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要掌握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文章,才能融入到文章,正确的做好题目。
那么小学生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有哪些呢?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下小学生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小学生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主要有:(1)通过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部分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抓住重点词句概括中心思想。
在有些文章中往往由重点词句直接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我们把这些句子叫做中心句。
还有一些文章中的重点词句蕴涵着文章的中心,只要分析、理解这些句子的深刻含义,也就把握了文章的中心。
学生只要在阅读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对这些重点词句适当作些补充、修改就能顺利地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这些重点词句常常出现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或过渡段中。
还有一些关键词句常常在文章中抒情或议论的部分。
(3)通过分析题目概括中心思想。
我们常说文章的题目是“文眼”,而眼睛又是心灵的窗户,那么我们分析题目就能把握文章的灵魂一一中心。
这些都是小学生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以上为小学生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相关介绍,相信大家对小学生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已经有所了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阅读,是读者同作者交流思想感情的过程。
”阅读一篇文章之后,如果不知道作者在这篇文章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就达不到同作者交流思想感情的目的。
因此,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是读懂文章的基本要求。
怎样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呢?例话主要介绍了两种方法。
一是“设身处地去读,去想”,也就是要进入作者所描述的情境之中,想作者之所想,感作者之所感。
例话以《开国大典》为例,具体介绍了这种方法的运用。
二是“有感情地朗读”。
从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角度讲,有感情朗读既是“把体会到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的一种方式,“又能加深对文章思想感情的体会”。
任何人写文章总有一个目的:或是为了宣传某一种思想,或是为了表扬某一个人物,或是为了介绍某一件事情,或是为了传播一个什么观点,表明自己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赞扬什么,批判什么的思想倾向,就叫文章的思想感情,也叫中心思想。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不仅能使我们透彻地理解文章,提高阅读能力,还能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根据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先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再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然后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如《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先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又描述了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
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篇幅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通过分析我们可以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读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从而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从课文的反复部分找文章的思想感情。
一些课文为了强调,往往使某个句子在文中出现多次,它一般就是中心句。
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中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文中3次出现类似的话。
为什么反复出现?因为他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是儿子在绝境中满怀信心的力量源泉,也是父亲坚持到底决不放弃的原因。
反复出现,多处呼应,通过父亲的责任感充分表现了崇高的父爱,通过儿子对父亲诺言的深信不疑说明了对父亲多么信赖,这就是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分析课文的重点段,从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如《落花生》中议花生一段,通过大家对花生好处的议论,得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一做人道理,表达了父亲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这就是这篇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再如:《钓鱼的启示》课文最后一部分写34年后的感悟。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是”:对,正确,应该,非”:错,不对,不该。
理解这句话首先要与课文内容结合起来。
捕捞鲈鱼的时间没到,把钓到的鲈鱼留着,就是错误的;而把鲈鱼放回湖里,就是正确的。
道德认识、道德抉择就是这么简单。
从作者放鱼回湖心情的沮丧,可以看出实践道德之难,实践道德,放掉到手中的鱼,就需放弃个人利益。
4、从文题体会思想感情,有些课文题目本身就在一定程度上显露出作者的写作目的,只要我们围绕课文题目进行分析、揣摩,就能体会出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慈母情深》,文章歌颂了平凡母亲的伟大,感受伟大的母爱,激发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再如《梅花魂》这里的魂,指的是精神。
梅花魂,即梅花的精神。
梅花的精神就是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5、抓住重点句体会思想感情。
有些课文,往往在文章中出现一些富有哲理的话,只要抓住这些重点句,就能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一E就是爱。
”这一句话写出了我”对母亲,精彩极了”的赞扬声,和父亲糟糕透了”的批评声,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那就是父母共同的出发点,一个爱”字。
正因为我” 明白了父母的爱心,所以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意思是说,不会产生自傲和自悲。
平常有父母时常的提醒,在爱的鼓舞下,不断前进。
当然,还有其他方法可以体会出课文的思想感情。
