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风琴进课堂的教学评价
由县教研室于2005年3月批准的由我校音乐及艺术教师共同组成的研究人员进行的县级教育科研课题《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口风琴教学》研究已进入第三阶段的工作,在本阶段中,我们课题组的人员认真学习各种音乐课改及发展动向,不断学习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也在教学中不断摸索经验,,通过本学年的工作,对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也有很多反思,特别是对器乐教学的评价体系,有一定的看法.如何构建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方法多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学生评价体系刻不容缓,实施新的器乐教学评价方式迫在眉睫。
一、当前器乐教学评价的现状
当前,在器乐教学评价上普遍存在着评价的“随意”(忽视科学、全面)等现象。
评价即考核,随意为学生打几个优与合。
评价的功能结构偏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从而使器乐教学的内容与方法不当,不能有效的进行改革实施。
具体表现在:
(1)评价重心——针对音乐学科的特殊性
(2)音乐教师任课班级多,
(3)学生人数相对也多,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的老师忽视被评价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忽视学生实践演奏能力、创新精神及情感态度等综合素质。
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有效的形成性评价,过于关注结果,或者凭自己的印象随意给学生评等级。
(4)评价主体——以教师为主,
(5)忽略同?级评价、不同?评价源的评价。
比如家长评价、学生评价、多元评价等。
虽然有一些学生自我评价,但总的来说,学生还是处于消极的被评价的地位。
(6)评价标准单一。
现状更多强调共性与一般趋势,
(7)忽视了个体之间的差异性与独特性。
(8)评价实施过程——当前评价实施过程显得封闭、静态、缺乏灵活性与动态性。
而评价过程应该是动态的,允许多次评价
二、对存在问题的思考
《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这样说:“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改进与激烈的功能:评价方式单一,过分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可见,在平时器乐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的老师忽视了评价的激烈、调整、反馈功能;过分重视演奏、忽视练琴过程与方法、情感和态度的评价;过分重视教师的总结性评价、忽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生生评价……那如何来进行合理的器乐教学评价呢我认为我们的教学评价必须具有一套合理的、有效的评价工具——即语言的赏识评价、教学过程的形成性评价(表格式)、尊重学生差异的激励性评价、自我反思评价(表格式)、学生互评(表格式)、家长评价(表格式)和综合式的老师评价(表格式)。
我在器乐教学评价方面进行了这样的尝试。
三、我的实践
(一)追求语言激励评价的赏识化
1、亲切的语言鼓励孩子
在平时的器乐教学中我努力放大学生的优点,用赏识的语言激励学生。
如:“你第一曲弹的特别好,老师还想听听你的第二曲呀!”“没关系,慢慢来吧,相信自己,一定能行!”
2、宽容的心态帮助孩子
孩子的心灵是天真纯洁的,我们要用同样纯洁的心态对待他们,才会得到他们认同和欢迎。
语言教学看似细小,但它是对一个人最好的奖赏、最大的激励;理解和宽容的心态,给同学们找回了自信,更给他们带来了学习的动力。
(二)追求评价过程的系列化
1、尊重差异肯定能力
从多个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重在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估和判断,尊重差异,注重个性,着眼于学生潜力的发展。
2、送一颗“星星”培养能力
学生行为评价表:
(二)分层定标因人而异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指定不同层次的目标,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第一层次:要求学生学会吹前面四句。
第二层次:要求学生学会吹整首曲子。
第三层次:要求学生在老师的钢琴伴奏下,把曲子吹得柔和、
连贯。
第四层次:要求学生在无伴奏的情况下,把曲子吹得柔和、连贯。
结果,通过目标分层,大部分同学经过努力,都能达到第三层次的要求,不少同学能达到第四层次的要求。
有些基础差的同学至少也能达到第一或第二层次的目标。
通过目标分层,让学生有充分的选择权,选择切合自身水平的目标层次,为了让学生在师生交互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我采用了星级卡,奖励学生,贴于学生自己的课本上,建立自己的“音乐小档案”,来肯定学生的能力,从而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享受成功,得到发展。
(三)追求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1、反思式的学生自评
2、交流式的学生互评项目
3、反馈式的家长评价
(四)综合式的老师评价
综合式的评价是对前面评价的总结和扩展,在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价的基础上,老师运用鼓励的方式进行有合理的评价,以达到引导与激励的效果。
我把它分为1、行为评价。
它包括课堂纪律、学习情感、和课堂学习过程的评价。
2、成绩评价。
它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并在综合记载表上写上激励的话语。
四、主要成果与反思
综上所述,学生学习器乐的过程中,评价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为小学音乐的器乐教学改革尝试,可操作性,可评估性强。
学生反映积极,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并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总之,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给我们的器乐教学焕发了无限生机。
同时,通过器乐教学也是我清醒地认识到,在音乐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学生的反馈中,了解教学效果,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
[2]《课程与教学论》
[3]《中小学音乐创新教学实践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