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训练专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训练专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训练专题二大气运动规律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60分)(2013·河南省豫西五校质检)读我国局部地区春雨时间分布示意图,回答1~3题。

注:实线为降雨开始线,虚线为降雨终止线,图中数字代表月份,数字后面的上、中、下分别表示上旬、中旬、下旬。

1.以下城市不会出现“清明时节雨纷纷”诗句描述现象的是( )A.合肥 B.长沙C.南昌 D.武汉解析本题考查我国春雨的时空分布规律。

从图中可以看出,合肥的春雨在5月上旬开始,而清明是在4月初。

答案 A2.造成图中甲地降雨开始线与降雨终止线密集的因素主要是( )A.纬度 B.地形C.海陆位置 D.锋面解析本题考查影响降雨的因素,根据经纬度可以判断甲地位于武夷山,山地地形使其降雨开始线及降雨终止线密集。

答案 B3.整体来说,图示区域的降雨多属于( )A.地形雨 B.台风雨C.锋面雨 D.对流雨解析图示地区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我国东部季风区的降水以锋面雨居多。

答案 C(2013·湖南省五市十校第一次联合检测)读我国某地的气候资料统计图,回答4~5题。

4.该地属于( )A.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解析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判断,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从该地最冷月气温在-5 ℃左右可以判断出该地位于温带,从其降水集中在夏季且降水量季节变化比较大可以判断出该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答案 B5.该地适合发展的农业是( )A.小麦种植业 B.水稻种植业C.园艺业 D.花卉种植业解析本题考查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温带季风气候区适合小麦种植业的发展;水稻种植业需要较好的水热条件,一般分布在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区;园艺业和花卉种植业适宜在温和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发展。

答案 A(2013·福建)下图示意某省气候舒适度分布。

以平均气温24 ℃、相对湿度70%、平均风速2 m/s作为人体最舒适气候条件,据此划分出最舒适区、舒适区、一般区、不舒适区与最不舒适区。

读图回答6~8题。

6.图中d为一般区,则最舒适区是( )A.a B.bC.c D.e解析本题考查我国部分地区的气温、降水分布。

d为一般区,位于淮河附近,是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与一月份0 ℃等温线的分界线,所以以北地区的a、e较d地区气温低,降水少,风速大,故舒适度比d差;b与一般区相邻,应为舒适区;所以c为最舒适区。

答案 C7.影响甲地气候舒适度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 B.风带C.地形 D.河流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气候舒适度的主要因素。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地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是影响气候的舒适度的主要因素,故选C。

答案 C8.仅考虑气候舒适度状况,游客前往该省休闲旅游最佳的月份是( )A.3、4 B.5、6C.7、8 D.9、10解析本题考查气候对旅游的影响。

仅考虑气候舒适度,最舒适气温为24 ℃,据所学知识可知,大概在5、6月份,是休闲旅游的最佳时期。

答案 B(2013·安徽)下图表示我国某地某日观测记录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日变化。

完成9~10题。

9.该日日期及天气状况可能是( )A.3月12日晴朗 B.6月5日晴朗C.3月22日多云 D.6月20日多云解析由图可知,该日有太阳辐射的时间为北京时间6时至20时30分左右,则白昼时间接近14时30分,说明此日为昼长夜短的时段,即为我国的夏半年,故排除A、C项,同时在北京时间13时15分时,为当地的正午,太阳辐射较低,说明该日为多云天气,故选D。

答案 D10.该地可能位于( )A.祁连山地 B.大兴安岭C.南沙群岛 D.帕米尔高原解析北京时间13时15分时,为当地正午,而北京时间为东八区的区时,即120°E 的地方时,则当地的经度约为120°-19°=101°即101°E,最接近祁连山地,故选A。

大兴安岭在120°E左右,南沙群岛在110°E~120°E左右,帕米尔高原在73°E左右。

答案 A(2013·石家庄质检二)下图为我国部分区域天气形势图,图中虚线为等压线(单位:百帕)。

读图回答11~13题。

11.此时图示区域水平气压差最大值可能为( )A.12 B.18C.20 D.22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等值线图的判读,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图中相邻等压线的等压距为4百帕,此时图示区域气压最高值为1 024~1 028,最低值为1 008~1 012,则此时图示区域水平气压差最大值为12~20,可能为18。

