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大纲(8)-精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大纲(8)-精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大纲(8)-精品2020-12-12【关键字】建议、情况、功夫、道路、方法、环节、条件、动力、前提、领域、质量、运行、传统、地方、认识、问题、矛盾、难点、要点、系统、体制、机制、有效、尽力、大力、密切、自主、自觉、深入、整体、现代、合理、良好、优良、和谐、文明、民主、公平、健康、开拓、合作、执行、保持、提升、统一、发展、建设、建立、制定、提出、掌握、了解、研究、阵地、特点、位置、突出、安全、稳定、网络、内涵、情绪、意识、信念、理想、思想、力量一、课程基本情况:1、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课程编码:3、英文名称:Thought morals tutelage and legal foundation4、先修课程:无5、授课对象:全院各专业6、学分(学时):3学分(48学时)7、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修订版.二、本课程的地位、目的和任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程。

它是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帮助大学生科学认识人生,加强道德修养,树立应有的法治观念,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课程。

作为德育的主渠道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在于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公民意识,为构建和谐社会培养合格公民。

使学生能自觉地以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核心内容,以自己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为思想来源,把国家主人翁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权利义务观融为一体三、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讲我与大学(一)适应大学生活(教学内容: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一、教学目的:通过教学启发和帮助同学们认识《基础》课的教学目的和意义,正确认识和看待在金肯学院的大学生活,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端正学习态度,改变学习方法。

提高独立生活和与人交往的能力二、教学重点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性质和意义介绍。

2、树立新的学习理念。

三、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和认识大学生活阶段四、教学内容要点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一、认识大学生活特点知识的海洋,有教书育人的良师,有浓厚的学习、研究氛围。

学习要求的变化。

生活环境的变化。

社会活动的变化。

二、提高独立生活能力确立独立生活的意识。

虚心求教、细心体察。

要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的经验。

树立新的学习理念三、树立新的学习理念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自主学习的理念、创新学习的理念、终身学习的理念。

四、培养优良学风养成优良的学风,应在勤奋、严谨、求实、创新上下功夫。

第四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特点和作用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特点深刻的思想性。

较强的理论性。

突出的综合性。

鲜明的实践性。

二、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作用(二)做好职业准备(教学内容:第六章第一节第二节)一、教学目的:通过三年的学习,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了解个人应该具有的职业素养,为将来就业打下基础。

二、教学重点1、职业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2、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三、教学难点树立科学的择业观与创业观四、教学内容要点第一节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一、职业意义:(1)个人价值(2)社会价值。

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重点:爱岗敬业、服务社会。

第二节大学生择业与创业一、合理分析我国当前就业形势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1、做好就业准备。

2、调整就业观念。

3、积极自主创业。

4、艰苦中锻炼,在实践中成才。

(三)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教学内容:第一章)一、教学目的:通过教学帮助同学们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在为实现社会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明白自身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是国家和人民的殷切期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要求。

二、教学重点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2、理想信念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1、对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认识2、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四、教学内容要点: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1、理想的含义与特征理想的涵义。

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

理想的类型。

科学的理想。

2、信念的含义与特征信念是认识、情感和意志的统一体。

信念的内涵和层次。

二、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1、理想信念的作用: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2、理想信念与大学生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

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

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第二节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1、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第三节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1、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

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和逆境。

2、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

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意志条件。

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第二讲我与我(教学内容:第三章第三节第一点)一、教学目的对大一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给学生保持心理健康的正确途径和方法,帮助学生进行自查,协调自我身心关系。

同时对于人际交往进行适当的指导。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1、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2、人际交往的原则三、教学内容要点1、协调自我身心关系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合理地调控情绪;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保持身体健康。

2、协调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应竖持的原则平等原则、诚信原则、宽容原则、互助原则。

第三讲我与人生(教学内容:第三章第一节第二节)一、教学目的:通过教学帮助同学们系统学习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结合个人实际和社会现实,深入思考“人是什么”、“人生是为了什么”、“怎样的人生更有意义”等问题,使其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关系。

2、人生环境。

三、教学难点1、人生的自我价值、社会价值的关系2、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四、教学内容要点:第一节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一、世界观与人生观世界观、人生观的涵义。

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关系。

二、人生目的与人生观人生观是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主要方面体现出来的。

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

人生目的决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人生目的决定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人生目的决定采取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

第二节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人生态度与人生观人生态度的涵义。

二、端正人生态度人生须认真;人生当务实;热爱生命,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

第三节创造有价值的人生一、价值观与人生价值价值与价值观。

人生价值就是人们从价值角度考虑人生问在关于人生的思考中,回答“为什么”的问题,即人生目的问题。

二、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

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

做到以下四个坚持: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坚持动机和效果相统一。

三、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1、人生价值实现的社会条件2、人生价值实现的个人条件第四讲我与家庭(教学内容:第六章第三节)一、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如何正确看待爱情、婚姻和家庭,纠正错误的爱情观念。

二、教学重点1、大学阶段如何看待爱情2、树立正确的爱情道德3、婚姻家庭生活相关法律规范三、教学难点1、爱情的本质四、教学内容要点:(一)爱情1、爱情的本质爱情是什么?爱情的三个基本要素2、恋爱关系的道德要求:重对方感受;忠诚与专一;举止文明;为对方负责3、大学生恋爱行为规范避免混淆爱情与友谊的界限;端正恋爱与学习的位置;追求过程与结果的统一;爱护爱情的纯洁,拒绝过度的情感功利化(二)、婚姻道德规范相互忠诚;彼此负责;互相尊重;男女平等;爱护对方(三)、婚姻家庭生活相关法律规范1、《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介绍2、结婚的法律制度与程序规范第五讲我与社会(教学内容:第四章、第五章、第七章、第八章)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一、教学目的:加强思想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提高道德境界,做一个知荣辱、讲道德、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人,是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也是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通过教学帮助同学们继承和弘扬优良道德传统,全面把握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自觉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努力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教学重点1、道德的主要功能。

2、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3、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三、教学难点1、道德建设中的错误思潮评析2、诚信道德建设3、道德修养的途径与方法四、教学内容要点:第一节道德及其历史发展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道德的起源、本质、功能、作用及历史发展。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一)道德的起源风俗习惯-文明-独立的社会意识形式。

(二)道德的本质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一)道德的主要功能1.道德的认识功能2.道德的调节功能(二)道德的社会作用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稳定;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

三、道德的历史发展第二节继承和弘扬优良道德传统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个人人格完善的重要条件。

(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强调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

提倡“先义后利”和反对“见利忘义”;推崇“仁爱”原则和人际和谐;追求精神境界;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三)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道德传统的正确方法继承、发展与升华二、吸收人类道德文明的优秀成果一方面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道德文明的积极成果,另一方面必须掌握好鉴别取舍的标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