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题
1.商品
2.使用价值
3.交换价值
4.价值
5.具体劳动
6.抽象劳动
7.个别劳动时间
8.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9.劳动生产率
10.货币
11.价值尺度
12.价格标准
13.价值规律
二、单项选择题
1.有使用价值的东西()
①一定有价值②一定没有价值
③有交换价值④不一定有价值
2.决定商品交换价值的是()
①使用价值②商品的效用
③供求关系④价值
3.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够互相交换,是因为()
①有相同的效用②使用价值大小相等
③都有价值④能满足交换双方的需要
4.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
①体力劳动②具体劳动
③抽象劳动④脑力劳动
5.体现在商品中劳动的二重性是指()
①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②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③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④活劳动和物化劳动
6.价值的实体是指()
①商品的使用价值②商品体本身
③一般人类劳动或抽象劳动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7.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
①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②生产过程中的两次劳动
③生产过程中先后出现的两次劳动④生产商品的两种劳动
8.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①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②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③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④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9.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变化的是()
①具体劳动②抽象劳动
③生产关系④劳动生产率
10.在商品的价值形式中,1只绵羊=2把石斧,或=1件上衣,或=80斤粮食,或=1克黄金,或=一定量其他商品,属于()
①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②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③一般的价值形式④货币形式
11.在1只绵羊=2把石斧的交换中,1只绵羊的价值是通过2把石斧的()表现出来
①价值②价格
③使用价值④交换价值
12.一般价值形式同货币形式相比较()
①形式相同,内容不同②内容相同,形式不同
③内容和形式都不同④内容和形式都相同
13.商品价值的内在尺度是()
①使用价值②交换价值
③劳动④价格
14.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是由()决定的
①商品的质量②商品的供求关系
③商品中包含的转移的劳动量大小④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5.货币的本质是()
①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②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③商品交换的媒介④流通的手段
16.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只需()
①纸币②铸币
③金和银④观念上的货币
17.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黄金上,是因为黄金()
①有特殊的自然属性②具有社会属性
③是劳动产品④具有价值
18.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赊购赊销的情况所体现的货币职能是()
①价值尺度②流通手段
③贮藏手段④支付手段
19.纸币代表金属货币是执行()职能
①价值尺度②流通手段
③贮藏手段④世界货币
20.商品交换中存在供求规律,()
①供不应求时商品的价值提高②供过于求时商品的价值降低
③供求关系影响商品的价格和价值
④供求关系只影响商品的价格而不影响商品的价值
三、多项选择题
1.有价值的东西()
①必然有使用价值②不一定有使用价值
③必然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④不一定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⑤一定具有物质承担者
2.商品的使用价值()
①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②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③是商品的社会属性④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⑤是物品的效用
3.根据商品的本质属性,判断下列物品哪些是商品()
①空气、阳光②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
③劳动者为自己消费而生产的产品④劳动者为市场的需要而生产的产品⑤既具有使用价值又具有交换价值的物品
4.一切商品中都包含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①凡是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就不会有价值
②没有价值的物品,虽然有使用价值也不能成为商品
③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就必然有价值
④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物质承担者
⑤没有价值也就没有使用价值,所以不能成为商品
5.一担米可以同十尺布相交换,是因为()
①两者耗费了等量的劳动
②两者有等量的价值
③两者有等量的使用价值
④两者有相同的交换价值
⑤两者耗费了等量的活劳动
6.人们相互交换商品实际上是人们之间的一系列经济关系,即()
①人们相互交换和比较各自劳动的关系
②具体劳动转化为抽象劳动的关系
③复杂劳动化为多倍的简单劳动的关系
④个别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的关系
⑤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的关系
7.价值不是商品的自然属性,而是它的社会属性,这表现为()
①价值要通过交换价值体现出来
②只有为了交换目的而生产的劳动产品才是商品,才有价值
③价值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
④价值与使用价值不可分离
⑤商品价值量的确定及其变动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
8.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只有理解劳动二重性,才能()
①认识价值创造的真正源泉和价值量的确定及其变动规律
②认识货币的起源、本质和职能
③认识剩余价值率以及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划分
④了解劳动力价值理论和工资的本质
⑤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整个范畴体系
9.1只绵羊=2把石斧,说明()
①绵羊和石斧的量相等,但不存在共同的质
②绵羊和石斧有共同的质
③两者都凝结着抽象劳动
④两者都有价值
⑤两者都能通过自身把价值表现出来
10.货币的基本职能是()
①价值尺度②流通手段
③支付手段④贮藏手段
⑤世界货币
四、简述题
1.什么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有那些特点?
2.什么是具体劳动?具体劳动的特征有哪些?
3.什么是抽象劳动?抽象劳动的特征有哪些?
4.简述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的关系。
5.简述马克思劳动二重性的意义。
6.什么是劳动生产率?它的高低取决于哪些主要因素?
7.简述货币是怎样产生的?
8.简述价值形式发展的四个阶段。
9.商品价值量是怎样决定的?
10.交换价值和价值是什么关系?
11.简述价格标准与价值尺度的联系和区别。
12.什么是货币流通规律?
五、论述题
1.论述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2.为什么说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六、计算题
1.起初,小商品生产者每人每天劳动12小时,平均生产24尺布,价值120元(假定不包含生产资料的耗费),后来由于采用新机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一倍,而货币价值保持稳定(120元=12小时)。
试问:(1)采用机器后小商品生产者每人每天劳动12小时生产多少尺棉布?(2)采用机器后,每人每天创造的价值量是多少?
2.在简单商品生产的社会里,某作坊上半年平均每人每天工作8小时,生产商品16件商品,下半年工作日长度不变,由于采用了先进技术,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
试求:(1)该作坊下半年每人每天生产多少件产品?(2)下半年单位产品的价值量是多少?(3)上半年与下半年单位产品价值量之间的差额是多少?
3.去年,在供求一致的条件下,某种商品的单位价格为1元。
今年,生产该种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货币币值没有变,但供求发生了变化,社会生产这种商品为10000件,而社会需求为15000件。
试计算:(1)该种商品单位价格应为多少?(2)单位商品价值与价格背离是多少?
4.某国,食品生产部门和服装生产部门某年分别生产500箱食品和500套服装,两个部门消耗在产品上的劳动量相同,都是1万元。
假若每个部门投入的劳动量和消耗的劳动量都是相同的。
试计算:(1)每箱食品和每套服装的价值各是多少?(2)如果社会对食品的需求总量是600箱,对衣服的需求总量是400套,那么每箱食品和每套服装的价格各是多少?(3)如果下一年社会对这两种产品的需求总量不变,服装部门为使其产品价格与价值一致,必须向食品生产部门转移多少劳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