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城市建筑设计

现代城市建筑设计

现代城市建筑设计浅析
摘要:城市建筑是构成这个城市的和基本特色。

而城市建筑又是一种复杂的人类社会系统和地理系统相互作用的表现形式,是城市功能组织方式在空间上的表征和时序上的动态演化,是以系统思维看待研究城市而形成的对客观存在的抽象,随着现代城市发展,呈现出越来越复杂的趋势。

本文对城市建筑设计中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出发,寻求缓解建筑与城市之间矛盾的办法,探索促使二者有机契合的有效途径,以此促进城市建筑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城市建筑;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日益加速,城市建设正处于一个快速增长期。

—个城市的建筑在很大程度匕是—个信息的载体,城市建筑构成这个城市的基本特色。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城市建筑设计规划的和谐性,必然成为了高扬和谐社会这个主旋律所必需的最坚固、最永恒的物质基础和最宽阔、最美丽的演奏场所。

因此,从生态、和谐的角度研究城市建筑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1城市建筑的特点
城市建筑指作为构成城市的主要物质实体来说,具有的能够对其外在的城市公共空间、功能、景观等的特征与品质产生影响的建筑。

也就是说,当建筑或建筑群能够对城市空间环境的特征与品质产生影响的时候,那么我们可以说此建筑或建筑群为“城市建筑”;
反之,当建筑并不因其自身的存在而对其外的城市空间环境产生影响的时候,我们则可称为“非城市建筑”,或者称为“郊野建筑”。

城市建筑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多方面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就决定了其复杂性和矛盾性的特点。

1.1复杂性
城市是由多个层次、众多子系统组成的复杂系统,体现为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作用,这必然给城市的建设带来相应的复杂性。

城市系统包括城市形态和城市要素相互作用,其中城市形态是指城市各个要素(包括物质设施、社会群体、经济活动和公共机构)的在空间上的分布模式;城市要素相互作用是指城市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使之整合成为一个个功能各异的实体;城市建设以一定的组织规则,将城市形态和各个元素相连接,并整合成为一个城市系统。

城市作为人类聚居的产物,成千上万的人聚居在城市里,而这些人的兴趣、能力、需求、财富甚至品味又都千差万别,它们之间相互关联同时又不断地相互适应,结果产生了错综复杂并且相互支持的城市功用,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城市空间。

城市建筑是认识城市、研究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市的独特视角和重要内容。

城市系统的复杂本质使城市建设也具有诸多复杂性特征,而且随着城市发展,呈现出越来越复杂的趋势。

1.2矛盾性
目前,我国城市建设存在着大量代表不同利益团体或个人的冲突和合作,如政府、开发商、建筑师、用户等,各方面利益因素的
拉扯和较劲共同影响着今天的城市建筑。

这种利益行为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复杂关系,常常使城市建设陷入两难或多难的境地。

参与城市建设的利益团体既存在着价值观的趋同,又存在着价值观的分歧,同时还表现有多元化倾向,所以他们之间产生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等复杂的博弈现象,不可能存在任何纯粹的合作和纯粹的竞争。

这些问题所折射出的深层实质则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诸如控制与发展、保护与利用、经济利益与文化追求的矛盾。

城市是真正的复合体,是整个文明、经济、空间环境的复合体,当过于强调一方面时,肯定让另一方面失去利益,使城市建设呈现出矛盾性。

2城市构成的建筑要素
建筑作为城市的构成角色,不仅决定于建筑自身的特征,同时也受到所处城市环境的制约,并且在不同的衡量标准下而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相对性与不确定性。

建筑自身的影响因素:
(1)建筑的功能。

从本质上讲,建筑功能就是建筑所支持的人的活动和这些活动的性质,相互关系和变化规律。

从历史上看,建筑功能曾表现为某种相对的固定效用,满足一种既定的事实发生模式,单一性和静止性是其主要特征。

对于功能的片面理解,使得建筑设计一度被理解为造型设计,并导致建筑与社会生活的脱节。

建筑容纳人类活动的类型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对建筑产生直接感受
的人群的数量、类型与活动范围,从而影响了人对建筑的视觉感受。

所以建筑功能意义上的使用者的感受,应该是衡量建筑作为城市构
成的一个重要方面,从这个意义上说建筑的功能可以说是影响建筑作为城市构成主要的因素之一。

(2)建筑的形式与风格。

是指建筑的内部空间和外部体形,外部体形是建筑内部空间的反映,建筑空间又取决于建筑功能的需要,因此,建筑形式与建筑功能有直接联系。

使用功能不同可以产生不同的建筑空间,因此也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建筑形式,从这一观点来说,建筑功能决定了建筑形式。

(3)建筑的文化意义。

除了自身作为物质实体的存在之外,建筑往往还被赋予其他的内涵:历史的、文化的、商业的或是政治的意义。

这种超出视觉感受之外的特质并不会对城市空间本身产生直接的影响,但却可以通过作用于作为城市空间感受主体的人的心理。

来影响人对城市空间的感知,从而造成空间品质在主观感受上的变化。

3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是科学与艺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的多学科创造性工作。

从设计方法来说,它有别于一般的工程设计,其主要原因是建筑与一般工程物的建造目的不全相同。

建筑首先是满足安全的目的,其次在于它还要创造一种文化价值。

建筑的价值包含适用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总和。

所以说:建筑设计=外界环境约束+功能+形式+经济。

建筑一直被认为是城市构成结构的主体,因为建筑不仅是人在城市中活动的主要场所与载体,而且是城市视觉环境的主要构成部分。

当代建筑创作已不再仅仅表现单一建筑本
身的价值,而着重于表现建筑与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甚至重新组织建筑与周围空间以重构这种关系。

其基本的观点即是建筑要服从城市形态,这意味着所设计的建筑应与城市环境联系起来,在城市公共空间和城市形象构成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尽管构成城市物质实体结构还有道路、其他城市公共设施、树木植被等主要的系统要素,本文主要关注城市与建筑物质实体相关联的性质与特征。

具体而言有下面几点:
3.1注重空间、景观的连续性与协调性
建筑创作通过对建筑体量、空间形态、高度、色彩、比例、细部处理等,取得与周围城市空间环境的协调,使城市整体在空间连续性与视觉景观方面都保持连续与统一,建筑与城市空间得以自然过渡与交融。

3.2通过立面设计表达城市公共空间
建筑立面以往常被看作是仅仅起到装饰与封闭作用的“外皮”,而现代城市建筑学则将其看作具有一定厚度感的空间来处理,并通过立面建立连续的空间序列。

这种立面空间是建筑室内空间与城市公共空间的一种过渡空间,是建筑与城市的一种交流与对话,通过精心的设计,往往能够更好地表达城市公共空间。

结束语
城市建筑作为城市经济和文化的集中反映,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形象。

现代化的城市建筑必须要注意将城市建筑的各个因素有机结合起来,包括其历史文化、地域特点、风俗习惯等等,既要考虑到
城市发展的速度、规模和功用,又要关注人民生活的安全、健康和文化传统,自觉地把建筑融合到城市大环境中去设计,在继承和深入研究当地建筑文化传统的基础e进行大胆的风格创新,推动城市建筑设计的不断发展,努力创造—个人工环境与自然景观完美结合的境地,使建筑设计方案充分体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绿色文明、生态文明的城市建筑设计思想达到人、建筑、环境三者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博华,李敏住宅建筑设计发展方向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08(29).
[2]刘先觉.现代建筑理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3]阳建强、吴明伟.现代城市更新[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