般只有个位数,企业主却必须偿付百分之二三十甚至最高达180%的年利息,迫使越来越多企业主看破红尘,干脆关闭工厂或只保持少量业务,把资金投入放高利贷等炒作市场。
今年初以来,高利贷堆起的大山终于无法再支撑,陆续传出崩塌巨响。
周德文今年初就大声疾呼倒闭潮即将到来,但官方反应并没有非常在意,只是陆续出台各种帮助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
央行调统司司长盛松成日前表示,从银行数据看,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状况已进一步改善。
他认为中小企业仍觉得资金紧张的原因很多,与融资成本上升以及当前经济大环境、中小企业飞速发展、物价上涨的关系更密切,不完全是融资渠道的问题。
经历了八九月份的企业主“跑路”、“跳楼”高潮之后,温州城很快又恢复了表面的平静。
此次危机中逃跑的信泰集团董事长胡福林作为一个典型性人物,已经回归生产,他的眼镜生产线已部分复工。
他立志,生产自救,并且在短时间内制定了实现劳动密集型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方案。
当地企业主们对此次危机中政府的救市表现较为满意,在政府层面,一位浙江省官员向《中国经济周刊》透露,目前,该省所涉部门已经全部派员下企业摸底调研,一方面了解企业的融资情况,另一方面也了解政策的落实到位情况。
一些列跑路、跳楼事件引起了中央高层的重视。
事实上,确实是因为温州市各家银行的抽资、不续贷,加速了中小企业的倒闭以及企业主的跑路和跳楼。
7月以后,温州市一些商业银行已经开始严防中小企业倒闭潮和民间借贷风险,贷款规模开始缩减。
据温州市金融办统计,今年8月份,当地小企业贷款比7月份减少了373亿元,融资状况越来越趋紧。
制鞋企业老板虞龙所在的龙湾区最早出现跑路现象,其中,不乏他的朋友。
当然,他的企业经营良好。
站在企业的角度,认为,“有些事情银行要跟企业协商解决,不能把企业的贷款马上停掉,那样谁也受不了。
本来钱还掉以后,你再贷给它,它的运转就正常了,不贷,那肯定只有死掉。
从温州目前的企业经营状况来看,只要给它贷款,不抽资、不压贷,没有几个会死掉的。
此次倒掉的企业大多因为多元投资导致的资金链断裂,例如房地产投资、担保公司的投资,甚至完全不做主业或者很少做主业,如果专门做主业,一般不会断裂。
在与温家宝总理的座谈会上,瑞新集团董事长阮春道向总理反映,他们碰到的困难,是为信泰集团担保5600万。
信泰的老板胡福林跑路,他们要偿还5600万的贷款。
如果互保的企业有类似的事件再发生,企业是很难扛住的。
根据温州的官方数据显示,近六成温州企业存在为其他企业进行担保融资的情况。
一旦信贷危机失控,互保的企业之间将产生连锁反应,连片倒下,这意味着大量的银行坏账以及大面积的失业。
因此,在温州市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应急措施中,第一条就是对中小企业加大信贷资金保障的力度,还专门成立工作组分别进入温州市25家市级银行业机构,督促银行机构不抽资、不压贷。
政府的出手拯救温州中小企业的具体实施策略还在进行中,但总的来说,在政府的支持是温州的危机缓解的关键。
对策分析:(一)金融体系改革温州市金融办主任张震宇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认为,是利率双轨制的存在和商业银行本身对部分信贷资金流向上存在监管缺失,使一部分信贷资金没有直接进入经济实体,而是通过中介机构流入了民间借贷市场。
他呼吁,要加快利率的市场化改革。
现在双轨制的利率已经形成级差,民间的利率很高,银行的利率很低,差额太大了,肯定会存在这样的问题。
张震宇建议,民间借贷很活跃、中小企业比较多、有市场化基础的温州,适合作为利率改革的试点。
今年6月,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他们已经将相关方案递交给了中国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但浙江省分行尚未将其上报总行。
根据官方的公开报道,此次危机发生之后,浙江省政府正抓紧会同浙江银监局、人民银行在浙机构,研究完善温州市政府递交的《温州金融改革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近期上报国家有关部门。
继2002年成为中国惟一的金融改革综合试验区后,重提金融改革综合试验区。
