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防排烟规范--新旧规范总结

防排烟规范--新旧规范总结


三、进排风井开口的间距要求
u 3.送风机的进风口不应与排烟风机的出风口设在同一面上。当必须设在同 一面上时,送风机的进风口与排烟风机的出风口应分开布置。竖向布置时, 送风机的进风口应设置在排烟机出风口的下方,其两者边缘最小垂直距离 不应小于6.0m;水平布置时,两者边缘最小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0.0m。
u 11.100m以内的住宅,50m以内的公建及厂房,靠外墙设置、且开窗面积 满足规范要求的防烟楼梯间,当前室采用全敞开的阳台或凹廊 或 前室有 两个不同朝向且各朝向开窗面积均满足规范要求的前室,楼梯间可不做防 烟系统(可以不开窗)
新规:
旧规(消规):
影响:新规明确了不同朝向要分别满足开窗面积要求,老规执行时可按两个朝 向面积合计,新规的开窗面积比老规增加一倍(对内楼梯且想要规避做加压送 风系统时,影响较大)。
50<h≤100
37100~40200
20~32层
22000~27000
表2 楼梯间自然通风,前室、合用前室加压送风的计算风量
风量对比 约1.8~2.3倍 约1.2~1.6倍
新规
旧规
备注
系统负担高度h (m)
24<h≤50
50<h≤100
加压送风量 (m3/h)
42400~44700
45000~48600
风量对比
约1.4~1.6 倍
约1.6~2.0 倍
约1.3~1.4 倍
约1.3~1.4 倍
结论:根据上述对比,不同部位新规加压风量约为旧规的1.5倍 以上,加压风井尺寸需相应加大到2倍以上(包括内衬风管)。
团结 务实 专业 创新
七、直灌式加压送风系统
u 7.建筑高度小于等于 50 m 的建筑,当楼梯间设置加压送风井(管)道确 有困难时,楼梯间可采用直灌式加压送风系统。
规范发布及执行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规范自2018年08月01日 开始执行。从建筑防排烟系统设置的角度,对公共建筑、居住建筑的公共 部分、厂房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团结 务实 专业 创新
一、前室的加压送风井
u 1.当防烟楼梯间采用自然通风系统,而前室、共用前室或合用前室采用机 械加压送风系统时,前室内风井的加压送风口需设置在前室的顶部或正对
新规:
旧规: 加压风机应设置在专用机房内,但
对于设置在室外的风机没具体要求。
新规条文解释:
影响:设置在室外的风机(包括屋顶)也应设置在专用机房内。会对建筑外立 面造成影响,尤其是会对建筑的户型面积造成损失。
团结 务实 专业 创新
四、进排风井开口的间距要求 (案例)
团结 务实 专业 创新
五、禁用土建风井井道
一、前室的加压送风井 (案例)
加压送风口未正对前室入口时,风井内做风管将封口设在前室顶部,风井开间交宽。
团结 务实 专业 创新
二、楼梯间顶部开窗
u 2.采用自然通风的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应在最高部位应设置有效面 积不小于1.0m2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封闭和防 烟楼梯间在顶部必须设置1.0平米的固定外窗。
团结 务实 专业 创新
九、排烟窗设计
u 9.当自然排烟窗设置在外墙上时,排烟窗应在储烟仓以内,但走道、室内 净高不大于3米的区域的自然排烟窗可设在室内净高度的1/2以上。
新规:
旧规:
影响:新规明确开窗的高度限制,且开窗面积要求较大。
团结 务实 专业 创新
十、非机动车库的排烟设计
u 10.非机动车库自然排烟需要5%的开窗面积;如采用机械排烟,排烟量按 不小于90m³/h.㎡计算。
前室入口的墙面上。
新规:
旧规: 无要求。
影响:风井位置正对开在前室的户门,否则需从风井内接管出来在顶部设风 口,影响净高及装修。同时,风井需要宽边开敞。
从风井口接 风管,在顶 部开加压送 风口,风管 约300高, 对净高影响 较大。
加压送风口正对前室入口
加压送风口未正对前室入口
团结 务实 专业 创新
新规:
旧规:
影响:条件如满足,、独立前室里开多个门时的机械加压系统
u 8.当防烟楼梯间采用机械式加压送风系统时,其独立前室有多个门,楼梯 间、独立前室应分别独立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新规:
旧规: 楼梯间加压送风,独立前室可不
