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本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班级______教师______日期______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教师_______日期_______一、指导思想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实验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
《科学》是一门综合理科课程。
科学课程通过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养成学生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解决个人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终身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1)和(14)班的科学教学工作。
上个学期的学习情况及多次的考试成绩来看(1)班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还不够。
这个班的男生多虽然很聪明,但是很爱偷懒,学习科学也有较浓厚的兴趣上课纪律也较好。
所以总体表现还不错,但是个别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些问题,需要特别关注,督促其认真学习。
(14)班的学生对基本的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掌握,但对于部分知识点少数同学理解不透。
往往对具体的问题束手无策,有待进一步提高实验动手操作能力有男孩强于女孩的现象。
女生动手操作能力待进一步提高。
且学生的的基础参差较大。
学生学习态度及习惯分析,大部分同学能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上课认真,发言积极,课后能即使反馈课堂中不能弄清的问题。
学习自觉性教强,但也有个别同学的依赖性较强。
学习的目的性不明确,作业敷衍之事时有发生,对科学缺乏兴趣。
基于这班学生的这种学习状况,我想我的教学仍然以基础知识为主,加强引导和注意鼓励相结合,努力鞭策和有效疏通相结合。
而这个学期的科学知识较上个学期相比又明显困难了一些要想让我的教学效果更好。
我想我必须做到提高学生动手意识地同时,提高学生等的动手能力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实际化、生活化。
三、教材分析教材的概貌九年级上共4章“物质及其变化”“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能量的转化与守恒”“代谢与平衡”。
这4章以“转化和平衡”这一统一的科学概念进行整合。
第1、2两章的教学内容密切相关。
它们与八年级下教科书中的“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空气与生命”共同构成了化学部分的基础知识体系。
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是在八年级下册基本掌握了分子和原子的构成、元素与元素符号、化学式、相对分子量的计算、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础上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来理解物质变化的原理。
这一章学习了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即对一类物质中的典型物质进行分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寻找物质的特性从物质的变化中归纳其性质从物质的性质推测其用途。
这是带有普遍性的科学方法为下一步学习物质分类打下基础。
第2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通过学习物质的组成来给物质分类。
在系统了解各大类物质的性质之后通过化学反应就可以使物质发生转化产生新的、人类所需要的物质。
或者通过转化使对人类有害的物质变成无害或有用的物质让学生了解新材料的使用对社会进步所产生的影响。
第3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现代科学把物质、能量、信息作为三个并列的基本概念可见能量并不局限于传统的物理学范畴。
虽然能量这一章内容比较侧重于机械能、电能、内能、功和功率的计算等但作为综合性的课程特别要强调的是能量不局限于物理学范畴它与生命科学、宇宙和地球科学、环境科学均有密切的相关性。
能量的内容会涉及到力的运动需要用到有关力的测量和单位、力的方向等知识由于七年级下学习“运动和力”时考虑到学生的可接受性尽可能降低难度所以在学习能量这一章时还应回顾和重温有关力的知识。
电能和电功率的计算也是本章的重要内容与八年级上“电路探秘”、八年级下“电和磁”这两章内容有关一些计算题要用到电流、电压、电阻等相关知识及欧姆定律因此在学习相关内容时要复习一下前面的知识。
第4章“代谢和平衡”学习生命活动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和平衡。
以新陈代谢为中心以人为实例学习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这里有必要回顾和复习八年级下第2章“空气与生命”中的呼吸系统结构与功能。
四、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第一章重点、难点重点了解酸和碱的主要性质举例说明酸和碱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和对人类的影响会测定溶液的酸碱性了解强酸强碱的使用注意事项了解某些重要的盐的性质了解置换反应和中和反应的特点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通过典型金属和酸以及某些盐的反应了解常见金属的主要性质和用途探究和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会区别无机物和有机物知道自然界中的碳氧氮循环。
难点了解常见酸碱盐的典型反应及其化学方程式了解置换反应和中和反应的特点、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探究和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
第二章重点、难点重点物质的分类方法物质转化的规律材料的发展和利用对人类文明的促进作用。
了解对生命活动具有重大意义的有机物(如葡萄糖脂肪蛋白质等)难点对物质分类方法的系统掌握寻找物质转化的规律运用物质转化规律指导材料的发展何利用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第三章重点、难点重点自然界能量转化的普遍意义能量转化的量度功、功率电能及其转化电功率、焦耳定律能的转化和守恒。
难点自然界能量转化的普遍意义功的概念的内涵及外延能量在转化和在转移中的守恒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
第四章重点、难点重点体内物质的运输、能量的获得、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难点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五、学期教学总目标一思想品德方面加强学习目的性的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变被动为主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对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课外注意适当的个别辅导找原因和差距.消除因学习而造成的心理压力对于有余力的学生加强学习方法的引导和课外的知识辅导使之更上一层楼。
