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绣的针法

苏绣的针法

传统的针法及其运用一、直绣直绣是指用直线条从一边到另一边直接乡成形体的绣法。

不论是竖直、斜直或都是横直都属于直绣。

这种绣法可以认为是最先产生的绣法。

直绣包括直针、缠针两种。

其做法很简单,后起的许多针法都根源于此。

1.直针完全用垂直线绣成形体,线路起落针全在边缘,全是平行排比,边口齐整。

配色是一个单位一种色线,没有和色。

针脚太长的地方就加线钉住,后来就演变成铺针加刻的针法了。

2.缠针是用斜行的短线条缠绕着形体绣作,由这边起针到那边落针,方向是一致的。

针迹要匀密,边口要齐整,如果线纹乱,针口毛,则不足取。

这种针法绣小型花叶和枝干可以采用,但只宜于单一色的形体,如一瓣花,一片叶有色调深浅的就不大适用。

绣细花瓣以彩不复杂,如菊花之类以及绣字是适宜的。

初学刺绣以及普通绣鞋面花之类的多用此法。

在手上、手绷上都可以绣,所以会绣的人也最多。

二、盘针盘针是表现弯曲形体的针法。

它包括切针、接针、滚针、旋针四种。

其中,切针产生最早,以后发展到旋针。

1.切针切针也叫刺针。

针与针相连而刺,第二针须接第一针的原眼起针,针迹要细如鱼籽,所谓“一芝麻三针”,就在于此。

这种针法在缝纫中是常用的。

它可以绣曲线。

过去开脸多用这种方法。

由于它不能藏去针脚,多作辅助针法。

2.接针直针线条可以拉长,但因太长线松而会抛起。

切针可以延长线条。

但会露出针脚。

它之所以产生,就是由于它既容易藏去针脚,又可以随意接长。

它是以第二针紧接第一针尾的里面接连着绣的,针迹长短相等匀称。

它的用途是绣线条,绣马鬃、松针、水草、花须和绣字等。

用短针接绣曲线也是适宜的。

3.滚针滚针也叫曲针,针针逼紧而绣。

第二针插入第一针中偏前些,紧逼其线,把针脚藏在线下,第三针接第一针针尾偏前些,下面以此类推。

除第一针外,其余的起落针全要在绷子上面,一手拉起原来的线条,藏去起落针脚。

绣成后,犹如一笔写成,不露针迹,并且粗细如一整齐。

粗的用全根线。

细的用劈线。

4.旋针旋针是用接针或者滚针的方法盘旋而绣的一种针法。

绣的时候,顺着形体迴旋的纹路用短针盘针,匀密而不露针脚。

如果绣仕女的发髻、卷曲的树木、蜿蜒的龙蛇、涡漩的波浪和蓬松卷曲的毛发,都可用这种针法。

沈寿刻绣用散整针作为旋针的内容,并且运用它绣人像。

也是对旋针这一针法的充实。

三、套针套针始于唐代,盛行于宁代,至明代的露香园顾绣,清代的沈寿时,就进一步发展了。

套针流传很广,是苏绣的主要针法。

套针的基本方法有单套、双套二种,在苏绣中另有木梳套、集套、扁毛套和活毛套等。

1.单套单套又名平套。

其绣法是:第一批从边上起针,边品齐整;第二批在第一批中落针,第一批需留一线空隙,以容第二批之针;第三批需转入第一批尾一厘许,尔后留第四批针的空隙;第四批又接入第二批尾一厘许……;其后,依此类推。

