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滨州整体吊弦安装使用说明书

滨州整体吊弦安装使用说明书

整体吊弦TB/T2075.8C-10
1、用途:
本零件用于在全补偿链型接触悬挂中悬吊接触线。

整体吊弦组成:由接触线吊弦线夹、承力索吊弦线夹、心形环、钳压管、连接线夹、吊弦线等组成。

吊弦结构采用心形环结构,吊弦线在接触线端的连接采用钳压管压接连接。

压接方式采用现场预配,实际吊弦长度按施工要求确定。

为防止电流灼伤吊弦,吊弦线与承力索、接触线之间有可靠的电气连接和防护措施。

2、适用范围:
用于在截面为70mm2、95 mm2、120 mm2、150 mm2铜合金绞线承力索上悬挂截面为85mm2、120 mm2、150 mm2铜合金接触线。

3、材料
(1) 吊弦线采用铜合金绞线,由49 股单丝绞合。

线材符合TB/T3111-2005。

采用牌号为JTMH10 的铜合金绞线。

(2) 吊弦线夹本体采用铜合金CuNi2Si。

材料状态为R490 的铜镍硅合金板材。

(3) 止动垫圈、吊弦线固定螺栓、可调螺栓均按GB/T1220-2007,采用牌号为06Cr19Ni10。

螺母、心形环均按GB/T1220-2007,采用牌号为12Cr18Ni9的奥式体不锈钢。

螺栓技术性能满足A2-70 级。

(4) 钳压管、连接线夹均按GB/T5231-2001,采用牌号为T2 的加工铜,其机械性能应符合GB/T2040-2002 中M 状态的规定。

4、产品示意图
5、性能要求:
5.1 整体吊弦的最大垂直工作荷重为1.3kN。

5.2 整体吊线垂直破坏荷重不小于3.9kN。

5.3 整体吊弦与接触线及承力索之间的滑动荷重不小于1.0kN。

5.4 线夹本体的拉伸破坏荷重不小于3.9kN。

5.5 承力索、接触导线吊弦线夹紧固力矩为25N.m。

6、制造工艺
吊弦线夹本体、吊环、心形环、线鼻子采用金属模冲压工艺。

7、安装
7.1 压接吊弦线
7.2 压前准备:
7.2.1 压接工具是否使用灵活。

7.2.2 压接模型腔无缺陷,尺寸是否符合图纸要求,如工作中磨损过量,应立即更换压接模。

7.2.3 压接前要检查压接模型腔、钳压管、心形护环及压接用线规格的一致性。

7.2.4 必备的工、夹量具及其他辅助装置准备齐全。

如吊线定位、测长、剪切工具及量具等,以满足整体吊弦的压接质量,并保证压接过程安全、高效的完成。

7.3 压接
7.3.1 将线穿过钳压管,放入心形护环,线头从钳压管另一端穿出,用力使绞线缠紧心形护环,钳压管尽量靠近心形护环。

防止单丝未穿入及伤线现象,复查吊弦长度L值。

7.3.2 将穿好线的钳压管放入压接模,宽度方向垂直模腔放置,并保证钳压管中心与压接模型腔中心重合。

7.3.3 注意将长线侧放在一个腔槽的模具一侧,且压痕距压接管端面距离不小于5mm。

7.3.4 合模压接必须保证压接模具上下模合拢,无间隙,一次压接到位。

7.3.5 连接线夹的压接
7.3.5.1 将吊弦线端部穿入连接线夹压接孔底部,直接用六方型压接模压接。

压接图如图所示。

7.4 压接后的检验
吊弦线压接后的检验包括表面质量、牙型尺寸和滑移指标测试。

7.4.1 压接部位应光滑、无裂纹;
7.4.2 压接牙型尺寸的检验可以通过专用样板或检测模具的牙型尺寸来间接测量。

一般压接次数达到500 次后检查压接模具牙型尺寸磨损情况;
7.4.3 压接500 次以后进行对该批产品进行滑移指标测试。

7.5 线夹的安装
7.5.1(料库)车间预配
7.5.1.1 将承力索吊弦线夹螺栓松开、卸下,将吊环穿入压接好的吊弦线的一端心形护环之内,将吊环穿入压接好的吊弦线的一端心形护环之内,用螺栓将吊环、连接线夹和线夹本体连接,穿入双耳止动垫圈、螺母及螺纹卡子(螺纹卡子只对95、70 型)。

注意:螺母不紧固,止动垫圈不弯折。

7.5.1.2 同样,将接触线吊弦线夹螺栓松开、卸下,将吊环穿入压接好的吊弦线的另一端心形护环之内,将吊环穿入压接好的吊弦线的一端心形护环之内,用螺栓将吊环、连接线夹和线夹本体连接,穿入双耳止动垫圈、螺母。

注意:螺母不紧固,止动垫圈不弯折。

7.6 现场装配
7.6.1 将承力索吊弦线夹螺栓松开、卸下,线夹本体套在承力索上(注意一次找准悬挂点位置,一次套到位),线夹圆弧与承力索外圆要吻合。

将吊环穿入压接好的吊弦线的一端心形护环之内,用螺栓将吊环、连接线夹和线夹本体连接,穿入双耳止动垫圈、螺母及螺纹卡子,双耳止动垫圈的长肢与线夹本体端面垂直,止动垫圈的短肢与螺母六方面垂直,用手钳将止动垫圈的长肢弯折固定在线夹本体侧面,并轻轻敲击使密贴。

预紧螺栓,用扭矩扳手紧固至
25Nm,紧固时止动垫圈不得旋转,连接线夹与承力索成45°角。

最后将止动垫圈的短肢弯折固定在螺母最近的六方侧面,并轻轻敲击密贴。

7.6.2 将接触线吊弦线夹螺栓松开,线夹本体套在接触线上,并调整好位置,线夹牙型与接触线沟槽吻合。

用手钳将止动垫圈的长肢弯折固定在线夹本体侧面,并轻轻敲击使密贴。

预紧螺栓,用扭矩扳手紧固至25Nm,紧固时止动垫圈不得旋转,连接线夹与接触线成45°角。

最后将止动垫圈的短肢弯折固定在螺母最近的六方侧面,并轻轻敲击使密贴。

7.7 安装后检查
检查项目:承力索吊弦线夹、接触线吊弦线夹的紧固力矩、连接线夹压接后六方尺寸、连接线夹紧固后成45°角、连接线夹是否有裂纹、开裂。

止动垫圈长、短支掰动方向。

8、使用工具
8.1、压接:压接工具、压接模具、卡尺;
8.2、安装:扭矩扳手、扳手、钳子。

9、检查维护
9.1、定期进行检查。

9.2、线夹螺栓、螺母不应松动。

9.3、各装卡部位无松动现象。

9.4、压接处吊弦线应无相对滑动。

9.5、线夹与接触线及承力索之间夹持应牢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