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名师课件

高中历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名师课件

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第一次提出“三个代表” 的要求。 2000年5月,江泽民指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 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2001年7月,江泽民在纪念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全面阐述了“三个代
表”的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中国共产党必须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 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 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 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 平。 (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 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 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 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 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3)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 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 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 断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是生动的理论,而不是僵化的教条,
马克思主义要在实践中发挥作用,就必须实现
其民族化和本土化,也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与某 一个具体国家在不同历史阶段上的实际相结合。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对全世界的无产阶级和革命人 民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由于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实际情况和历史条件 不同,马克思主义没有也不可能指出每一个民族的具体发展道路。列宁指出: 马克思主义理论“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 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这就是说, 马克思主义的实际运用必须随时随地以具体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与一定历史 阶段的历史任务、一定国家和民族的具体情况相结合。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尚未得到充分发展,既不同于欧美各国,也不同于俄 国。因此,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的 中国化,才能解决中国实践提出的新任务和新问题,并促进马克思主义自身 的丰富和发展。
总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 中央集体初步探索了我国社会主 义建设的规律,提出要根据国情 走自己的路,着眼于最大限度地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正确处理各 方面的矛盾和问题、兼顾各个方 面的发展和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 等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思 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理论成果——邓小 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 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 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邓小平理论的时代背景: (1)时代主题的转换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2)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 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 的历史和现实根据。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改革开放 的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此外,还包括关于现代 化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 设、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军队和国防建设、祖国完全统一、 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党的建设等方面的理论。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 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 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 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
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 体实际日益结合的历史,就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不受版本限制)
安徽省肥西中学 黄小波
何谓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并由他 们的拥护者、继承者发展了的思想理论体系。 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它产生于19世 纪四十年代。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 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 级解放的学说,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指导思 想。
1940年1月,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 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 开并达到成熟。至此,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进程中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胜利实现, 所创立的理论成果被命名为毛泽东思想。 1942年开始的延安整风,彻底清算了中 国共产党内的教条主义,确立了实事求 是的思想路线。在此基础上召开的党的 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 地位,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经成 为全党的共识。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推翻 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 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 新中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特别是新民主主义革
命取得完全胜利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题也从革 命逐步转向建设,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确立了社会 主义基本制度,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 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 立在世界的东方。毛泽东发表的《论十大关系》、《关于正 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重要著作,开始了对适合中 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力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 化。但由于1957年后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接连失误,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的进程出现重大曲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即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 建设和改革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制定出合乎中国实际的理论、路 线、方针和政策,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一步具体化。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文化 相结合。就是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 通过中国化而使其融入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之中,成为中国人民所能 理解和接受的理论,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气派和中国作风,使马克 思主义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土壤而得以生根、开花和结果。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把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 改革的过程中,具有独创性的实践经验加以马克思主义的总结和提炼 并上升为理论。
向前发展的历史。所以在一定意义上,中国共产党的历 史也是一部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实践 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准备了思 想理论前提。据已经发现的史料记载,在中国最早提到马克思、 恩格斯的,是外国传教士在上海创办发行的《万国公报》。进 入20世纪后,1902—1904年,梁启超在他主编的《新民丛报》 上几次讲到过马克思,称“麦喀士”(马克思)为“社会主义之 泰斗”、“社会主义之鼻祖”,认为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是“近 百年来世界之特产物”。 1906年1月,朱执信在《民报》第二 号上发表《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片断地介绍了马克思、 恩格斯的生平及《共产党宣言》的一些内容。
总之,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中央集 体总结过去经验教训,强调社会主义的 根本任务是解放发展生产力,提出发展 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提出改革开放、 分三步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促进精 神文明物质文明共同进步、速度比例效 益相统一改革发展稳定相统一等重要战 略思想和方针政策。回答了什么是社会 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问 题。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实现党的历史使命的客观需要。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
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 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必须放到推动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 的发展中去考察,放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奋斗中去考察, 归根到底要看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而保持党的先进性的一个首要 条件,就是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不仅始终坚 持以马克思主义为自己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而且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不断产生新 的理论成果,不断实现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新世纪新阶段,人类 所处的时代和整个世界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无论从国内看还是从 国际上看,中国共产党都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中 国共产党要应对挑战,继续前进,就必须开拓进取,与时俱进。不断推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保持党的先进性,否则,我们党就会就有丧失先 进性和失去领导资格的危险。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传来了马克思主义。十月 革命的胜利,给予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 的启示,使他们开始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作为观察国 家命运的工具,开始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 是在中国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先驱者,他先后发表 一系列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特别是《我的马克思主 义观》比较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 标志着中国先进分子系统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开 始。五四运动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广泛传 播,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作为毛泽东思想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的毛泽东,是在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和五四运动的推动下,在李大钊、 陈独秀等早期共产主义者的启迪下,由激进的民主主 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在以后的长期革命生涯中, 他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卓越才识成为无产阶级革命 家和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杰出领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