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往届湖南长沙市教育局直属学校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真题及答案

往届湖南长沙市教育局直属学校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真题及答案

往届湖南长沙市教育局直属学校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真题及答案(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 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把所选项的字母填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内。

1.我国确定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是在()。

A.1958年的学制改革B.1985年教育体制改革C.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D.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中小学智育的根本任务是()。

A.传授知识B.培养个性C.发展学生的智力D.形成技能3.教师知识结构的核心是()。

A.相关学科知识B.教育学知识C.心理学知识D.专业知识4.下列情形中,学校不可以解聘教师的是()。

A.不能团结同事,其他教师不愿与之共事的B.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损失的C.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D.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5.教师符合法定资格认证机构的认定条件,颁发相应的()。

A.《教师津贴待遇证书》B.《教师教学能力证书》C.《教师资格证书》D.《教师住房待遇证书》6.人们往往认为一个有较好仪表的人还具有其他一系列较佳品质,反之亦然,这种效应是()。

A.晕轮效应B.首因效应C.近因效应D.刻板印象7.一所学校在较长时间内形成的,影响所有成员的价值取向和行为的定势,称之为()。

A.学校规章B.学校仪式C.学校文化D.学校传统8.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这反映教师劳动的特点是()。

A.主体性B.创造性C.间接性D.示范性9.追求个人特有潜能的充分发挥,理想和人的价值的完美实现属于()。

A.生理与安全的需要B.尊重需要C.归属与爱的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10.一个人同时面临两种有意义的活动目标,二选一的冲突是()。

A.双趋式冲突B.双避式冲突C.趋避式冲突D.多重趋避式冲突11.注意的两个最基本的特点是()。

A.指向性与选择性B.指向性与集中性C.紧张性与集中性D.紧张性与选择性12.思维的特性是()。

A.集中性和指向性B.稳定性和可变性C.持续性和深刻性D.间接性和概括性13.对于学习来说,人们所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指的概念是()。

A.熟练B.顺应C.迁移D.整合14.元认知策略不包括()。

A.计划策略B.整合策略C.监控策略D.调节策略15.在全体人口中,智力水平的分布状态是()。

A.常态分布B.偏态分布C.正偏态分布D.负偏态分布二、判断题( 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把所选项的答案填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内。

在你认为正确的题号下打“√”,认为错误的题号下打“×”,判断错误或不判断,不得分。

16.人的全面发展实际上是指身心共同、平均的发展。

()17.形成性评价一般是在教学和学习后进行的评价。

()18.全面发展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内容或途径。

()19.学校各项工作应当以教学为中心而展开。

()20.学校违规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应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

()21.国家鼓励非师范高等学校毕业生到中小学或者职业学校任教。

()22.国家实行教师职务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23.教师专业化是指获得教师资格证。

()24.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

()25.学生在校期间突发疾病或者受到伤害,学校一律不负责任。

()三、论述题、材料题( 共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26.试谈教学成功的知识要求。

( 15分)27.结合你将要从事的学科教学,谈谈你对课程标准与教科书关系的认识。

( 15分)28.以下是两位老师对同一名学生写的操行评语。

请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评价这两则评语,并谈谈写评语应注意什么。

( 15分)【评语一】该生不能严格要求自己,有时迟到,有时不按时交作业,成绩较差。

在清洁卫生活动中表现还算积极,与老师的期待有较大差距。

【评语二】你热心参加集体活动,能配合体育委员开展工作,对班长的工作也能大力协助和支持。

很好地履行了卫生委员的职责,受到好评。

在学习方面,主观上想努力,但力度还不够,成绩尚不够理想。

希望进一步学习学生行为规范,力争在各项实践活动中得到更好的锻炼,在学业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

29.为进一步加强中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激励广大教师力行师德规范,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往届4月,安徽省教育厅印发了《安徽省中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 试行)》。

请列举《办法》规定的师德考核等次不合格的违背教师职业道德的11类行为,并请回答现阶段,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什么?谈谈你对教师职业的认识。

( 15分)一、单项选择题1.B[解析]1985年5月27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我国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

