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眶磁共振成像技术的研究
作者单位:#44I%择正确的扫描方位, 及 &=;8 脂肪抑制技术等的应用更有助于显示正常眼眶解剖结构及眼眶
材料和方法
搜集 #LLI 年 % 月至 =443 年 % 月在我院行 #$ 一般资料: 眼眶磁共振扫描患者 34 例, 男 ## 例, 女 #L 例, 年龄 I Q M4
・ KMK ・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44% 年 #4 月第 =% 卷第 % 期
C-(* Z 7+1(.? 501 T@.6,D,6.E0@ =44%, [.? =%, Y.X %
・ 影像技术 ・
眼眶磁共振成像技术的研究
李金锋 梁燕 郭行高 江波 赵廷强
采用 !" #$% & ’()*+ ",-. ’/001 或 !"
[’] 扫描加脂肪抑制相当重要 。 " 特殊扫描方位的应用:常
(’ 英寸) 环形小线圈, 矩阵 (!) * )($, 层厚 ) + ’ &&、 做高分 辨力扫描, 为了提高信噪比, 信号平均次数 , 次。眼球病变 需双侧同时扫描以便对比。眼球病变信号较复杂, 如果在 可再做 -!./ 加脂肪抑制, 需要做增 -!./ 上病变成高信号, 强扫描时也要加脂肪抑制。患者必须在扫描全程使眼球保 持不动。"照相技术的要求:眼眶软组织的层次较多, 随时 调整合适窗宽、 窗位, 才能得到清晰对比度的图像。局部放 大照相, 横轴位要包括视交叉, 这是病变易发生的部位。矢 状斜位及冠状位必须附上定位参考图像, 便于定位诊断。 本研究提示除常规扫描 )# 特殊扫描方位和序列的应用: 外, 应根据临床要求和病变的情况合理添加特殊扫描方位和 序列, 有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脂肪抑制技术的运用:因 视神经和眼肌为中等信号, 病变在 -!./ 多为长 -! 低信号, 在 -!./ 不用脂肪抑制, 利用脂肪的衬托作用, 清晰显示解剖 结构。而病变在 -)./ 多为长 -) 高信号, -)./ 用脂肪抑制 技术, 去除脂肪信号对病变的干扰, 才能清晰显示病变与周 围组织的关系, 特别是病变与视神经的关系 (内生或外压) 。
各扫描方位和脉冲序列 !" 图像质量评定
眼内外直肌 $ $$1 +0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眼上下直肌 " — — — + * + , # — — — + $ + $ $ — — — $2 $* $2 +1 病变与周围解剖结构关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2 $* $1 +0 $2 $*
冠状 位 &#;8 脂 肪 抑 制 技 术。增 强 对 比 剂 !1RS&TA 剂 量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 年 +* 月第 $/ 卷第 / 期
@A6B C "5D6;4 !ED F7;G,HIG;JE7 $**/, K;4 $/, L;M /
・ .1/ ・
表!
视神经 扫描方式 横轴位: 平扫 脉冲序列 ! #$%& ’ () #+%& 增强 矢状斜位: 平扫 增强 冠状位: 平扫 增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结
果
各扫描方位和脉冲序列 !" 图像质量评定结果见表 +。 本实验不同扫描方法和脉冲序列图像特点。% 横轴位: ()8 或 ("()8 #$%& ’ () 由于去除了眼眶内高信号脂肪的干 扰, 清晰显示病变及与周围解剖结构 (如视神经) 的关系, 同 时显示视神经全长、 眼内外直肌。 )8 #+%& 或 #+34567 由于脂 肪的衬托作用使视神经, 视交叉, 眼内外直肌清晰显示 (图 ; +) ()8 或 ("()8 #$% ’ () 能清晰显示视神经 &矢状斜位:
注: 患者 ,* 例, 其中 $$ 例行增强扫描
*9+ ::;4<=>。由两位主任技师阅片分析。按解剖结构及病 变的关系 . 级评定影像质量: % 未显示; & 模糊; ’ 较清晰; (清晰。
; 全长, 眼上下直肌等结构 (图 $ ) ()8 或 ("()8 ’ 冠 状 位: 外、 上、 下直肌和视神经横断 #$%& ’ () 在同一层面显示内、 面 (图 ,) ; ( ("()8 及 #+34567 比 ()8 及 )8 显示的图像更细 腻, 脑灰白质对比更加鲜明; 能显示病变增强程 )增强扫描, 度, 病变范围及与周围正常解剖结构的关系, 更利于病变性 质的诊断 (图 . ? -) 。
矢状斜位 ()8 #$%& ’ () , 示眼球脉络
膜黑色素瘤及视神肌、 上直肌和下直肌; 图 # 冠状位 ()8 #$%& ’ (), 示视神经断面、 上直肌、 下直肌、 内直肌、 外直肌; 图$横 轴位增强扫描 #+ 34567 ’ (), 示左侧海绵状血管瘤的范围; 图 % 冠状位增强扫描 #+ 34567 ’ (), 示眼肌群及视神经断面和受压 上推的视神经; 图 & 矢状斜位增强扫描 )8 #+%& ’ (), 示眼球脉络膜黑色素瘤、 视神经全长、 上直肌和下直肌
讨
论
提高图像质量注意以下 , 点: +9 本实验表明, % 摆好扫 描体位; 要使横轴位、 矢状斜位在同一帧图像显示视神经全 长。患者必须凝视正前方并闭目, 扫描中保持眼球不动是成 功的关键。保持患者听眶线垂直于台面和视神经与定位线
图!
