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教学设计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教学设计

第24 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1)了解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原因和影响, 提高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2)了解世贸组织的由来与发展, 认识其在全球化中的作用;
3)了解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史实, 认识其作用;
4)通过收集资料、阅读材料,解决问题,提高自主探究和学习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
1)通过学生收集和展示资料, 阅读教师提供材料, 让学生感受经济全球化,进而了解全球化趋势的原因和表现;
2)通过辩论活动, 辅之以相关的历史材料解析, 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3)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自主探究和讨论相结合, 理解中国入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3、情感态度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能正确理解经济全球化趋势及利弊, 更好地理解我国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2)引导学生树立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信念和责任感【重点难点】重点:经济全球化的原因;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与作用(突破方法:从认识福特汽车走向世界的历史通过讨论理解全球化的原因;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福特等国外汽车大举进入中国的原因了解世贸组织的作用)
难点: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突破方法:学生收集全球化有关资料, 结合福特汽车与长安合作的事例,开展辩论赛, 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多媒体显示:福特汽车图片。

设问:在我们身边你还知道哪些国外品牌商品?堂
2、投影显示百事可乐、三星、大众、中国海尔等广告图片,设问:你认为当今世界
经济呈现什么趋势?
【讲授新课】
一、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1、含义:教师展示几组图片,你还知道我们身边有哪些国外产品?(学生回答)肯得基、麦当
劳、可口可乐、富士胶卷、铃木摩托、宝马、奔驰轿车、泰国大米,(教师总结)除了贸易全球化外还
有服务、金融、生产等等,
含义:是指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信息的跨国界流通的规模和形式不断扩大和增加,通过国际分工,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趋势。

2、进程:思考:经济全球化趋势是怎样走向高潮的?
1)新航路开辟,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增多;
2)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3)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真正进入全球化时代。

3、原因:思考:推动经济全球化趋势走向高潮的原因是什么?
1)科技进步;交通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2)加速了生产要素的跨国界流动;
3)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的强有力推动。

【拓展延伸】:展示三一重工领导梁稳根讲话材料及公司在全球的分布图,阅读材料思考:
三一重工是湖南民营企业的佼佼者,你知道它主要是靠什么进驻印度与美国市场的吗?
答:跨国公司与高科技。

特别是科技起决定作用,它决定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可违背。

4、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课前布置学生上网搜集相关资料,然后进行小组内交流。

图片:《智利的反全球化浪潮》,欧洲对全球化态度的民意调查报告等。

思考:全球化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分两组组织学生进行辩论。

提示:阐明己方观点,分析对方观点的漏洞,并作适当发挥,进行攻辩。

时间各5-8 分钟。

程序为:
A主辩陈辞:要求破题,利弊各是什么?举例说明
B攻辩环节:对发展中国家公平吗?为什么?
C总结陈辞:发展中国家该怎么办?
(1)主辩陈辞:正方阐明:发达国家利大于弊,是最大受益者。

发展中国家,利弊共存。

举例:“利”:海尔公司的发展;弊: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

反方强调利益失衡。

(2)攻辩环节:鼓励学生畅谈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理解利益失衡的原因。

辩论后形成积极的看法。

(3)总结陈辞:正方指出对方的漏洞:只看到今天的利益失衡,没有看到明天可以超越。

发展中国家同样可以以科技为突破口实现民族的复兴。

然后教师总结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趋势。

实践证明,一个国家的开放程度与它所获得的发展机会成正比。

只有
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才能争取主动、获得发展。

如果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会有出路的。

应当充分了解所面对的国际环境和自身条件,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争取主动,兴利除弊,或将弊端努力减小到最低点,以较小的代价换来更大的发展。

(4)教师总结展示:
04年全球贸易增长率8侬各地区经济增长
启示学生得出评价标准:1生产力标准;2是否顺应历史潮流标准
1)影响:对全球经济是一把双刃剑。

既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发达国家是最大受益者;对发展中国家也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于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

但由于科技和实力的差距,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空前压力和挑战。

2)启示: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趋势,
不可抗拒,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下,不存在避世自保的“世外桃源”。

任何国家现在都不可
能关起门来搞建设。

而且,经济全球化在给发展中国家造成不利影响的同时,也为世界经济的增长带来了新的动力,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参与国际竞争的良好机遇。

发展中国家不能逃避,只能面对现实,参与国际竞争,兴利除弊,求得发展。

要在积极参与中来谋取发
展;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制定合理的对策
3)讨论: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关系?
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促进:经济全球化不平衡导致经济区域集团化,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经济全球化是区域集团化的必然结果。

制约:但经济区域集团化短期内对全球化不利。

二、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阅读材料、结合教材思考:
2002年3月份,美国政府宣布,对大多数国家的多种钢材实施为期3年的关税配额限
制或加征高达30%勺高额关税,这意味着欧盟、日韩、中、俄的数十亿的钢材无法进入美国的钢铁市场,但这并不对加拿大、墨西哥实行。

1)最初是哪一国际机构来维护世界贸易公平的?
2)既有关贸为何还要世贸?
3)从世贸组织的宗旨中你能得出它的作用是什么?
1 )建立过程:前身是世界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改名为世界贸易组织;1994 年马拉喀什部长级会议正式决定成立世界贸易组织;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建
立,标志着法制化和规范化的世界贸易体系的建立(英文缩写“WTO)。

2)
3)世贸组织特点:规范化与法制化。

然后根据教材分析作用
3 )宗旨: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
4)作用: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促进了成员国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繁荣;
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国际经济贸易中的强权政治。

三、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显示:卡塔尔多哈会议图片》。

中国入世历程资料。

1 )、过程: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始成员国之一,但1950年台湾当局退出;1986年
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
中国政府提出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的申请;
织。

2)、影响:有利于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和竞争,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扩大出口和引进外资;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直接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维护合法权益;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增长。

(消)国内一些企业、产品和产业面临更激烈的竞争。

3)策略:
A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B主动熟悉经济全球化规则,积极倡导建立全球化新规则,加强国家经济安全防范。

C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国际竞争力,打造民族企业,扶持民族品牌。

D 加大科教投入,培养各方面人才。

【课堂总结】:人类早已进入新世纪,全球化大潮更加汹涌,急流勇退抑或乘势而上,我们已经找到答案;在国际利益博弈中是强权还是忍让;是自强还是退却;十七大再一次给了国人一个振聋发聩的答案:那就是建立和谐新世界,因为我们是同一个世界,有同一个梦想:全球共同发展。

【教学反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