先批后批,鳞次相覆,犬牙交错,边尽处,针口仍需齐整,在分的地方留一水路。

也有的在轮廓边缘滚一圈叠住,不留水路。

2.双套双套的绣法与单套的乡法相同,只是比单套套得深,批数短。

它以第四批和第一批相接,即第二批接入第一批四分之三处,第三批接入第一批四分之二处,第四批接入第一批四分之一处。

3.木梳套木梳套的绣法和单套相同,但比单套松稀。

它是在第一批出边后,第二批在第一批一半处落针的,第隔一线套一针,第二批接入第一批尾的一厘许,在第二批留下的空隙中来入。

每批的长短相等。

用这种针法绣的东西比较粗,是套针中最差的一种,为绣日用品、花卉所用。

4.集套集套的绣法也如单套,但外口的第一批针多,绣一批少一批针数,批批藏短针。

绣到最后,周围的线路全集中在一个眼中,一批一批相覆,犹如单套。

这种绣法多用来乡日用品花瓣和圆形物体。

5.扁毛套扁毛套是绣鸟毛的套法,也就是绣片毛的套法。

其方法是:根据片毛的纹路进行套绣,套法和双套相同,只是线条略有长短。

因此,也有人称它为“长短套”。

6.活毛套活毛套是绣走兽用的针法。

其套法有两种:一种是先平绣三针,然后在第三针上加上一针交叉针。

这种绣法有一定规律,都是一组一组绣上去的。

第二种是里面紧,外面带有放射形,由外向内绣,第二批套上的线覆在前一批的一半处落针,按照动物的形状转势。

也有用两种绣法一起绣的。

边缘用第一种,里面用第二种。

活后套也可用来绣鸟的绒毛。

四、擞和针擞和针,又称长针。

这种针法是长短针参错互用的,后针从前针的中间羼出,边口不齐,有调色和顺的长处,可用来绣仿真形象。

由内向外绣,带有放射形象,色彩比较调和,形象活泼,绣大幅颇为富丽。

五、抢针抢针,又叫戗针,是用短直针顺着形体的姿态,以后针继前针,一批一批地抢上去的针法。

可以说,这种针法是直针的发展。

其配色是把深浅分成批数,一批一批地逐渐使其匀接,按照配色的难易来看,这种针法可能产生在套针之前。

它要求批批匀挣,针口齐整。

六、平金1.平金平金是用金银线代替丝线的绣法。

其方法:先用金线或银线平铺在绣地上面,再以丝线短针扎上,每针距离一分到一分半,依所绣纹样而迴旋填满,有二、三排的,也有多排的。

扎的线要对花如十字纹,如同扎鞋底花纹。

2.钉线钉线是一种特制的细色线代替金线的绣法。

这种色线叫棕线,也叫包根线。

其绣法和平金相仿,因为它的线色多,能绣的物体也比平金广得多。

日用品常用这种方法绣制。

七、散错针散错针以多种针法变化运用,达到阴阳浓淡适度,力求所绣的开化逼真。

有如散整针、虚实针之类。

还有乱针,因其线路交错重叠,所以也归入此类。

1.散整针散整针是套针、施针、接针、长短针兼用的混合针法。

绣时,需视实际需要而采用,如绣云烟,浓处用套针细线,是整针;淡处曲处用接针、长短针和施针;极淡处用稀针;用更细的线,则是散针。

2.虚实针虚实针是虚、实并用、以实形虚的针法。

例如,绣铅笔画的人面。

按光线明暗的部位,用旋针及纵横参错的短针绣,针眼不覆,针迹不露。

印堂、颔下(颏下、颈上),耳孔、背光的阴暗面,纵横参错的实针,以显示光线的阴暗面,面额、眉睫中间,眼珠,颧颊、鼻梁、鼻端、耳边、耳垂、唇、颏(颊下)、颔等背光的阳面,用短针、稀针渐至于虚,以显阳光的明亮。