2.C[解析]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

因此中小学智育的根本任务是发展学生的智力。

3.D[解析]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 1)精深的专业知识。

这是教师知识结构的核心,也是教师用以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必备基础。

( 2)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

教师既应学有专攻,又应广泛涉猎;既要精通一门学科,又要研究相邻学科。

( 3)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

教师应当系统地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等知识,了解教育工作的原理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4.A[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 1)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2)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3)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5.C[解析]根据《教师资格条例》第四章的规定,教师资格认定机构对符合法定的认定条件者,颁发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

6.A[解析]晕轮效应,也叫做“光环效应”,属于心理学范畴,本质上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认知上偏误。

题干中人们往往从一个人的仪表推断出这个人的其他品质,属于“以貌取人”和“以偏概全”。

因此,本题选A。

7.C[解析]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在较长时间内形成的,影响所有成员价值取向和行为定势的一种文化。

8.D[解析]教师的示范性指的是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指的是教师榜样做得好,不去命令学生,学生也会听从老师的;教师本身没做好榜样示范,即使命令学生,学生也不会听从。

因此,题干反映的是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特点。

9.D[解析]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类的需要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和彼此重叠的,它们排列成一个由低到高逐级上升的层次。

其中,最低层次的需要是生理需要,接着是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处在最高层次的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追求个人特有潜能的充分发挥,理想和人的价值的完美实现属于自我实现的需要。

10.A[解析]动机冲突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双趋式冲突,指两种对个体都具有吸引力的目标同时出现,由于条件限制,只能选其中的一个目标。

如“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 2)双避式冲突,指两种对个体都具有威胁性的目标同时出现,使个体对这两个目标均产生逃避动机,但由于条件和环境的限制,只能选择其中的一个目标,这种选择时的心理冲突称之为双避式冲突。

如“前有堵截,后有追兵”。

( 3)趋避式冲突,指某一事物对个体具有利与弊的双重意义时,会使人产生两种动机态度:一方面好而趋之,另一方面则恶而远之。

所谓“想吃鱼又怕鱼刺”就是这种冲突的表现。

( 4)多重趋避式冲突,即人们面对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标,而每个目标又分别具有吸引和排斥两方面的作用。

人们无法简单地选择一个目标,而回避或拒绝另一个目标,必须进行多重选择。

由此引起的冲突叫做多重趋避式冲突。

结合题干,该题属于双趋式冲突。

11.B[解析]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有两个基本特征:指向性和集中性。

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有选择的反映一些现象而离开其余对象。

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对象上的强度。

故本题选择8项。

12.D[解析]概括性与间接性是思维最显著的特性。

概括性越高,知识性越强,迁移越灵活,一个人的智力和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就越发达;间接性是指思维凭借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反映。

正是由于思维的间接性,人类才可能超越感知觉提供的信息,通过“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的思维活动,认识事物的各种属性,揭露事物的本质规律,预见事物的发展变化。

13.C[解析]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学习活动总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这种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不断地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迁移,如经常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

14.B[解析]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

15.A[解析]大量的研究表明,人们的智力水平呈常态分布( 又称钟形分布)。

绝大多数人的聪明程度属于中等,智商分数极高与极低的人很少。

二、判断题16.×[解析]人的全面发展指的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但并不是身心共同、平均发展,而应该是在全面发展基础上进行个性发展。

17.×[解析]形成性评价一般是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进行的评价。

18.×[解析]素质教育是不同于全面发展教育的一种新的教育观,是对全面发展教育的深化和补充。

故题干描述错误。

19.√[解析]略。

20.√[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五十七条的规定,学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1)拒绝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 2)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的;( 3)违反本法规定开除学生的;( 4)选用未经审定的教科书的。

21.√[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五条的规定,各级师范学校毕业生,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国家鼓励非师范高等学校毕业生到中小学或者职业学校任教。

22.√[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六条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职务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23.×[解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教师专业化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成长过程,其最终目标是达到专业的成熟,即成为一个相对成熟的教育专业人员。

而教师资格证的获得只不过是教师专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一种标志,并不能作为教师专业化的最终目标。

24.√[解析]略。

25.×[解析]《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九条规定了学校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的一些学生伤害情形,故本题说法过于绝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