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植物的水分生理●水势:(water potential)水溶液的化学势与纯水的化学势之差,除以水的偏摩尔体积所得商。
●渗透势:(osmotic potential)亦称溶质势,是由于溶质颗粒的存在,降低了水的自由能,因而其水势低于纯水水势的水势下降值。
●压力势:(pressure potential)指细胞的原生质体吸水膨胀,对细胞壁产生一种作用力相互作用的结果,与引起富有弹性的细胞壁产生一种限制原生质体膨胀的反作用力。
●质外体途径:(apoplast pathway)指水分通过细胞壁、细胞间隙等没有细胞质部分的移动,阻力小,移动速度快。
●共质体途径:(symplast pathway)指水分从一个细胞的细胞质经过胞间连丝,移动到另一个细胞的细胞质,形成一个细胞质的连续体,移动速度较慢。
●渗透作用: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
●根压:(root pressure)由于水势梯度引起水分进入中柱后产生的压力。
●蒸腾作用:(transpiration)指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植物体的表面(主要是叶子),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现象。
●蒸腾速率:(transpiration rate)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单位叶面积蒸腾的水量。
●蒸腾比率:(transpiration ratio)光合作用同化每摩尔CO2所需蒸腾散失的水的摩尔数。
●水分利用率:(water use efficiency)指光合作用同化CO2的速率与同时蒸腾丢失水分的速率的比值。
●内聚力学说:(cohesion theory)以水分具有较大的内聚力足以抵抗张力,保证由叶至根水柱不断来解释水分上升原因的学说。
●水分临界期:(critical period of water)植物对水分不足特别敏感的时期。
第二章植物的矿质营养●矿质营养:(mineral nutrition)植物对矿物质的吸收、转运和同化。
●大量元素:(macroelement)植物需要量较大的元素。
●微量元素:(microelement)植物需要量极微,稍多即发生毒害的元素。
●溶液培养:(solution culture method)是在含有全部或部分营养元素的溶液中栽培植物的方法。
●透性:(permeability)细胞膜质具有的让物质通过的性质。
●选择透性:(selective permeability)细胞膜质对不同物质的透性不同。
●胞饮作用:(pinocytosis)细胞通过膜的内陷从外界直接摄取物质进入细胞的过程。
●被动运输:(passive transport)转运过程顺电化学梯度进行,不需要代谢供给能量。
●主动运输:(active transport)转运过程逆电化学梯度进行,需要代谢供给能量。
●转运蛋白:(transport protein)包括两种通道蛋白和载体蛋白。
通道蛋白:横跨两侧的内在蛋白,分子中的多肽链折叠成通道,内带电荷并充满水。
载体蛋白:跨膜的内在蛋白,形成不明显的通道,通过自身构象的改变转运物质。
●单向运输载体:(uniport carrier)能催化分子或离子单方向地顺着电化学势梯度跨质膜运输。
●同向运输器:(symporter)指运输器与质膜外的H结合的同时,又与另一分子或离子结合,同一方向运输。
●反向运输器:(antiporter)指运输器与质膜外侧的H结合的同时,又与质膜内侧的分子或离子结合,两者朝相反的方向运输。
●离子泵:(ion pump)膜内在蛋白,是质膜上的ATP酶,通过活化ATP释放能量推动离子逆化学势梯度进行跨膜转运。
●生物固氮:(biological nitrogen fixation)某些微生物把空气中的游离氮固定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
●诱导酶:(induced enzyme)是指植物本来不含某种酶,但在特定外来物质的诱导下生成的酶。
●临界浓度:(critical concentration)在营养元素严重缺乏与适量之间的浓度。
是获得最高产量的最低养分浓度。
●生物膜:(biomembranes)细胞的外周膜和内膜系统。
第三章植物的光和作用●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绿色植物吸收阳光的能量,同化CO2和水,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吸收光谱:(absorption spectrum)经过叶绿素吸收后,在光谱上出现黑线或暗带。
●荧光现象:叶绿素溶液在透射光下呈绿色,而在反射光下呈红色。
●磷光现象:叶绿素在光照去掉光源后,还能继续辐射出极微弱红光的现象。
●增益效应:(enhancement effect):红光和远红光协同作用而增加光和效率的现象。
●光反应:(light reaction)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的,由光引起的光化学反应。
●碳反应:(carbon reaction)在暗处或光处都能进行的,由若干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
●光和单位:(photosynthetic unit)由聚光色素系统和反应中心组成。
●聚光色素:(light-harvesting pigment)没有光化学活性,只有收集光能的作用,将光能聚集起来传给反应中心色素。
包括绝大多数的色素。
●原初反应:(primary reaction)指光和作用中从叶绿素分子受光激发到引起第一个光化学反应为止的过程。
