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灾预防知识

水灾预防知识

一、洪水来临前的准备措施我国幅员辽阔,几乎每年都有一些地方发生或大或小的水灾。

严重的水灾通常发生在河谷、沿海地区及低洼地带。

暴雨时节,这些地方的人们就必须格外小心,以防洪水泛滥。

那么,我们应该作些什么准备呢?①在雨季要多收听洪水警报,多了解水面可能上涨到的高度和可能影响的区域。

②发生洪水时,通常有充分的警戒时间。

与暴雨之后的激流相比,洪水流动是比较缓慢的。

面对可能的汛情,首先应在门槛外(如预料洪水会涨得很高,还应在底层窗槛外)垒起一道防水墙,最好的材料是沙袋,也就是用麻袋、塑料编织袋或米袋、面袋装入沙石、碎石、泥土、煤渣等,然后再用旧地毯、旧毛毯、旧棉絮等塞堵门窗的缝隙。

③洪水即将来临时,要作必要的物资准备,这样可以大大提高避险的成功率。

准备一台无线电收音机,随时收听、了解各种相关信息。

准备大量的饮用水,多备罐装果汁和保质期长的食品,并捆扎密封,以防发霉变质。

准备保暖的衣物及治疗感冒、痢疾、皮肤感染的药品。

准备可以用作通信联络的物品,如手电筒、蜡烛、打火机等,准备颜色鲜艳的衣物及旗帜、哨子等,以防不测时当做信号。

汽车加满油,保证随时可以开动。

④洪水高发期,要储备好饮用水、保暖衣物和烧火用具等,特别是偏僻山区,一定要做好自力自救的准备,收集绳子或床单等东西,以备不时之用。

⑤平时要学会自制简易木筏的技能,用身边任何入水可浮的东西,如床、木梁、箱子、圆木、衣柜等绑扎而成。

专家提示:洪水来临时,准备好救生物品洪水来临,要选择一切可以救生的物品逃生。

挑选体积大的容器,如油桶、储水桶等。

迅速倒出原有液体后,重新将盖盖紧、密封。

空的饮料瓶、木酒桶或塑料桶都具有一定的漂浮力,可以捆扎在一起应急。

足球、篮球、排球的浮力都很好。

树木、桌椅板凳、箱柜等木质家具都有漂浮力。

如果出现持续不断的大雨和大风暴,就要警觉起来,远离水道和低洼地区,在高地驻扎会更加安全。

如果水位上升,就转移到更高的地域。

因为动物也会躲向高处,无论是食肉动物还是弱小的动物都会集中到安全地带,所以洪水来临时,最初的食物来源不会成问题。

但还是要小心水中受惊的动物,避免受到伤害。

水可能已经受污染,所以饮用水会比较紧张。

可以接聚雨水,在饮用前最好煮一煮。

二、遭遇洪水该怎么办?1、洪水到来时,来不及转移的人员,要就近迅速向山坡、高地、楼房、避洪台等地转移,或者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层、大树、高墙等高的地方暂避。

2、如洪水继续上涨,暂避的地方已难自保,则要充分利用准备好的>救生器材逃生,或者迅速找一些门板、桌椅、木床、大块的泡>沫塑料等能漂浮的材料扎成筏逃生。

3、如果已被洪水包围,要设法尽快与当地政府防汛部门取得联系,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救援。

注意:千万不要游泳逃生,不可攀爬带电的电线杆、铁塔,也不要爬到泥坯房的屋顶。

4、如已被卷入洪水中,一定要尽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东西,寻找机会逃生。

5、发现高压线铁塔倾斜或者电线断头下垂时,一定要迅速远避,防止直接触电或因地面“跨步电压”触电。

6、洪水过后,要做好各项卫生防疫工作,预防疫病的流行。

三、城市遇洪水自救七法在城市中遇到洪水怎么办,专家称首先应该迅速登上牢固的高层建筑避险,而后要与救援部门取得联系。

同时,注意收集各种漂浮物,木盆、木桶都不失为逃离险境的好工具。

分析洪水中人员失踪的原因,一方面是洪水流量大,猝不及防。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有的人不了解水情而涉险水。

