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表示寓言故事的成语5个

表示寓言故事的成语5个

表示寓言故事的成语5个
表示寓言故事的成语庸人自扰
唐睿(ruì)宗时,有个叫陆象先的人。

他为人宽容,才学很高,办事干练,素有威名。

有一年,陆象先出任益州剑南道按察使。

到任后,对百姓十分宽厚仁慈。

即使对于犯罪的人,也不轻易动刑,而是讲道理以德服人。

他的助手司马韦劝他说:你应该用严厉的刑罚建立自己的威望。

不然,这里的百姓就会轻慢你,就没有人怕你了!陆象先听了,摇摇头说:老百姓的事情在于道德教化和治理,只要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他们便会服从你,谁说只有用严刑才能树立自己的威望呢?又有一次,一个小吏犯了错,陆象先只是批评了他一顿,劝他以后不要重犯。

而一个属下认为处理太轻,应该用棍子重重责打那个小吏一顿。

陆象先严肃地对他说:人情都是相通的。

我责备了他,他难道会不理解我的话吗?他是你的手下,他犯了罪你也有责任,如果一定要用刑的话,是不是应该先从你开始呀?这么一来,那个属下不敢说话了,满脸羞惭地退了下去。

陆象先曾多次说:天下本自无事,只是庸人扰之,始为繁耳。

意思是说,天下本来没有什么难事,只是由于一些平庸无能之辈不会处理,结果才把事情弄复杂、搞麻烦了。

后来人们就用庸人自扰泛指本来没有问题而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

表示寓言故事的成语画地为牢
打柴的武吉是一个孝子。

一天他到西岐城来卖柴。

在南门,正赶上文王车驾路过。

由于市井道窄,将柴担换肩时不知塌了一头,翻转扁担时把守门的军士王相耳门上打了一下,当即就打死了,被拿住来见文王。

文王说:武吉既打死王相,理当抵命。

命在南门地上画个圈做牢房,竖了根木头做狱吏,将武吉关了起来。

三天后,大夫散宜生路过南门,见武吉悲声痛哭,问他:杀人偿命,理所当然。

你为什么要哭呢?武吉说:小人母亲七十岁了,她只
有我一个孩子,小人也没有妻子,母老孤身,怕要被饿死了!散宜生
入城进殿来见文王,说:不如先放武吉回家,等他办完赡养母亲的
后事,再来抵偿王相之命。

不知如何?文王准了,就让武吉回家去了。

画地为牢比喻只许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

表示寓言故事的成语愚公移山
在《列子.汤问》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传说很久以前,在冀州以南、河阳以北有两座大山,一座是太行山,一座是王屋山,山势雄伟,方圆七百余里。

在山的北面,住着一个叫愚公的老汉,头发胡
须都已经白了。

他家的大门,正好面对着这两座大山,出门办事每
次都要绕好远的路才行,非常不方便。

愚公很是烦恼,他下决心要
带领着全家老小,把这两座大山挖掉。

于是他们就一起干开了,挖
下的泥土石块,他们就运到渤海边上去扔掉,他们干得非常投入,
一年四季很少回家休息。

在黄河边上住着一个老汉,因为他很精明,大家称呼他智叟。

智叟劝愚公说:你这个人可真傻,这么大岁数了,还能活几天?怎么可能搬动这么大的两座山呢?愚公却说:我看你呀,比我还傻呢。

不错,我是老了,活不了几年了,可我死了还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孙子又会生儿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可
这两座山却不会增高了,我们总有一天会把它挖平的!
后来,愚公挖山的事让上天知道了,他被愚公的顽强精神所感动,派了大力神下凡,把两座山背走了。

从此以后,冀州和汉水的南面,就再也没有高山阻挡了。

现在常用愚公移山来比喻做事有顽强的毅力,不怕困难,坚持到底。

移,移动。

表示寓言故事的成语望洋兴叹
有一年,秋雨使所有的河流暴涨,百川都汇进了黄河,黄河变得更加汹涌而宽阔,两岸与河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分辨不清。

于是黄
河河神洋洋自得,认为自己就是天下最大的了。

他顺流而下,一直
来到北海。

他向东望去,却看不到北海的边际。

于是河神收起了得
意洋洋的表情,望着汪洋大海对北海海神感叹道:原先我自高自大,以为谁都比不上自己,今天我看到你这样广大,无边无际,今天我
要不来这里,我永远都不会知道自己的无知。

北海海神说:我在天地间也只是大山里的一个小石头,四海在天地间也就是粮仓中的一粒米,我又有什么广大的呢?
望洋兴叹比喻因为自己力量太小而感到无可奈何。

表示寓言故事的成语饮鸩止渴
东汉的霍諝,从小就很有胆识。

他十五岁时,他舅舅宋光由于秉公执法,得罪了一些权贵,被他们诬告篡改诏书,关進了监狱。


諝知道舅舅为人正直,不可能干这种事,就给大将军梁商写信,为
舅舅辩白。

信中说:宋光身为州郡的长官,一向奉公守法,以便更
好地为朝廷效力。

他怎么会冒着死罪去篡改诏书呢?这不就是人为了
充饥去吃附子(一种草药,有剧毒),为了解渴去饮鸩(鸩的羽毛泡过的毒酒)一样吗?如果这样的话,还没有進入肠胃,到了咽喉处就已
经断气了。

他怎么可能这样做呢?梁商读了信,觉得说得有道理,把
信拿给皇上看。

不久,宋光被无罪释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