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养牛工程工艺知识讲解

养牛工程工艺知识讲解

舍饲条件下,奶牛的饲养方式主要由拴系饲养、散放饲养和散栏饲养三 种方式。
(一)、拴系饲养 拴系饲养是一种传统的奶牛饲养方式,我国目前还在普遍采用。优点是
管理细致,奶牛有较好的休息环境和采食位置,适于人工挤奶或手推
式挤奶机,能获得较高的单产。但拴系饲养也同样有着劳动生产率低、 环境条件差、采食条件不理想、占地面积较大等明显缺点。拴系饲养 已经很难适应大规模集约化生产的要求。
棚时,尤其是与挤奶和服务室有关的一些建筑及周围区域,应注意避免 噪声。
现代养牛生产工艺模式
一、奶牛生产工艺模式
奶牛的体型较大、体壮、力大,不但采食量大,相应的排泄量也很大。 奶牛的饲养方式应该是以良好的管理措施,结合科学配料,为其创造 最佳生长环境,以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奶牛的生产潜力。不同的饲养方 式对奶牛的产奶量、生产寿命、繁殖指数、产犊间隔期等都会产生较 大的影响。由于奶牛的饲养方式不同,对奶牛场设计也相应地有所区 别。放牧饲养、舍饲饲养以及舍饲与放牧综合饲养是奶牛饲养过程中 经常采用的不同方式。
二、牛的行为习性
牛的行为习性主要有感觉、卧躺行为、运动、社群行为。
在野生原牛向奶牛进化的过程中,为寻找食物以及牛群之间进行交流的 目的,牛的视觉、听觉、味觉和触觉等都发展得相当完善。
与其他活动相比,奶牛的躺卧行为具有优先权。躺卧时间和次数还与热 循环和健康状况、天气、牛床数量和质量、饲养工艺方式和饲养密度 有关。牛在躺卧时需要较大的空间,以便能够顺利完成动作。在不受 空间约束的条件下,奶牛的躺卧、站立行为可以连续地、不间断地完 成。温暖或炎热时,牛选择地势高、通风好的位置休息;若天气寒冷, 则喜欢在有遮挡的地方休息。
(二)、空气质量环境
尽量控制二氧化碳、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在舍内的浓度越低越好。
舍内的粉尘含量及可能低。少量的粉尘不会对成产造成很大影响,但从 牛场工作人员的生产环境考虑,要求粉尘浓度低于3mg/m3。
(三)、光环境
采用人工光照时,可考虑的光照模式有工作光照、指向光照和夜间光照。 而当光源(装置)、牛舍内表面受到污染时,照明效果就会受到一定 的影响。冬季时,舍内应尽可能采用自然光照,应让太阳光能直射到 牛床床面。为满足奶牛的活动要求,需在奶牛的整个休息期间都进行 指向照明。
每天运动2-4小时,可确保肌肉、肌腱和骨骼的正常发育和身体健康, 提高牛的繁殖性能,改善生产能力。运动不充分,会导致其躺卧、站 立行为不能正常表达,表现步态不稳定、动作协调困难等现象。
牛喜பைடு நூலகம்居。在长期共处过程中,通过相互交锋,形成牛群内部的等级制 度和优势序列。这种优势序列在牛群放牧游走路线、按时归牧、躺卧 位置、进入挤奶厅以及防御敌害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热环境
夏季气温较高,对产奶量影响较大,也容易发病。牛的汗腺不发达,通 过呼吸系统散发体热的能力也很弱。
高湿环境容易滋生和传播空气微生物。在高温或低温下,湿度过高会加 剧不适温度对产奶量及牛奶组成的不良后果。
夏季,应尽量加大气流,以促进机体的散热。一般认为,夏季舍内的气 流速度大于0.7m/s时,就可以在牛体周围形成较为舒适的感觉。但 当风速大于1.5m/s 时,对牛体的散热效果已不十分明显。
(二)、散放饲养
散放饲养是国外曾经推行过的一种饲养方式,我国也有过试点。优点是 牛舍设备简单,建设费用较低,仅供奶牛休息和避风,防日晒雨淋, 舍内铺以厚垫草,平时不清粪,只需添加些新垫草,定期用推土机清 除。因此,有利于提高生产率和减少设备投资。散放饲养时,牛奶清 洁卫生,质量较高,而且挤奶设备的利用率也较高。但它们也有管理 粗放,牛不易吃到均匀的饲料,影响产奶量;舍内环境较差,冬季青 贮料放在室外也易冻结,影响采食等明显缺点。
规模化养牛工程工艺
养牛生产及其对环境的要求 现代养牛生产工艺模式 养牛场生产工艺设计
奶牛场生产工艺与工程配套 肉牛生产工艺与工程配套
养牛生产及其对环境的要求
一、牛的主要生物学特点
牛的主要生物学特点主要有繁殖特性、消化特点、采食与饮水、体温调 节能力。
牛是单胎家畜,一般无明显的繁殖季节。正常发育的公牛性成熟年龄610月龄,母牛8-14月龄。牛属于反刍动物。反刍活动一般在躺卧下 进行,地面潮湿或雨后也可站立反刍。反刍多发生在采食结束休息片 刻后,反刍过程中可随时转入采食。夏季,牛夜间采食量较白天多。 舍饲时,为避免位次较低牛只不能正常采食,应保证足够的采食空间。 牛的采食或饮水相互影响,如果饲料的含水量高,牛的饮水量就会减 少,而饮水不足会影响饲料的摄入量并导致奶牛减产。牛比较怕热, 但具有较强的的耐寒能力。高温下牛的采食量大幅下降,对牛的生长 发育、生产性能与繁殖性能产生影响。
(三)、散栏饲养
散栏饲养是一种改进的散放式饲养方式,已在国外广泛推广使用。散栏 式饲养室按照奶牛生态学和奶牛生物学特性,进一步完善奶牛场的建 筑和生产工艺,使奶牛场生产由传统的手工生产方式转变为机械化工
厂生产方式,结合了拴系饲养与散放饲养的优点,是实现工厂化生产的 重要途径。典型散栏饲养模式的突出特点是采用无运动场体系的全舍 饲饲养方式,舍内有采食区、躺卧休息区、挤奶间、清粪区等不同功 能区,奶牛分组群饲养,可以在舍内自由走动、自我管理。这种饲养 工艺因其具有占地少、管理方便、环境条件好、劳动强度低、奶牛的 饲料转化率高等优点而得到越来越多的牛场及生产管理人员的喜爱。 另外,散栏饲养工艺在舍内设施、饲喂技术等方面都有着自己的特点。
(四)、声环境
目前,尚不清楚奶牛能够承受的噪音强度范围。但突发的高强度噪音会 对奶牛的工作人员产生不利影响,造成应激。为此,再设计和建造天
三、牛对环境的要求
与其他畜舍一样,牛舍小气候包括温度、光照、湿度、风速等热环境因 素,有害气体、灰尘、空气中的微生物等空气质量环境因素,以及声 光条件等,还要受牛舍几何尺寸、塔基、隔热性能、牛群本身(如大 小、年龄、生产水平)以及舍内工作人员状况等影响。
二、肉牛生产工艺模式
(一)、放牧饲养
适用于牧区,断奶后肉牛就地放牧,根据草场情况适当进行精料或干草 的补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