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课时:分数的意义

第一课时:分数的意义

2、体会一些物体中的1/4。
(1)让学生根据上面实验操作的启示,利用学具动手分一分,分别找出4个苹果及8辆汽车中的1/4。
(2)引导学生理解: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1个,1个就是4个苹果中的1/4;把8辆汽车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2辆汽车,2辆汽车就是8辆汽车中的1/4。
3、延伸。
让学生自由举例,举例说明物体中的1/4。
(二)抽象单位“1”。
指出:我们刚才所举的例子,如一个正方形、一条线段、4个苹果、8辆汽车等等,一个物体或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叫做单位“1
(三)抽象概括分数的意义
1、出示图(把以上正方形的另外三份涂上颜色),让学生用分数表示出来。(3/4
2、归纳与小结分数的意义。
(1)(指板书)师:请同学们联系上面的几个实验活动概括地谈谈你是怎么得出1/2、1/4、3/4这些分数的?
读文感悟
(一)提供直观材料,丰富感性认识
1、体会一个物体中的1/4。
(1)师:分一分,涂色表示出一个正方形中的1/4。
(2)学生取学具,思考并完成。
(3)全班交流(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四份,涂色表示一份,就是正方形的1/4
(4)学生利用学具动手操作,找出一条线段中的1/4,并进行交流。
(5)学生明确:从刚才的操作中,我们发现只要把物体平均分成四份,取其中的一份就可以用1/4来表示。
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请同学互相测量一下每个同学的身高,并用分米表示出来。学生用米尺动手测量过程中,发现用“分米”作单位,测量结果用整数不能准确表示。
师:不仅是测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为了平均分配一些东西,也常常遇到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情况。如老师带来一个苹果(出示苹果实物),想将它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请问每个可以得到多少个?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亲身感受分数的现实需要,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
2.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概括等活动,经历主动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理解单位“1”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意义,并知道分数单位的含义。
3.在分数意义的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联想能力及实践能力获得发展,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提高。

数学
年级
五年级
教学时间
课时
学习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对于他们来说,数学概念还是抽象的。他们形成数学概念,一般都要求有相应的感性经验为基础,而且要经历一番把感性材料在脑子里来回往复,从模糊到逐渐分明,从许多有一定联系的材料中,通过自己操作、思维活动逐步建立起事物一般的表象,从而分出事物的主要的本质特征或属性。
学生以两人为一小组合作完成,完成后向全班同学汇报,教师指名选择不同分数的组别进行汇报与交流。
五、解释、应用与拓展
1、利用学具,完成课本62页的“做一做”。
2、活动:用分数说说我们身边的事(例如说“我们班3/4的同学参加了春游活动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2)小组讨论,积极交流。
(3)全班交流,形成共识。引导学生用“若干份”来概括把单位“1”平均分的不同情况,用“一份或几份”来概括表示的不同情况。从而抽象出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四)学习分数单位
(一)师指出:像刚才上面的1/2、1/3、1/4……的数,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概括等活动,经历主动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分数意义中“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等关键词语的真实含义。
教学资源
每两人准备一张正方形纸、一条短绳子及十二个小圆片、米尺或盒尺。
教学过程
复习
(二)学生打开课本62页,自学分数单位的有关内容。
六、回顾总结,体验收获
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还存在什么疑问的地方?
拓展与巩固
3、初步应用与内化
任选一个分数,利用12个小圆片学具分一分、找一找,并试着用下面的话来说说自己的理解—
“把……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份,其中的一份有……个,……个就是这些圆片中的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