设。
影响:当独立前室有多个门时,楼梯间及独立前室均需设置加压送风系统。( 合用前室无论开门数量,必须都做)
新规:
旧规:
影响:进排风井的地面开口位置排布难度加大,地下室出地面风井(机房)布 置需进行相应调整,地下室机房位置选择的难度加大,可能影响车位数量。
团结 务实 专业 创新
三、进排风井开口的间距要求 (案例)
团结 务实 专业 创新
四、进排风井开口的间距要求
u 4.加压风机应设置在专用机房内,包括设在屋顶、首层的加压风机。
新规:
旧规:
需要2%的自然排烟窗,如采用机 械排烟,排烟量按不小于60m³/h.㎡计 算。
影响:在自然通风排烟时,加大了开窗面积(窗地比从2%加大到5%);机械 排烟时,加大了排烟量要求(导致风井和排烟口百叶尺寸加大)。
团结 务实 专业 创新
十、非机动车库的排烟设计 (案例)
团结 务实 专业 创新
团结 务实 专业 创新
新规:
旧规: 无特别要求,一般按计算风量选取
即可。
影响:风机选型风量需加大,加压风井尺寸需加大。
新旧规不同部位加压风量对比
表1 消防电梯前室加压送风的计算风量
新规
旧规
备注
系统负担高度h (m)
加压送风量 (m3/h)
系统负担层数
加压送风量 (m3/h)
24<h≤50
35400~36900
<20层
15000~20000
系统负担层数
加压送风量 (m3/h)
24<h≤50
36100~39200
<20层
25000~30000
50<h≤100
39600~45800
20~32层
35000~40000
表4 防烟楼梯间及合用前室分别加压送风的计算风量
备注
风量对比 约1.3~1.4倍
约1.1倍
新规
旧规
备注
送风部位 楼梯间 合用前室 楼梯间 合用前室
新规:
旧规:自然通风楼梯间仅要求能 采光通风,无具体面积要求。机 械加压送风楼梯间无开窗要求。
影响:简而言之楼梯间顶部最高处都
要做外窗,最高处理解为“顶层的合理 高位”自然排烟时,楼梯间最高部位
需设置有效面积不小于1.0m2的可开 启外窗或开口。
顶层的侧墙 面开窗
顶层最高处设外窗(图中红圈处)
团结 务实 专业 创新
系统负担层数 <20层 20~32层
加压送风量 (m3/h)
22000~27000
28000~32000
风量对比 约1.6~1.9倍 约1.6倍
团结 务实 专业 创新
六、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参数调整
表3 前室不送风,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加压送风的计算风量
新规
旧规
系统负担高度h (m)
加压送风量 (m3/h)
团结 务实 专业 创新
十一、非机动车库的排烟设计 (案例)
分析对象:售楼处挑高8.5m, 挑空区域及周边约200㎡
售楼处一层平面图 售楼处二层平面图
旧规要求:二层挑空区域开窗 4㎡;
新规要求:二层挑空区域开窗 52㎡,距地1.5m处设置一 处启闭器;
团结 务实 专业 创新
十二、楼梯间不做防烟系统时,前室做法
十一、非机动车库的排烟设计
u 11.公共建筑、工业建筑中净空大于6m的场所,其每个防烟分区的排烟量 按表4.6.3选取。
新规:
旧规:
需要2%的自然排烟窗,如采用机 械排烟,排烟量按不小于60m³/h.㎡计 算。
影响:在自然通风排烟时,加大了开窗面积(约比旧规大10倍);机械排烟时 ,加大了排烟量要求(导致风井和排烟口百叶尺寸加大)。
系统负担高 度h(m) 24<h≤50
50<h≤100
加压送风量 系统负担层 加压送风量
(m3/h)

(m3/h)
25300~27500 24800~25800
<20层
16000~20000 12000~16000
27800~32200 26000~28100
20~32层
20000~25000 18000~22000
u 5.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排烟系统,应采用管道送风,不应采用土建风道。
新规:
旧规: 无要求。
影响:土建风道内需内衬铁皮风管,影响土建风道尺寸及施工工序。
团结 务实 专业 创新
五、禁用土建风井井道 (案例)
团结 务实 专业 创新
六、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参数调整
u 6.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设计风量不小于计算风量的1.2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