据悉,方案涉及11家股份制村镇银行,扩大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将温州市的小额贷款公司增加到100家,以吸纳民间资金,出台《放贷人管理条例》以及成立金融资产场外交易市场等,着力将温州打造成全国民间资本集散中心。
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认为,温州金融和企业存在两多两难的特点:民资多(达1100亿元)、投资难;中小企业多(达14万家)、融资难。
因此,温州要推进地方金融体制改革与创新。
他提出,要建立三个体系:为大批中小民企服务的金融机构体系;为民间资金和中小企业搭建资金交易的市场体系;为防范风险而建立地方金融监管体系,这是从根本上防范债务危机的主要出路。
据悉,在温家宝总理考察温州期间,当地政府还专门向其提及了金融改革的方案。
温州人因此对成为国家的金融改革综合试验区抱有很大期待。
当然,从此次爆发的温州民间信贷危机看,金融体制问题仅是一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则是产业空心化以及产业的转型升级所带来的优胜劣汰问题。
表面上看,温州债务危机主要由温州资本的过度性投机以及偶发性调控政策引起的。
跳出温州看温州,人们会清晰地发现,对民营企业长期没有得到矫正与根治的金融环境才是引发温州企业逃债闹剧与悲剧的真正根源。
金融体系不完善所导致的信贷资源配置失衡是中小民营企业忍受的最大制度之痛。
所谓“金融抑制”,是指一国金融体系不健全,金融市场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造成金融业的落后和缺乏效率,金融与经济之间陷入一种非良性循环状态。
在我国,金融体系不完善主要表现在国有金融机构垄断了大量的信贷资源,而且无论是信贷资源的使用,还是利率水平,大多是基于行政指令的配置,导致民营企业无法正常从主流金融机构获得贷款。
(二)规范民间信贷利率双规制之下的国有企业可以从商业银行以低成本获取信贷资源,而由于民间金融的长期非法存在,民间借贷利率随着宏观政策的变化而飙升,高成本所引致的资金链断裂危机从民企借贷之日起就已经埋下伏笔。
与金融体系不完善紧密相连的还有投资模式的大企业化偏爱。
依靠投资拉动特别是依靠中央政府投资拉动是中国经济成长的最主要模式,这种模式造就了过去10年固定资产持续高速增长的奇迹,并在2008年4万亿刺激经济增长计划出台后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同时,民营企业身上的沉重税负映衬着中国改革有待深化的尴尬结果。
据北京大学林肯研究院的研究报告,我国宏观税负在2007年就已经达到27%的水平,今年将达到35%甚至40%。
除了上缴繁重的税收外,我国企业还必须接受巨量的行政事业性收费。
企业税费的膨胀折射出的是中国企业成长环境的不足。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说国有企业在与权力资本的较量中具有一定博弈能力的话,那么面对着强大的寻租势力,中小民营企业几无还手之力,坏的结果不是无奈加大出租成本,就是沦为任人宰割的羔羊。
通过银行信贷获得间接融资是目前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在浙江中小企业中,以银行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占88%,直接融资只有12%,与发达国家企业以直接融资为主的结构差距甚大。
融资方式单一,不但加大融资难度,也增加了融资成本,很多小企业在银行贷款无望的情况下,求助于高利率等民间借贷。
因此,规范民间借贷市场,一方面要积极疏导,包括推进利率市场化,完善管理制度,使规范的民间借贷“阳光化”;另一方面,对于违法犯罪金融活动,则要坚决打击。
这样才能在有效防范民间借贷的潜在风险的前提下,发挥好民间借贷在服务中小企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三)银行配合支持在政府的支持促导下,一系列银行开始了一些救援措施,如10月9日,建行浙江省分行在温州召开温州中小企业解困工作动员会,该行划分了3类解困对象:已暴露信贷风险的,资金链紧张影响正常生产经营的,经营正常、信贷余额相对较高但信心受冲击的,将选择100家左右的中小企业进行重点解困。
专家团队须在一周内完成100余家中小企业的诊断方案。
根据方案,建行将多渠道解决企业资金问题,除了在信贷规模上向中小企业倾斜,还将通过发行理财产品、利用投行业务来解决融资需求。
建行温州分行有关负责人对新发放贷款实行利率优惠。
“目前最关键的就是保持流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