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厂的回热加热系统
按受热面的布置方式 立式加热器 卧式加热器
2
(一)混合式与表面式加热器比较
(1)热经济性
混合式高
(2)结构
混合式简单
(3)除氧
表面式不可以除氧
(4)回热系统复杂性及可靠度
混合式复杂:水泵、水箱
3
(二)回热系统
1、全表面式加热器回热系统
4
2、全混合式加热器回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系统
5
3、带有两组重力布置方式的混合式加热器回热系统
布置方式:外置式、内置式
pj hj pj+1 hj+1
hwj
hwj+1 hwj+2
hj
hj+1
29
疏水冷却段的加热器示意图
30
下端差(入口端差) ——加装疏水冷却器(段)后, 疏水温度与本级加热器进口水 温之差
tsj twj 1
一般推荐 =5~10℃
31
4.实际系统疏水方式的选择
34
(六)实际机组回热原则性热力系统
回热系统基本连接方式:
(1)一台混合式加热器作为除氧器,将回热加热器 分为高压加热器组和低压加热器组; (2)高压加热器疏水逐级自流进入除氧器 (3)低压加热器疏水逐级自流方式进入凝汽器热井 或在末级或次末级加热器采用疏水泵将疏水打入加热 器出口水管道中。 • 回热抽汽过热度较小时不宜采用蒸汽冷却器;
39
3)化学除氧优点:能彻底除氧 缺点:不能除去其他气体,价格较 贵,还会生成盐类 故在电厂中较少单独采用化学除氧的方法 2、物理除氧 ——借物理手段将水中溶解氧和其他气体除掉, 且在水中无任何残留物质 在热力发电厂,热力除氧法是主要的除氧方法
21
图2-13 内置蒸汽冷却器单级串联
内置式蒸汽冷却器单级串联
22
外置式蒸汽冷却器连接方式
(a)单级并联;(b)单级串联;(c)与主水流分流两级并联;(d)与主水流串联 23 两级并联;(e)先j+1级,后j级的两级串联;(f)先j级,后j+1级的两级串联
4、外置式蒸汽冷却器连接方式比较
(1)串联连接
a
A, m2
pj
a 1 b
twj+1
2
twj
tsj 1)twj不变,tsj ↓ ,回热抽气压力↓ ,Xr ↑,热经济性变好 2)tsj不变,twj ↑,其结果是减小了压力较高的回热抽气做功比而 15 增加了压力较低的回热抽汽做功比,热经济性改善。
表面式加热器端差的选择
端差与换热面积的关系:
缺点:造价高 分析:锅炉:tfw ↑ , Δ Tb和Δ er ↓ 换热器:hj ↓, Δ Tr 和Δ er ↓ , Δ Qc ↓,η
i
20
↑
3、蒸汽冷却器的连接方式
水侧连接方式:
(1)内置式蒸汽冷却器:
串联连接(顺序连接) (2)外置式蒸汽冷却器: 串联连接:全部给水流经冷却器 并联连接:只有一部分给水进入冷却器
• 小机组不宜采用蒸汽冷却器和疏水冷却器
35
§2-3、给水除氧及除氧器
一、给水除氧的必要性
1、给水:补充水和主凝结水
补充水:本身含有大量溶解的气体,如O2,CO2等.
主凝结水:在凝汽器或真空条件下工作的低压加热器 和管道时,空气通过不严密处渗入到主凝结水。
2、危害:在高温下 O2对钢铁构成的热力设备及管道 会产生较强的腐蚀; 而CO2将加剧腐蚀;
第二章 发电厂的回热加热系统
• 回热加热器的型式
• 表面式加热器及系统的热经济性
• 给水除氧及除氧器
• 除氧器的运行及其热经济性分析
• 汽轮机组原则性热力系统计算
1
§2-1 回热加热器的型式
回热循环 —— 由回热加热器、回热抽汽管道、水管道、 疏水管道组成的一个加热系统
类型 按内部汽、水接触方式的不同 混合式加热器:汽水直接接触 表面式加热器:汽水不接触,通过金属壁面换热
2、混合式加热器结构
除氧器 分类:卧式、立式
汽水混合 物出口 凝结水 蒸汽 进口 入口
凝结水 出口
13
加热蒸汽进口
凝结水进口
1-加热蒸汽进口;2-凝结 水进口;3-轴封来汽;4除氧器余汽;5-3号加热 器和热网加热器的余汽; 6-热网加热器来疏水;73号加热器疏水;8-排往 凝汽器的事故疏水管;9凝结水出口;10-来自电 动、汽动给水泵轴封的水; 11-止回阀的排水;12-汽、 气混合物出口;13-水联 箱;14-配水管;15-淋水 盘;16-水平隔板;17-止 回阀;18-平衡管
优点:进水温度高,换热温差小,火用损小; 缺点:给水全部流经冷却器,给水系统阻力大, 泵功消耗多
(2)并联连接
优点:给水系统阻力小,泵功消耗少 缺点:进水温度小,换热温差大,火用损大; 回热抽汽做功少,热经济性稍差