所以,洪水中必须注意的是,不了解水情一定要在安全地带等待救援。

1、避难所一般应选择在距家最近、地势较高、交通较为方便及卫生条件较好的地方。

在城市中大多是高层建筑的平坦楼顶,地势较高或有牢固楼房的学校、医院等。

2、将衣被等御寒物放至高处保存;将不便携带的贵重物品做防水捆扎后埋入地下或置放高处,票款、首饰等物品可缝在衣物中。

3、扎制木排,并搜集木盆、木块等漂浮材料加工为救生设备以备急需;洪水到来时难以找到适合的饮用水,所以在洪水来之前可用木盆、水桶等盛水工具贮备干净的饮用水。

4、准备好医药、取火等物品;保存好各种尚能使用的通讯设施,可与外界保持良好的通讯、交通联系。

5、受到洪水威胁,如果时间充裕,应按照预定路线,有组织地向山坡、高地等处转移;在措手不及,已经受到洪水包围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利用船只、木排、门板、木床等,做水上转移。

6、洪水来得太快,已经来不及转移时,要尽量利用一些不怕洪水冲走的材料,如沙袋、石堆等堵住房屋门槛的缝隙,减少水的漫入,或是躲到屋顶避水。

房屋不够坚固的,要自制木(竹)筏逃生,或是攀上大树避难,等待援救。

离开房屋前,尽量带上一些食品和衣物。

不要单身游水转移。

在山区,如果连降大雨,容易暴发山洪。

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注意避免过河,以防止被山洪走,还要注意防止山体滑坡、滚石、泥石流的伤害。

发现高压线铁塔倾倒、电线低垂或断折,要远离避险,不可触摸或接近,防止触电。

对于家中的财产,不要斤斤计较,更不能只顾家产而忘记生命安全。

为了保存财产,在离开住处时,最好把房门关好,这样待洪水退后,家产尚能物归原主,不会随水漂流掉。

7、被水冲走或落入水中者,要保持镇定,尽量抓住水中漂流的木板、箱子、衣柜等物。

如果离岸较远,周围又没有其他人或船,就不要盲目游动,以免体力消耗殆尽。

无论你遇到何种情形,都不要慌,要学会发出求救信号,如晃动衣服或树枝,大声呼救等。

洪灾的应急要点洪灾,是指洪水造成的淹没、浸没损失,山区小河流短历时、高强度暴雨致使山洪泥石流淹没和冲刷等破坏型损失。

应急要点:1.突然遭遇洪水袭击,要沉着冷静,快速转移。

转移时要先人员后财产,先老幼病残人员,后其他人员。

2.当洪水迅猛,来不及撤离时,迅速向屋顶、大树、高墙等高处转移,并想办法发出求救信号,条件允许时,可利用船只、木板、木床等漂浮物转移。

3.在不了解水情时,不要冒险涉水,尤其是急流,要在安全地带等待救援。

4.发现高压线铁塔倾倒、电线低垂或断折时,迅速远避,防止触电。

专家提示:在山区,如果连降大雨,容易暴发山洪,尽量避免过河,防止被山洪冲走。

洪水及其形成来源:中国民防网发稿时间:2009-4-22 0:00:00 阅读次数:25洪水是由于暴雨、融雪、融冰和水库溃坝等引起河川、湖泊及海洋的水流增大或水位急剧上涨的现象;洪水超过了一定的限度,给人类正常生活、生产活动带来的损失与祸患,简称洪水灾害。

按成因和地理位置的不同,常分为暴雨洪水、融雪洪水、冰凌洪水、山洪以及溃坝洪水等。

海啸、风暴潮等也可以引起洪水灾害。

近期淮河流域的洪水就是暴雨洪水。

洪水一般出现在多雨季节。

雨水降落到地面以后,有的渗透到地底下去了;有的蒸发到空中去了;还有一部分,就顺着地面流,经过小沟、小溪,进入江河。

进入江河水量的多少,首先要看雨量大小。

雨下得越大,时间越集中,流入江河的水也就越多。

如果在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流入江河,水量超过了江河的最大输送能力,就会发生洪水,造成水灾。

另外,洪水的形成也受当地的气候、下垫面等自然因素及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是夏天降雨最多,河水在这个时候上涨,洪水也大都发生在这个时候;欧洲地中海地区,夏季降雨并不多,而在冬季却成了一年之中降雨最多的季节。