横轴位 #+ 34567, 在脂肪信号衬托下清楚示视神经、 内直肌、 外直肌和病变; 图"
・ ,"$ ・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1( 年 !1 月第 )( 卷第 ( 期
OG57 J 8;D5AE B6D W@A<,X%<AY6@ )11(, SAE )(, TA0 (
[!] 平行 。!眼球病变调整技术参数:眼球病变应选用 "#$ %&
位, 冠状位 -!./ 增强扫描。所有脉冲序列必须加脂肪抑制。 因为绝大多数病变增强后呈短 -! 高信号, 而 -!./ 中眶内脂 肪也呈高信号, 不易分辨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所以增强
【摘要】 目的
探讨眼眶磁共振扫描成像技术。 方法
对 34 例患者做眼眶磁共振成像 (5+)*06(, 70’.*+*,0 89+)(*)) 。脉冲序列::" &# #$% & ’()*+ &2(* ’/001, 加权 ( 20()-601 89+)(*) ;8) ,<:" &= 加权 ( 20()-601 89+)(*) ;8 ) ,&=;8 采用脂肪抑制技术或 :" &#>?+(@, 横轴位 ( AB(+? ) 、冠 状 位 ( C.@.*+? ) 、 矢状斜位 <7<:" &=;8 &=;8 采 用 脂 肪 抑 制 技 术。扫 描 方 位: (DE?(FG0 :+)(66+?) 和横轴俯卧位 ( /@.*0) 等。扫描参数: <.H #I ,9 J #I ,9,:" &#;8:&7 KK4 9’ &" ## 9’,<:" &=;8:&73444 9’ &"LI 9’ 或 &#>?+(@:&7 =#K3 9’,&" ## 9’,&8 M%4 9’,<7<:" &=;8:&7 接收带宽 #%$N3 5OP, 平均激励次数 K 次, 层厚 3 Q K 99,无间隔。 3%44 9’ &" I4 9’,矩阵 =%N J =%N, 增强对比剂用 !1RS&TA 4$# 99.?UV)。结果 横轴位可清晰显示视神经全长及眼内外直肌及与病变 磁共振扫描参数的优化组 的关系。冠状位在同一层面可清晰显示视神经、 眼内外直肌、 眼上下直肌的断面及与病变的关系。 矢状斜位可清晰显示视神经全长、 眼上下直肌及与病变的关系。 结论 病变的定位和诊断。 【关键词】 眼眶; 磁共振; 成像技术 !"#$% &’ $()*$+* %,-.+/0/*1 !" #$%&’(%) , !"*+, -.% , ,/0 1$%)&).2 , (3 .4 5 6(7.839(%3 2’ :.;$242)< ,(8(8.4 =2>7$3.4 2’ ?!*, @($A$%) BCCDEF , GH$%. 【2#3%")-% 】 !#4,-%$5, &. (*H0’6()+60 6-0 57 (9+)(*) 60,-*.?.)W .> .@E(6X &,%./63 5+)*06(, (578)(* .@E(6 .> 34 /+6(0*6’ 20@0 /0@>.@901 EW !" #$% & :()*+ ",-. ’/001 .@ !" #$% & @0’.*+*,0 (9+)(*) :()*+ &2(* ’/001X TG?’0 :0FG0*,0::" ()-601 (9+)(*)( ;8)<:" &=;8,&=;8 >+6 ’G//@0’’(.*( <:) 60,-*.?.)W .@ :"&#>?+(@ <7<:" &=;8,&=;8 <: 60,-*.?.)WX T+6(0*6 /.’(6(.*:+B(+? ,.@.*+? +*1 .E?(FG0 ’+)(66+?, ’G/(*0,/@.*0X T+@+9060@’:<.H, #I ,9 J #I ,9,:" &#;8,&7KK49’ &"##9’,<:",&=;8 &73444 9’ &"LI 9’ .