●反应中心:(reaction centre)是将光能转换为化学能的膜蛋白复合体。
包括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
●希尔反应:(Hill)在光照下,离体叶绿体类囊体能将含有高铁的化合物还原为低铁化合物并释放氧。
●光和链:(photosynthetic chain)在类囊体摸上的PSII和PSI之间几种排列紧密的电子传递体完成电子传递的总轨道。
●光和磷酸化:(photosynthetic phosphorylation)是指在光合作用中由光驱动并贮存在跨类囊体膜的质子梯度的能量把ADP和磷酸合成为ATP的过程。
●光和速率:(photosynthetic rate)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吸收CO2的量或放出O2的量,或者积累干物质的量。
●同化力:(assimilatory power)由于ATP和NADPH用于碳反应中CO2的同化,把这两种物质合称为同化力。
●卡尔文循环:(Calvin cycle)CO2的受体是一种戊糖,CO2的固定的出产物是一种三碳化合物。
●C4途径:CO2固定最初的稳定产物是四碳化合物。
●光抑制:(photoinhibition)光能超过光和系统所能利用的数量时,光和功能下降。
●景天酸代谢途径:(crassulacean acid metabolism)植物在夜间气孔开放,利用C4途径固定CO2,形成苹果酸,贮存在液泡中,白天气孔关闭,将夜间固定的CO2释放出来,再经C3途径固定CO2的过程。
●光呼吸:(photorespiration)植物的绿色细胞依赖光照,吸收O2和放出CO2的过程。
●表观光合作用:(apparent photosynthesis)没有把叶子的线粒体呼吸和光呼吸考虑在内的光和速率。
●真正光和作用:(true photosynthesis)表观光和作用+呼吸作用+光呼吸。
●光饱和点:(light saturation point)当达到某一光强度时,光和速率不再增加时的光强。
●温室效应:(greenhouse effect)大气层中的CO2能强烈的吸收红外线,太阳辐射的能量在大气层中就“易入难出”,使得温度上升。
●CO2补偿点:(CO2 compensation point)当光和吸收的CO2量等于呼吸放出的CO2量,这时外界CO2含量。
●光补偿点:(light compensation point)同一叶子在同一时间内,光和过程中吸收的CO2与光呼吸和呼吸作用过程中放出的CO2等量时的光照强度。
●光能利用率:(efficiency for solar energy utilization)指植物光合作用所积累的有机物所含的能量,占照射在单位地面上的日光能量的比率。
第四章植物的呼吸作用●呼吸作用:(respiration)指生物体内的有机物质,通过氧化还原而产生CO2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有氧呼吸:(aerobic respiration)指生活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把某些有机物质彻底氧化分解,放出CO2并形成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无氧呼吸:(anaerobic respiration)指在无氧条件下,细胞把某些有机物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糖酵解:(glycolysis)胞质溶胶中的己糖在无氧状态或有氧状态下均能分解成丙酮酸的过程。
●三羧酸循环:(TCA)糖酵解进行到丙酮酸后,在有氧条件下,通过一个包括三羧酸和二羧酸的循环而逐步氧化分解,直到形成水和CO2为止。
●戊糖磷酸途径:(PPP)可以不经过无氧呼吸生成丙酮酸而进行有氧呼吸的途径。
●生物氧化:(biological oxidation)有机物质在生物体细胞内进行氧化分解和释放能量的过程。
●呼吸链:(respiratory Chain)呼吸代谢中间产物的电子和质子,沿着一系列有顺序的电子传递体组成的电子传递途径,传递到分子氧的总过程。
●解偶联:(uncoupling)指呼吸链与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遭到破坏的现象。
●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在生物氧化中,电子经过线粒体的电子传递链传递到氧,伴随ATP合酶催化,使ADP和Pi合成ATP的过程。
●呼吸速率:(respiratory rate)用植物的单位鲜重、干重或原生质表示,或者在一定时间内所放出的二氧化碳的体积,或所吸收的氧气的体积来表示。
●呼吸商:(respiratory quotient)植物组织在一定时间内,放出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与吸收氧气的物质的量的比率。
●抗氰呼吸:(cyanide-resistant respiration)在氰化物存在下,某些植物呼吸不受抑制。
●P/O比:是指氧化磷酸化中每吸收一个氧原子时所酯化无机磷酸分子数或产生ATP分子数之比值。
●交替氧化酶:(alternative oxidase)抗氰呼吸的末端氧化酶,可把电子传给氧。
●底物水平磷酸化:(substrate level phosphorylation)由于底物的分子磷酸直接转到ADP而形成ATP。
●巴斯德效应:(Pasteur effect)氧可以降低糖类的分解代谢和减少糖酵解产物的积累。
●末端氧化酶:(terminal oxidase)是把底物的电子通过电子传递系统最后传递给分子氧并形成水或过氧化氢的酶类。
●能荷:(energy )就是ATP-ADP-AMP系统中可以利用的高能磷酸键的度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