其实,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都只有在熟读课文、理解课文、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才能准确地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文章思想感情的两种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在阅读实践中怎样才能做到设身处地去读、去想呢?我现在就带着你们闯闯阅读迷宫,寻找其中的答案,获得“学习秘诀”。
】作为朋友,我特别想和你们一起去闯阅读迷宫,行吗?三、整理旧知1、请你先从课前发给大家的阅读材料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两个片段,然后联系课文内容用心地读一读,看从中能体会到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再想想你是用什么方法体会到的?学生自读、思考。
2、同桌同学互相交流自己的体会、感受。
3、集体交流。
学生交流哪段阅读材料,就相机出示该片段并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
4、小结: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已经懂得在阅读中可以采用【课件出示:紧扣关键词语、抓住重点句、读文章想画面、联系生活实际、分析标点符号】等方法设身处地去读、去想,能更好地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我们马上就能拿到“学习秘诀”了。
5、【课件创设情境五〜〜学习秘诀”前出现障碍物,话外音:要想得到学习秘诀”可没那么容易。
】看来,只有越过这道障碍,咱们才能拿到“学习秘诀”。
四、运用学法1、【课件出示: 请拿出课前发给大家的阅读材料,自己读一读《一个中国孩子的唿声》这篇文章,在读懂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选择你喜欢的方法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学生自读,体会。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3、集体交流。
估计学生能从以下几方面谈体会:(1)从“沉浸”巨大”等词语中体会到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
(2)通过读文章想画面等体会到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怀念之情。
(3)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到“和平之花”虽然美丽却容易被摧残,所以和平需要全世界人民共同捍卫。
(4)通过抓住重点句体会其中含义和分析标点符号等体会作者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5)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加深对文章思想感情的体会。
4、【课件创设情境六〜〜迷宫导游:祝贺同学们获得“学习秘诀”。
“学习秘诀”上出现“整理知识,不断运用”八个字。
】五、谈话总结这节课我们勇创阅读迷宫,复习整理出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一些方法,并学会运用这些方法来读懂文章。
我们已经成功地获得“学习秘诀”,只要我们努力掌握“学习秘诀”,就一定会受益无穷。
板书设计:阅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设身处地去读、去想紧扣关键词语抓住重点句读文章想画面联系生活实际分析标点符号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主要有:⑴ 通过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部分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1如《穷人》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渔夫的妻子桑娜在等待丈夫归来的时候,发现西蒙已悲惨地死去,就立即抱回她的两个孩子,渔夫知道后,也主动提出收养两个孤儿的事。
根据这一主要内容,想想作者写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呢?然后归纳。
有时只要抓住文章的重点部分进行分析,就能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
如《我的战友邱少云》文章的重点部分是4 —8自然段。
主要写邱少云被烈火包住时仍然纹丝不动,当时他只要在地上打几个滚或脱掉棉衣就可以扑灭烈火,但是为了战斗的胜利任凭烈火在身上烧了半个多小时。
它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直到最后一息,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
思考一下“为什么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烧了半个多小时,他都一动不动?”就可以体会到邱少云同志即使牺牲也要严守革命纪律的崇高精神。
⑵抓住重点词句概括中心思想。
在有些文章中往往由重点词句直接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我们把这些句子叫做中心句。
还有一些文章中的重点词句蕴涵着文章的中心,只要分析、理解这些句子的深刻含义,也就把握了文章的中心。
只要在阅读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对这些重点词句适当作些补充、修改就能顺利地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这些重点词句常常出现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或过渡段中。
如《詹天佑》开头一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其中“爱国”、“杰出”正是全文的中心。
还有一些关键词句常常在文章中抒情或议论的部分。
例如《林海》课文中出现了三次“亲切、舒服”,从中可以充分体会到作者对大兴安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这就是文章的中心。
再如《伟大的友谊》、《为人民服务》等。
⑶ 通过分析题目概括中心思想。
我们常说文章的题目是“文眼”,而眼睛又是心灵的窗户,那么我们分析题目就能把握文章的灵魂中心。
例如《穷人》一课,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明明是写“桑娜、渔夫、西蒙及西蒙的两个孩子”,为什么以“穷人”为题呢?这是因为他们的悲惨生活是沙俄时代穷人的生活写照。
桑娜、渔夫的善良、勤劳是穷人品质的体现。
理解了为什么以穷人为题的深刻含义,也就把握了文章的中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运用以上三种方法概括中心思想时,还要注意作者写文章时的背景,这样才能更准确地把握作者的写作目的。
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等课。
当然体会归纳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方法不止这些,进入文章的角度和方法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选择。
六年级语文上册阅读要求重点之一是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怎样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方法有两个:一是把心放到文章中去,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想。
二是有感情地朗读。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这种阅读技能?下面是我的一点做法。
一、确保学生阅读主体地位阅读行为是读者和作者交流的过程。
读者不是被动的接受者。
在阅读的过程中,读者势必会和作者的思维和情感产生碰撞。
因此,作为读者作为阅读行为的主体者。
阅读时,把心放到文章中去,把自己也看作文章中的主角,进入文章所叙述的事情、所描绘的场景中去,想作者所想,思作者所思,这样,就容易滋长出和作者相同的情感,正确地把握住作者在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