@ &#>?+(@ &7=#K3 9’ &"##9’ &8M%4 9’,<7<:" &=;8,&73%44 9’ &"I4 9’X 5+6@(B =%N J =%N,@0,0(H(*) E+*12(16- #%$N3 5OPX Y0B K 6(90’,’?(,0 6-(,V*0’’ 3RK 99X Y. ’/+,(*)X 4$# 9.?UV) !1RS&TA 2+’ G’01 6. 901(+? ?+60@+? @0,6G’ 9G’,?0 +*1 ?0’(.*’ 20@0 1(’/?+W01 ,?0+@?W .* ,.*6@+’6X ’,370%3 &-0 2-.?0 ./6(, *0@H0, +B(+? ’0,6(.*X &-0 ./6(, *0@H0,901(+? ?+60@+? @0,6G’ 9G’,?0 +*1 ’G/0@(.@ (*>0@(.@ @0,6G’ 9G’,?0 20@0 1(’/?+W01 ,?0+@?W .* ,.@.*+? ’0,6(.* .> 6-0 ’+90 /?+*X &-0 2-.?0 ./6(, *0@H0,’G/0@(.@ (*>0@(.@ @0,6G’ 9G’,?0 +*1 ?0’(.*’ 20@0 1(’/?+W01 ,?0+@?W .* .E?(FG0 ’+)(66+? ’0,6(.*X 8/+-073$/+ T+@+9060@’ ’G,- +’ 578 /G?’0 ’0FG0*’0,/+6(0*6 /.’(6(.*,>+6 ’G//@0’’(.* 60,-*.?.)W,’-.2?1 E0 6+V0* 6.)06-0@ >.@ )..1 ?.,+6(.* (* 6+V(*) /-.6.’X &-0’0 +@0 -0?/>G? 6. 1(’/?+W +*+6.9(, ’6@G,6G@0’ 6-0 .@E(6 +*1 6. 6+V0 ’(60, FG+?(6+6(H0 +*+?W’(’ .> .@E(6+? ?0’(.*’X 【9,1 :/"63】 D@E(6; 578; 89+)(*) 60,-*.?.)W 近年来磁共振成像技术迅猛发展, 各种脉冲序列不断更 新, 扫描速度的提高, 以及较高分辨力、 多种脉冲序列、 多方 位多角度成像, 明显提高了正常眼眶解剖结构的显示及眼眶 病变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水平。本研究对 34 例眼眶做磁共振 扫描, 研究脉冲序列、 扫描方位及扫描参数的优化组合, 并评 价其应用价值。 岁, 平均年龄 3L$N 岁, 其中 == 例行增强扫描。 =$ 方法:578 检查采用 !" #$% & :()*+ 0,-. ’/001 或 !" 平行 #$% & :()*+ &2(* ’/001 磁共振成像机。选用的脉冲序列: 于双侧视神经的横轴位 &#;8、 矢状斜位 &=;8 及冠状 &=;8, 位 &=;8。所有 &=;8 均使用化学饱和法脂肪抑制技术。选 用颅脑 高 分 辨 正 交 表 面 线 圈 或 I 通 道 相 控 阵 表 面 线 圈。 <.H: #I ,9 J #I ,9,:" &#;8: &7KK4 9’ &"## 9’ <:" &=;8: &73444 9’ &"LI 9’ 和 &#>?+(@ &7=#K3 9’ &"## 9’ &8 M%4 9’, 接收带宽 <7<:" &=;8: &73%44 9’ &" I4 9’。矩阵 =%N J =%N, 平均激励次数 K 次, 层厚 3 Q K 99、 无间隔。眼眶 #%$N3 5OP, 矢状斜位, == 例病变行增强扫描。增强扫描全部做横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