因此在那里发生洪水的季节,不是在夏季,而是在冬季;至于地球上的寒冷地区,从天上降下来的通常不是雨,而是雪,这些雪堆积在地面上,要等到春暖季节,才能融化成水,大量流到河里去。

在那里,春季是最容易发生洪水的。

水灾会导致哪些损害来源:中国民防网发稿时间:2009-4-22 0:00:00 阅读次数:355~10月是洪涝灾害好发季节。

由于暴雨、山洪,在短期内造成水位迅速上涨,建筑物被淹,房屋倒塌。

暴雨来临时,又往往夹着雷击、龙卷风等,因此一旦发生洪涝灾害,容易发生塌方伤、溺水、雷击伤、触电、毒蛇咬伤、毒虫咬蜇伤、外伤等水灾自救逃生来源:中国民防网发稿时间:2009-4-22 0:00:00 阅读次数:30严重的水灾通常发生在江河湖溪沿岸及低洼地区,遇到突如其来的水灾,该如何自救逃生呢?一、如果来不及转移,也不必惊慌,可向高处(如结实的楼房顶、大树上)转移,等候救援人员营二、为防止洪水涌入屋内,首先要堵住大门下面所有空隙。

最好在门槛外侧放上沙袋,满袋可用麻袋、草袋或布袋、塑料袋,里面塞满沙子、泥土、碎石。

如果预料洪水还会上涨,那么底层窗槛外也要堆上沙袋。

三、如果洪水不断不涨,应在楼上储备一些食物、饮用水、保暖衣物以及烧开水的用具。

四、如果水灾严重,水位不断上涨,就必须自制木筏逃生。

任何入水能浮的东西,如床板、箱子及柜、门板等,都可用来制作木筏。

如果一时找不到绳子,可用床单、被单等撕开来代替。

五、在爬上木筏之前,一定要试试木筏能否漂福收集食品、发信号用具(如哨子、手电筒、旗帜、鲜艳的床单)、划桨等是必不可少的。

在离开房屋漂浮之前,要吃些含较多热量的食物,如巧克力、糖、甜糕点等,并喝些热饮料,以增强体力。

六、在离开家门之前,还要把煤气阀、电源总开关等关掉,时间允许的话,将贵重物品用毛毯卷好,收藏在楼上的柜子里。

出门时最好把房门关好,以免家产随水漂流掉。

水灾后的一些疾病来源:中国民防网发稿时间:2009-4-22 0:00:00 阅读次数:28“洪涝灾害对人体健康的威胁具有持续性和滞后性。

”针对近期我国部分地区相继发生的洪涝灾害,解放军302医院杂病科主任赵敏认为,洪水过后,尽管目前灾区均未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但灾后的卫生防病工作丝毫不能掉以轻心.伤寒。

伤寒是经消化道传染而发生的恶性传染病。

主要因进食被细菌及细菌毒素污染的食物和水源引起,常为全家或群体发病。

起病徐缓,体温呈阶梯形上升,4—5天后高热,持续1—2周以上,继而面色苍白,腹泻或便秘,肝脾肿大,部分病人可并发肠出血、肠穿孔,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常危及生命。

霍乱。

霍乱是一种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

潜伏期为3小时至7天,主要表现为严重的腹泻和呕吐,吐泻物为米泔水样,一般无腹痛、无发热,重者可发生失水性休克。

病情发展迅速,如不及时救治,可死于多器官衰竭,且传播快,可大规模流行。

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水灾疾病,也是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鼠类和猪是携带钩体的主要传染源。

此病起病急骤,常有畏寒、发热、眼结膜充血和淋巴结肿大。

治疗不及时,常因肾、肝衰竭而死亡。

血吸虫病。

本病曾在我国长江两岸及其以南地区十分猖獗,解放后虽然已基本控制,但近几年来,部分地区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如果人们在洪水期间不注意保护,接触了含有尾蚴的疫水,可造成血吸虫病的急性感染。

甲肝、戊肝。

甲、戊型肝炎的流行,主要是由于水源被带有肝炎病毒的粪便污染造成。

甲肝和戊肝病毒感染潜伏期约为半个月到一个月。

发病特点相似,多数病人起病时类似感冒或胃病,有发热、怕冷、呕吐等现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