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凭箜篌引_李贺PPT
•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 起,中国音乐工作者 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 作,根据古书记载和 保存下来的古代壁画 的图形,设计试制了 几种类型的箜篌,但 存在着许多不足,没 有推广和流传开来。 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 代初,一种新型箜篌 --雁柱箜篌被研制 出来。它的结构比较 完善、科学,音响具 有民族特点,因而被 推广用于音乐实践。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 乐声传到天上,正在补天的女娲听得 入了迷,竟然忘记了自己的职守,结 果石破天惊,秋雨倾泻。 • 一个“逗”字,把音乐的强大魅力和 上述奇瑰的景象紧紧联系起来了。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 那美妙绝伦的乐声传入神山,神妪也为之 感动不已;乐声感物至深,致使“老鱼跳 波瘦蛟舞”。 • 老鱼和瘦蛟本来羸弱乏力,行动艰难,现 在竟然伴随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这种 出其不意的形象描写,使那无形美妙的箜 篌声浮雕般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了。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 成天伐桂、劳累不堪的吴刚倚着桂树,久 久地立在那儿,竟忘了睡眠; • 玉兔蹲伏一旁,任凭深夜的露水不停洒落 在身上,把毛衣浸湿,也不肯离去。 • 这些饱含感情的优美形象,深深印在读者 心中,幽深渺远,逗人情思,发人联想。
思 考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充满浪漫主 义色彩。诗人是怎样表现“箜篌”演奏 出来的优美音乐的?
• 『竖箜篌』 • 东汉之时,由波斯 (今伊朗)传入我 国一种角形竖琴, 也称箜篌。为避免 与汉族的箜篌混同, 称竖箜篌,或“胡 箜篌”。
• 『凤首箜篌』
• 凤首箜篌在东 晋时自印度传入中 原,明代后失传。
•
凤首箜篌东晋 初由印度经中亚传 入我国,晋曹毗 《箜篌赋》描绘为 “龙身凤形,连翻 窈窕,缨以金彩, 络以翠藻”。可知 其是以凤首为饰而 得名。
李贺
作者简介
• 李贺,唐代诗人,字长吉,生于福昌(今河南 宜阳)昌谷,后世称李昌谷。家境没落,青少 年时,才华出众,名动京师,父名晋肃,因避 父讳(晋、进同音),终不得登第。一生愁苦 抑郁,体弱多病,只做过3年奉礼郎,李贺年少 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一 生抑郁,于是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 卒时仅27岁,后人称其为“诗鬼”。 • 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时期的一个代表者,他继 承浪漫主义的创作精神,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新 颖诡异的语言,表现出幽奇神秘的意境。
小 结
①正面比喻写琴声: 纤柔甜润如热恋中青年男女的娓娓私语。 高亢昂扬如英勇的战士奔赴杀敌的战场。 轻盈飘逸如蓝天上的白云微风中的柳絮。 热闹喧嚣得像一群鸟儿栖集在一棵树上。 群音中一声独起像一只凤凰在引颈领唱。 愈转愈高的孤凤长鸣就像攀岩已到绝顶。 瞬间的急速下降如同悬崖撒手直落深谷。 ②侧面渲染写感受: 自己空长了两只不懂得音乐的耳朵。 一窍不通竟也被音乐激动得坐立不安。 最后被琴声感动得泪雨滂沱沾湿衣裳。
品 一 品
2、注意诗歌层次,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3、我们鉴赏诗歌时要关注诗歌意象。 请找出诗中的意象并谈谈诗人是如 何描写“箜篌”演奏出来的美妙音乐 的。 (提示:可从大自然的静物、动物、 传说中的神人等考虑。)
鉴赏与品味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 “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 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收到一箭双雕 的功效。 • “高秋”一语,除了写物亦即写人表 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气 爽”的意思,与“深秋”、“暮秋” 之类相比。 • 诗人故意避开无形无色、难以捉摸的 主体(箜篌声),从客体(“空山凝 云”之类)落笔,以实写虚,亦真亦 幻,极富表现力。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流泉水下滩。 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琵琶行》节选
李凭箜篌引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弦动紫皇。
• 长安十二道城门前的冷气寒光,全被箜篌声所消 融。其实,冷气寒光是无法消融的,因为人们陶 醉在他那美妙的弦歌声中,以致连深秋时节的寒 冷也感觉不到了。 • “紫皇”是双关语,兼指天帝和当时的皇帝。 诗人不用“君王”而用“紫皇”,是一种巧妙的 过渡手法,承上启下,比较自然地把诗歌的意境 由人世扩大到仙府。
为什么先交代乐声后写人物呢?
• 前四句,诗人故意突破按顺序交待 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另 作精心安排,先写琴,写声,然后 写人。这样,突出了乐声,有着先 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而众弦齐鸣, 嘈嘈杂杂,仿佛玉碎山崩;时而又一弦独 响,宛如凤凰鸣叫,声振林木。 • “芙蓉句”以形写声,诗人用“芙蓉泣露” 摹写琴声的悲抑,而以“香兰笑”显示琴 声的欢快,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 这种表现方法,真有形神兼备之妙。
解 题
李凭: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 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 立马迎”,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 的热情赞赏。
引:一种古代诗歌体 裁,篇幅较长音节、格律 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 言、七言、杂言。
背景
• 此诗大约作于元和六年,当时李贺在京城 长安,任奉礼郎。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 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 王侯将相立马迎”。他的精湛技艺,受到 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 李贺此篇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 力很强。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 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 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 。
李 凭 箜 篌 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湘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弦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1、诵读过程中不懂的语句可参照课文 解释,也可同学间互相探讨。
要点提示: (1)主要运用侧面烘托手法,通过描 摹音乐效果来衬托音乐本身。 (2)运用化无形为有形的通感手法和 夸张手法。 (3)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驰骋 自由的想像力,通过瑰丽的神话世界 来表现音乐的世界。
小 结
南朝有一则著名的讲经传 说:云光法师讲经,感动了上 天,天上的鲜花纷纷坠落。李 凭弹奏箜篌就有这样美妙的效 果,通过李凭的生花妙笔,表 现出音乐繁花似锦、万物动容 的“天花乱坠”之感。诗人重 要是从正面和侧面两个角度来 写琴声,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 优美的弦歌声一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 然为之凝滞;善于鼓瑟的湘娥与素女,也被这 乐声触动了愁怀,潸然泪下。 • “空山”句移情于物,把云写成具有人的听觉 功能和思想感情。它和下面的“江娥”句互相 配合,极力烘托箜篌声神奇美妙,具有“惊天 地,泣鬼神”的魅力。 • 点出演奏者的名姓,并且交代了演奏的地点。
• 箜篌(kōng hóu)是十分古老的弹弦乐器,最
初称“坎侯”或“空侯”,文献中有“卧箜篌、竖 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 箜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音域宽广、音色柔 美清澈,表现力强。古代除宫廷雅乐使用外,在民 间也广泛流传。在中国盛唐(618-907)时期, 随着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箜篌演奏艺术也达到了 相当高的水平,也就是在这个时期,中国古代的箜 篌先后传入日本、朝鲜等邻国。在日本东良大寺的 寺院中,至今还保存着两架唐代箜篌残品。但是, 这种古老的乐器,从十四世纪后期便不再流行,以 致慢慢消失了,人们只能在以前的壁画和浮雕上看 到一些箜篌的图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