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五味子的功效和作用

中药五味子的功效和作用

中药五味子的功效和作用
中药五味子的功效和作用
五味子一般分南五味子和北五味子,两者皆可药用。

而且功效显著。

五味子具有敛肺、涩精、滋肾,生津,收汗等主要功效
中医讲其可敛肺止咳,可用于肺肾两虚之虚咳、气喘,常与补肾药合用;
也可用于治疗遗精、久泻、阴液不足之口干渴、盗汗等症;凡一切气血耗散之休克、虚脱,皆可配补药用之。

五味子含有丰富的有机酸、维生素、类黄酮、植物固醇及木酚素,是少数兼具精、气、神三大补益的药材之一;五味子对五神经系统各级中枢均有兴奋作用,对呼吸系统也有兴奋作用,所以可用于镇咳和祛痰;因木酚素具有强效复原作用所以五味子也可减低疲身体的劳感等。

五味子除了可降低血压之外,还有利胆、降低血清转氨酶等功效;
五味子适应原样作用与人参相似;五味子能增强身体对非特异性刺激的防御能力;
增加细胞免疫功能,使脑、肝、脾脏sod活性明显增强,故具有提高免疫,抗氧化、抗衰老之功效。

五味子还有很好的抑菌作用,对常见的金色葡萄球菌、肺炎
杆菌、肠道沙门氏菌、绿脓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可以说是作用多多的一种药材。

虽然五味子用来泡水喝可降血压、降血脂,但其对胃有伤害,所以不宜长期饮用,一般喝一段时间需停一段时间再接着喝。

五味子还可以泡酒,用五味子泡的酒具有保护人体五脏-心、肝、脾、肺、肾的作用。

常饮用可增强人体的免疫能力。

但不可连续饮用,要合理安排饮用时间方可起到保健的作用。

五味子的禁忌:
1、中医讲外有表邪,内有实热,或咳嗽初起、痧疹初发者要忌服。

2、《本草正》讲:感寒初嗽当忌,恐其敛束不散。

肝旺吞酸当忌,恐其助木伤土。

3、《本草经疏》也说:痧疹初发及一切停饮,肝家有动气,肺家有实热,应用黄芩泻热者,皆禁用。

现代临床发现五味子无明显毒性,但是个别病人服药后胃部有烧灼,泛酸及胃痛。

有报导称有人服五味子曾引起窦性心速异常,临床表现为心慌气短,胸部憋闷,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伴定性早博,经过急救方有所缓解。

另外还有人因煎服致呼吸抑制。

所以长期使用者要注意使用的时间上不要连续。

要用一段时间停一段时间才好。

中药五味子的各家论述
1.孙思邈:五月常服五味子以补五脏气。

遇夏月季夏之间,
困乏无力,无气以动,与黄芪、人参、麦门冬,少加黄檗煎汤服,使人精神顿加,两足筋力涌出。

生用。

六月常服五味子,以益肺金之气,在上则滋源,在下则补肾。

2.《本草衍义》:五味子,《本经》言温,今食之多致虚热,小儿益甚。

《药性论》以谓除热气,《日华子》又谓暖水脏,又曰除烦热。

后学至此多惑。

今既用主治肺虚寒,则更不取除烦热之说。

补下药亦用之。

入药生曝不去子。

3.《注解伤寒论》:《内经》曰,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

芍药、五味子之酸,以收逆气而安肺。

4.《用药心法》:(五味子)收肺气,补气不足,升也。

酸以收逆气,肺寒气逆,则以此药与干姜同用治之。

5.《本草衍义补遗》:五味子,今谓五味,实所未晓,以其大能收肺气,宜其有补肾之功,收肺气非除热乎?补肾非暖水脏乎?食之多致虚热,盖收肾之骤也,何惑之有?火热嗽必用之。

6.《丹溪心法》:黄昏嗽者,是火气浮于肺,不宜用凉药,宜五味子、五倍子敛而降之。

7.《本草会编》:五味治喘嗽,须分南北。

生津液止渴,润肺,补肾,劳嗽,宜用北者;风寒在肺,宜用南者。

8.《纲目》:五味子,入补药熟用,入嗽药生用。

五味子酸咸入肝而补肾,辛苦入心而补肺,甘入中宫益脾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