结合学科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二知识技能方面以落实教学课程标准为重点加强基础知识学习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防止两极分化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科学方法以及独立思考刻苦专研的好习惯.三学习常规、习惯方面1、课前预习明确难点2、独立思考勤动脑筋勤动手勤作笔记3、定期进行章节检测及时反馈情况及时强化巩固.六、教学措施一提高课堂效率的措施1、认真学习教学大纲以教学大纲为准绳。
面向全体同学同时促进个别同学优势的提高在抓好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基本技能的发展和提高。
2、认真学习和领会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做好资源共享在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3、抓好课堂40分钟的教学做到严肃、活泼、紧张的学习氛围二培优补差的措施1、面向全体同学以目标抓优生以情感促差生以竞争促中等学生。
2、与中差生做好沟通工作认真开展他们的思想工作改变他们厌学到好学轨道上来。
3、因人设题因题选人做到全体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同时肯定优生鼓励中差生达到促进师生关系和谐的发展。
三其他措施1、定期进行知识落实的检测及时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补漏工作2、进行章节知识的回顾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使之做到系统化便于学生的掌握和巩固提高。
教学进度调整原则1、循序渐进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掌握情况来调整教学计划中考涉及到的内容在上课时、练习和平时测试时充分强化。
2、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重视实验工具使用、实验方法和过程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五、教学进度总体安排见附表附表教学进度周次起讫日期教学内容课时备注1 9月1日—9月7日1.1物质的变化1.2物质的酸碱性52 9月8日—9月14日1.3常见的酸1.4常见的碱43 9月15日—9月21日1.5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1.6几种重要的盐54 9月22日—9月28日第一章复习、测验2.1金属材料55 9月29日—10月5日国庆节放假6 10月6日—10月12日2.2金属的化学性质2.3有机物和有机合成材料57 10月13日—10月19日2.4物质的分类2.5物质的转化58 10月20日—10月26日2.6材料的利用与发展第二章复习、测验59 10月27日—11月2日3.1能量及其形式3.2机械能510 11月3日—11月9日3.3能量转化的量度期中复习511 11月10日—11月16日期中复习期中考试512 11月17日—11月23日3.4简单机械3.5物体的内能513 11月24日—11月30日3.6电能3.7核能514 12月1日—12月7日3.8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第三章复习、测验515 12月8日—12月14日4.1食物与营养4.2食物的消化与吸收516 12月15日—12月21日4.3体内物质的运输4.4能量的获得517 12月22日—12月28日4.5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第四章复习、测验518 12月29日—1月4日九年级下册 419 1月5日—1月11日九年级下册 520 1月12日—1月18日九年级下册 521 1月19日—1月25日九年级下册 522 1月26日—2月1日期末复习 523 2月2日—2月8日期末考试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师_______日期_______第一章第1节物质的变化教学目标:1、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不同2、学会通过实验来探究物质的变化重点难点: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物质的变化药品器材:硫酸铜、氢氧化钠溶液、鸡蛋清、试管、酒精灯、铁架台、滴管教学过程:引入:什么是化学变化?什么是物理变化?举例说明。
-物理变化:变化中没有新物质产生,只有形态、状态的改变。
-化学变化:变化中会产生新的物质。
结合课本第2页图说明它们分别属于何种变化?提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
一、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来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
举例:硝酸铅和碘化钾反应、绿叶的变化、钢铁的熔化、铁丝的形变、水的电解等。
演示实验:硫酸铜晶体的变化1、观察形状、颜色2、晶体的溶解3、和氢氧化钠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4、晶体受热分解(写出化学方程式)5、硫酸铜粉末逐滴加水(写出化学方程式)提问:实验中,哪些实验有颜色变化?有沉淀产生?有状态的改变?并总结出硫酸铜晶体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蓝色晶体、易溶于水、受热易分解、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蓝色絮状沉淀小结:根据物质变化中所获得的信息对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推测的方法是探索物质变化规律的基本方法。
二、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1、演示实验:鸡蛋清与硫酸铜的作用――利用硫酸铜可以检验蛋白质的存在2、演示实验:白色硫酸铜粉末加水――利用这一性质可以检验水的存在课堂练习:课本第5页练习1-3题作业:作业本反思:在实验除了要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外,更应该要引导学生从原理上理解实验。
第2节探索酸的性质(3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酸的涵义和酸的电离产物2、了解酸碱指示剂及其使用方法3、了解盐酸和硫酸的共性和个性,以及它们的用途4、能够通过实验来探索酸的性质重点难点:酸的性质药品器材:浓硫酸、浓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白醋、生锈的铁钉、鸡蛋壳、氧化铜、氯化钡、硝酸银、试管、酒精灯、铁架台、滴管教学过程:第1课时引入:出示一个青桔子,让学生说出看到它的即时感受――酸并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酸的?那么酸是怎样的一类物质呢?一、什么是酸学生:书写盐酸、硫酸和硝酸三大强酸的电离方程式,并思考它们电离产物的共同之处强调:酸的涵义: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只有氢离子的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