答案 B12.此时甲地吹( )A.西北风 B.东北风C.西南风 D.东南风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风向的判断,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由于甲地右侧为低压中心,空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且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故此时甲地吹西北风。

答案 A13.有关此时我国天气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受冷高压控制,多阴雨天气B.冷锋已经到达华南地区,华南地区降温降水C.冷锋已经到达东北地区,带来了阴雨天气D.全国大部分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天气晴朗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天气系统的判断,考查考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据该图可知,此时我国东北地区为低压中心,形成锋面气旋,冷锋位于东北地区,会带来阴雨天气。

答案 C(2013·浙江省嘉兴市教学测试一)2013年1月,华北地区连续数天出现灰霾天气,灰霾是指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气普遍有混浊现象。

据此回答第14题。

14.造成本次灰霾天气的天气系统是( )A.冷锋 B.暖锋C.强低压 D.弱高压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天气系统的判断,考查考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冷锋、暖锋、强低压系统控制下的大气不稳定,易使灰霾消散,而在弱高压系统控制下,空气下降,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容易形成连续性灰霾天气。

答案 D15.(2013·广东省江门佛山两市高三4月教学质量检测)2013年1月~2月,我国京津冀地区多次遭受严重的雾霾天气。

此季节,能使雾霾迅速消散的天气系统最可能是( ) A.冷锋 B.暖锋C.热带气旋 D.弱高压解析冷锋过境时会带来大风天气,能使雾霾迅速消散。

答案 A二、综合题(40分)16.(2013·安徽)下图为2001年4月6日17时某区域地面天气图,虚线范围内为图示天气系统引发的某种气象灾害实时分布区。

此前图示区域大部分地区表土解冻,地表干燥。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20分)(1)描述图示区域气压分布特点。

(10分)(2)判断该气象灾害种类,分析其形成的天气条件。

(10分)解析本题考查区域气压分布的特点,气象灾害种类的判断及形成的天气条件。

第(1)问,根据图示描述区域气压分布特点是东部地区为低压中心控制,其低压中心东侧为暖锋,西侧为冷锋,西部地区为高压中心控制。

第(2)问,4月份,由于气温的回升使地表解冻,地表蒸发量也随之加强,从图中可以判断该地区为我国西北地区,由于春季降水量少,气旋势力在不断加强,气流上升,再加上西部地区土质疏松,上升气流强劲,因此易形成沙尘暴天气。

答案(1)西南和东南部气压高,有高压中心,等压线稀疏,气压梯度小;中部偏北气压低,有低压中心,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大。

(10分)(2)沙尘暴。

天气条件:气温回升导致表土解冻、蒸发加强、地表干燥,沙源丰富;冷锋锋前暖气团干燥,难以形成降水;气旋势力强、气流上升,形成扬沙;偏西风风力强劲,形成大范围沙尘暴。

(10分)17.(2013·新课标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分)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达13.6 ℃(昆明为7.7 ℃,成都为5.5 ℃),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

图1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图2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

(1)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

(8分)(2)推测攀枝花1月份的天气特征。

(6分)(3)小明建议把攀枝花打造成“避寒之都”,吸引人们冬季来此度假。

小亮则从空气质量的角度提出质疑。

试为小亮的质疑提供论据。

(6分)解析本题以攀枝花等高地形图为背景考查影响天气的主要因素,天气特征的形成,环境保护问题等。

第(1)问,根据图示等高线的分布可以判断该地区的地形特点,再结合该地区气候特点可以推断出该地气温较高的原因。

第(2)问,天气特征一般从气温、降水、光照等方面考虑即可。

第(3)问,环境质量方面的问题,只需要从当地工业方面、地形角度等方面来回答即可。

答案(1)因地形阻挡,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寒潮)影响较小;位于河流(金沙江)谷地,山高谷深,盛行下沉气流,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温。

(8分)(2)多晴天、少云雨,风力弱,气温较高、较稳定(波动小)。

(6分)(3)论据:钢铁工业以及其他工业、城市交通等排放大量废气;(山高谷深)地形相对封闭,下沉气流空气稳定(易出现逆温),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

(因此,空气质量可能不佳,不适宜度假。

)(6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