24
• 蒸汽冷却器是提高大容量、高参数机组热经济性 的有效措施 • 进口机组多采用内置式蒸汽冷却段,设置的条件: 在机组满负荷时,蒸汽的过热度≥83℃,抽汽压 力≥1.034Mpa,流动阻力≤0.034Mpa,加热器端 差在0~-1.7℃,冷却段出口蒸汽的过热度≥30 ℃ • 大多数的高压加热器均满足这些条件,而低压加 热器采用蒸汽冷却器很少
14
凝结水出口
(一)表面式加热器的端差
1——加热蒸汽
§2-2、表面式加热器及系统的热经济性 t, °
1 C 2 b Δt
2——汽测压力 pj 下的饱和状态 tsj ——疏水温度 twj+1 ——进入加热器的凝结水温度 twj——离开加热器的凝结水温度 ——端差: = tsj – twj 分析: ↓ ,热经济性↑
(b)
19 (a) 内置式; (b) 外置式,SC2与主水流并联;(c) 外置式,SC2与主水流串联
(1)内置式蒸汽冷却器(过热蒸汽冷却段)
优点:简单,投资小
缺点:冷却段面积小,只能提高本级出口水温,热经济性 改善小,提高0.15% ~ 0.20% (2)外置式蒸汽冷却器
优点:减少本级端差,提高最终给口水温度;换热面积大, 热经济性可提高0.3% ~ 0.5%;布置方式灵活
p j p j pj
影响因素:蒸汽流速、局部阻力 一般pj不大于抽汽压力pj的10%
p j 1
pj p j pj
twj+1 j+1
twj j
大容量机组取4%~6%
分析: pj ↑ , pj’、tsj ↓,则twj ↓, 压力较高的抽气量↑ ,本级抽气量↓, Xr ↓,则热经济性↓ tsj
17
(三)蒸汽冷却器及其热经济性分析
必要性:高参数,大容量机组的发展和再热的采用,较大提高了 中、低压缸部分回热抽汽的过热度,使再热后各级回热汽水换热 温差增大,不可逆损失加大,削弱了回热的效果
1、蒸汽冷却器作用
• ↓回热加热器内汽水换热的不可逆损失
• ↑加热器出口水温,↓端差,↑热经济性 2、蒸汽冷却器类型 内置式蒸汽冷却器:与加热器本体合成一体 (过热蒸汽冷却段) 外置式蒸汽冷却器:具有独立的加热器外壳,布置灵活 18
1、化学除氧:加入化学药剂,使水中溶解氧与它产生化 学反应生成无腐蚀的稳定化合物,达到除氧目的。 1)方法一:大机组应用较广的是在给水中加联胺N2H4
N2H4+O2→N2↑+2H2O (除氧)
3N2H4→ N2↑+4NH3 NH3+H2O→NH4OH
加热
(提高pH值)
优点:N2和H2O 对热力设备的运行无害处; N2H4可将Fe2O3还原为Fe3O4 或Fe,将CuO还原 为Cu2O或Cu,防止锅炉内结铁垢和铜垢 38
水中所有不凝结性气体使传热恶化,热阻增加。
36
3、国标GB溶解氧的指标:
过热蒸汽压力为5.8MPa及以下,给水溶解氧应 小于或等于15μg/L;
过热蒸汽压力为5.9MPa及以上,给水溶解氧应 小于或等于7μg/L; 对亚临界和超临界压力的直流锅炉,要求给水彻 底除氧
37
二、给水除氧的方法: 化学除氧和物理除氧
pj-1 Dj-1 pj Dj
pj+1 Dj+1
pj-1 Dj-1
pj Dj
b a
pj+1 Dj+1
hwj-1
hwj-1
28
hj
3、疏水冷却器的设置
目的:减少疏水逐级自流排挤低压抽汽所引起的附加冷源 热损失或因疏水压力降产生热能贬值带来的火用损; 降低疏水经节流后产生蒸汽形成两相流的可能性 对高加来说,可降低除氧器自生沸腾的可能性
6
4、高、低加热器为表面式的系统
7
5、全部低压加热器为混合式的系统
p5
pc p7
p4
p6
p1 p2 p3
8
6、带有部分混合式低压加热器的热力系统
1 2 3 4
H4 5 6
7
8 H8 SG
1
C
H1
H2
H3
H5
H6
H7
SG
2
至C 9
(四)加热器的结构
1、表面式加热器
疏水 —— 表面式加热器中加热蒸汽在管外冲刷放 热后的凝结水
27
2.两种疏水方式的热经济性分析
热量法: 考虑对高一级与低一级抽汽量的影响;
做功能力法:考虑换热温差和相应的火用损变化 (1)疏水泵方式 疏水与主水流混合后,↓端差,↑热经济性 (2)疏水逐级自流方式
j级疏水进入j+1级,使j-1级进口水温比疏水泵方式低, 水在其中Δ hwj-1 和Dj-1 增加。而在j+1级因疏水热量的进 入,排挤了部分低压回热抽气,使Dj+1减少 高一级抽汽量↑,低一级抽汽量↓,↓热经济性
25
(四)表面式加热器的疏水方式及热经济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