针愈稀,线愈淡,乃至于不锈的地方与绣地同,这就是虚实针。

又如,绣笃笔画的山水,象斧劈的石,平远的水,在着墨处皆用密针深色,不着墨处则用虚针淡色。

虚实针里面有两种针法:一种是参差针,一种是虚针。

3.乱针这种针法是不规则地用针用线,用长短色线交叉重叠成形,先以混合色线为底,再叉叠其他色线,根据底色来调和,叉叠次数不拘,直到形似为止。

乱针虽是不规则的针法,但所有错综搀合的线条组织需直斜横斜地交叉,不用垂直或水平的线条交叉,以免形成方块的感觉。

乱针绣重在色彩光线的表现,因此,要掌握施用色线后的效果。

乱堆滥叠,就容易芜杂乏味。

乱针与虚实针不同的地方是虚实针用纵横参差的短针,是局部应用,而乱针则是用错综挽合的长短针,是全部施用。

因为它边缘不齐整,空间需配合绣满,针脚又粗松,所以只适宜于描、照片、油画等图像。

八、编绣编绣是一种类似编织的绣法。

它包括戳纱、打点、铺绒、网绣、夹锦、十字桃花、绒线绣等。

这些针法都适用于绣图案花纹,所以也可将它们称为“图案绣”。

1.戳纱戳纱也叫穿纱,早就流行,是由直针直接变化来的。

古代士大夫的礼服上的补服,多半是用这种方法绣制的。

尤其是民间婚嫁所用的枕头,发禄袋,门帘、头镜罩等奩具装饰品,用得更多。

过去,因为用纱做绣地,所以称之为“戳纱”。

不过,也有用罗做绣地的,因此,人们又称它为挑罗。

经改良后,已经不限于用纱和罗做绣地了。

戳纱这种针法已经成为绣制图案的主要针法。

2.打点打点,也叫斜一丝和一丝串,是一种扣绕法的戳纱。

过去,这种绣法多用于妇女礼服的衣襟、衣袖、手担包等上的图纹现在已经用于双面绣等艺术欣赏品。

打点的绣法是:以三丝罗为地,用线在罗的十字纹上扣一针。

但也可以用纱或比较粗的布为地。

绣制时,罗孔需要显出,有线的地方的纱孔也要有一定的微隙。

接线的地方不能打结,以免堵塞。

只可以在组长地十字纺中来回穿扣一、二道。

如果要接结则要细而紧,使其不露节痕。

线用绒线、花线都可以,色彩依画稿配用。

3.铺绒铺绒,又叫别绒,也就是挑花,它的戳纱的编织法类似。

过去,民间婚嫁用的香袋、名片盒、童帽、鞋面等上面的图纹,用这种绣法的很多。

绣料是用细密的绫缎生丝和绒。

绣日用品,如枕套、桌布之类可以用竹布、丝线和绒。

其绣法:先在准备挑花的界内,用白生丝作经线,每丝相距半分或三分之一分、四分之一分,排列必须十分均匀。

然后用绒做纬线,算好丝数编,哪条丝应压在绒下,都应当算好。

其向上露出的生丝,就是挑出所组成的花纹。

4.网绣网绣的绣法和其它绣法不同,是用网状组织的形状来做绣的图样的,用并行线与另一组并行线交叉成的各种形状。

网绣是一种古老的绣法。

过去流行在农村时,人们多半用它来绣围裙、鞋边、衣边、带头等。

城市里也有用它绣包袋小品的,绣人物衣服上的碎景也有采用的。

明朝绣品中类似这样的做法是常见的。

但因过去变化的方法少,很少被人重视。

这种绣法有人称为“网绣”有人称为“衣褶”。

苗族人则称为“扳花”。

总之,取名不一,实际上网状图案组织的变化是多式多样的。

随着图案纹样的发展,已经加以改良应用,品种很多,并统一定名为“网乡”。

用它在空白的绣面上补地,简便而又美观。

5.夹锦这种绣法不同于网绣,有空眼,而且是真满的。

它可以在果实之类的图样内织出多种图案纹样。

其绣法是:先在纹界内打好方形、三角形、菱形等形状的格子,再硕着各边线纵横一批一批地镶进线条,向里做进或两边夹做,做到填满为止。

最后一批线条需在尖处打点打牢。

6.十字挑花十字挑花又叫拉梭。

这种挑花与戳纱中的扣绕法相似。

不过,扣绕法是斜一丝,而十字挑花是扣十字,用无数十字鳞列组成各种图案。

挑十字也要数丝,取丝必须看用十字粗细而定多少,但所取丝数必须为单数。

在一种纹样内,要表现深密的地方,既可以用双纹,也可以用排数多寡表现宽狭。

十字可以随势交叉,也可以用单线不挑十字表现细处。

这种针法能够连锁组成种种变形图案和花边,既而用,又美观,所以流行很广。

其绣地用布料,一色绣或多色线都可以应用。

7.绒线绣绒线绣也和戳纱中的扣绕法相似。

它以粗麻布为地,以手绒线代替花线。

因为手绒线色不易褪,反光比花线小,所以它具有独特风格。

其绣法:主要用打点针法。

但也可以用戳纱的其它方法,利用数格取布丝的多寡和方向的力也需均匀。

力不匀则籽不匀:重者籽大,轻者籽小,或者是肥瘦不均。

因而籽必须匀密,不可露底。

这是绣者应该切记的。

过去配色,乡花卉、翎毛、石木常用这种针法。

绣时,先从边框打起,然后依次排比向里。

但只能绣图案式的纹样。

九、绕绣这是一种针线相绕、扣结成绣的针法。

打籽、拉起爆子、扣绣、辫子股和鸡毛针,都属于这一类。

1.打籽打籽是苏绣传统针法之一。

可以用它绣花蕊,也可以独立地绣图案画。

由于每个籽粒细小,组织方便,所以在刺绣中也是一种常用的针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