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物质的分类和利用》教案 (3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对纯净物进行分类的基本方法。
2.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纯净物进行分类,并能运用实验的方法,通过对比对物质进行分类。
3.了解金属与非金属不同的性质,了解金属的用途。
教学重点:
物质的分类方法
教学难点:
对物质分类方法的系统掌握
课时安排:
本节内容可以分为3个课时:
第1课时:物质分类的方法(初步掌握物质分类的方法,重点掌握对纯净物进行分类的方法)。
第2课时:常见的物质(能够系统的掌握物质分类的方法,主要是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纯净物进行分类,并能运用实验的方法,通过对比对物质进行分类)。
第3课时:区别金属与非金属(了解金属与非金属不同的性质,了解金属的用途)。
教学准备:PPT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你在生活和学习中有应用分类法吗?
你能谈谈应用分类法的好处吗?
——可以让学生回原有知识(对分类的认识)
例如:生物学上的对动植动的分类,科学家如何对动物或植物进行分类?有何目的?
如:脊柱的有无、器官的特征--;种子的有无、胚的特征
如:更准确,更好地了解其生理特点等。
---结构决定功能
二、新课:第1节物质的分类和利用
一、物质分类的方法
1.为什么要分类
为了更好地研究和识别自然界中的物质。
2.怎样分类
(1)选择标准
(2)仔细观察和研究
(3)分类
要求:对氯化钠、硫酸、氧气、醋酸、氯气、氧化镁、高锰酸钾等七种物质进行分类。
出示:P46图2-1
要求一:分别按颜色、状态进行分类;
要求二:其它方法进行分类。
学生交流结果:按颜色分类:白色:氯化钠、氧化镁
黄色:氯气
紫红色:高锰酸钾
无色:硫酸、氧气、醋酸
按状态分类:固态:氯化钠、氧化镁、高锰酸钾
液态:硫酸、醋酸
气态:氧气、氯气
问题:还可以用其它方法进行分类?
——科学家在给物质分类的的时候还可以从物质的组成进行分类
用这种方法进行分类有何优点?——组成为内部结构,较为准确;组成决定性
质,性质决定用途,有利于全面认识物
质。
问题1:纯净如何分类?
展示:纯净物的分类(以组成为主要依据)
问题2:单质如何分类?
展示:单质的分类
问题3:化合物如何分类?
展示:化合物的分类:
组成上:是否含有碳元素.
性质上:大多数有机物点燃时,可燃烧,固体加热会发黑,难溶于水.
问题4:无机化合物如何分类?
展示:无机化合物的分类
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如何了解未知物质的组成?——实验法→性质→组成
二、新课:
探究:每只烧杯中装了什么物质?
要求: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制订实验记录表格。
试一试:如何区别稀硫酸、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食盐溶液和碳酸钠
溶液等6瓶溶液?
要求:学生列表格纪录。
二、常见的物质
展示:物质分类表
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 纯净物
单质: 化合物: 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单质: 金属 非金属 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 氧化物
酸 碱 盐
练习:根据上述物质分类图,对镁、硫、氧气、氧化镁、二氧化锰、盐酸、氢氧化钙、氯化钠、高锰酸钾等进行分类。
三、练习:(1)从Ca、H、O、S等四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按下列要求,写出符合要
求的化学式一条或几条。
①酸:②碱:③盐:
④金属氧化物:⑤非金属氧化物:
⑥金属单质:⑦非金属单质:
(2)观察校对你所写的各化学式,选择出相互间能够反应的物质,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四、复习:巩固学过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1、酸的组成和共性:
2、碱的组成和共性:
3、盐的组成和性质:
4、氧化物(二氧化碳和氧化铜)
的组成和性质:
五、总结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展示:图
要求:图中哪些属于金属,哪些属于非金属?
请仔细观察和记录这些样品的外观,并尝试说出自已的理由。
三、区别金属与非金属
活动:班级分组
交流收集的相关金属和非金属的材料(让学生制作资料卡片)
→归纳出金属和非金属的一般特性
→交流金属和非金属的特性、用途
→问题引导,小组交流
→初步接受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
小结:
讨论:现有一种单质,要分辨它是金属还是非金属,应用什么方法?
讨论:1.民航客机的机身一般是以铝为材料的,这种选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许多国家对使用铁锅有较高的评价,并提倡使用铁锅,你认为铁锅比起铝
锅有何优点?
3.银的电阻率在常见金属中位居第一,铜位居第二,银铜都是较好的导电材料。
但是日常生活中却采用铜作为导线的内芯而不是用银,你认为原因有哪些?
4.银是最佳的导热体,为什么银不宜用来制造煮食器皿?试举出2种原因。
5.为什么装食品的罐头一般用镀锡的铁制造,而不用锡制造?
资料:为什么要用马口铁做罐头
做罐头用的铁皮,浑身上下银光闪闪,好不漂亮。
这是因为沾了锡的光,在铁皮外头穿了件“锡袍”,人们称这种铁皮为“马口铁”。
关于“马口铁”这一旧名称的来历,据说是因为过去外国商人从我国西藏阿里部马口输入这种铁皮;也有认为因我国过去用这种铁皮做煤油灯的灯头,形如马口,故称“马口铁”。
世界上锡的年产量差不多有30%是用来制造马口铁。
锡与铁的感情很好。
虽然马口铁的表面,仅仅涂了一层极薄的锡,但是,它能紧紧地贴在铁皮上。
即使在加热时,锡生锈了,与氧气化合生成二氧化锡,但是这层氧化膜仍紧依在锡的表面,保护着里面的锡不再生锈。
这样,锡成了铁皮的卫兵,把铁与氧气、水分隔绝,因此马口铁的寿命比普通铁皮长得多了。
制造一张马口铁用不了多少锡,每平方米只需11.2克锡;正如一盒颜料,可以画上几十、几百幅画一样,一吨锡,竟可以覆盖8万多平方米的铁皮。
所以,马口铁比较便宜。
不过,使用马口铁时,你可得小心些,别把外面的锡层碰破!如果碰破了,再一受潮,整张铁皮将会很快地烂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