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苏锡常镇高三二模历史试卷及答案

2018年苏锡常镇高三二模历史试卷及答案

2018年苏锡常镇高三二模历史试卷及答案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董仲舒称:“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

”这反映出董仲舒()A. 继承发展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B. 把道家、法家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C. 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D. 将“无为”思想提升到了天意的高度2. 《齐民要术》载:“(汉)武帝以赵过为搜栗都尉,教民耕殖,其法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

日种一顷,至今三辅犹赖其利。

”材料所指的农具()A. 方便除草培土,保持土地肥力B. 用于开沟播种,提高劳动效率C. 便于深耕碎土,节省人力畜力D. 可以防旱排涝,增加粮食产量3. 梁武帝萧衍曾对某一书法艺术作了如下描述:“疾若惊蛇之失道,迟若渌水之徘徊。

缓则鸦行,急则鹊厉,抽如雉啄,点如兔掷。

乍驻乍引,任意所为。

或粗或细,随态运奇。

”最符合这一描述的是()A. 小篆B. 楷书C. 草书D. 行书4. 唐代杜佑《通典》云:“天生丞民(百姓),树君司牧(统治),人既庶焉,牧之理得;人既寡焉,牧之理失……建国利一宗,列郡利万姓,损益之理,较然可知。

”可见他主张()A. 贵族政治B. 分封制C. 郡国并行D. 郡县制5. 到明代中叶,内阁大学士虽“无丞相之名,而有丞相之实”,已类似“汉唐宰辅”了。

这样,朱元璋处心积虑加以废除的相权,很快就因为内阁制度的产生而复活。

这说明()A. 阁臣实际上取得了部分相权B. 首辅成为国家最高行政长官C. 内阁成强化君主专制的工具D. 君主专制发展到一个新阶段6. 阅读下列《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统计图表。

对图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 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商品输出持续增长B. 五口通商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出C. 中国的民族资本抵制了英国的商品倾销D. 英国对中国表现为较大规模的贸易顺差7. 1877年,洋务派幕僚马建忠从欧洲写信给李鸿章说:“欧洲各国讲富者以护商为本,求强者以得民心为要……他如学校建而智士日多,议院立而下情可达。

其制造、军旅、水师诸大端,皆其末焉者也。

”可见马建忠()A. 正确揭示了欧洲各国富强的根本原因B. 否定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C. 批评了洋务派以练兵制器为先的做法D. 强调了国家富强是建立民主政治的基础8. 在制定《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时,宋教仁一再要求采用责任内阁制,但南京临时政府未予理会,采取了总统制。

此后颁布的《临时约法》却又将已经开始实施运作的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

这一改动()A. 利于制约总统专权B. 导致民主共和名存实亡C. 有助于袁世凯称帝D. 使宪法背离了分权原则9. 下图是民国初年“剪辫子”的历史场景,两幅照片中主人公的服装、神态和动作反映出()新派人士接受剪辫路人被警察剪辫A. 国人普遍认同剪辫易服B. 西式生活成为国民共识C. 剪辫易服运动一呼百应D. 思想观念呈现新旧并存10. 丰子恺在《谈抗战歌曲》一文中说:“连荒山中的三家村里,也有‘起来,起来’,‘前进,前进’的声音出自村夫牧童之口。

都会是自不必说,长沙的湖南婆婆,汉口的湖北车夫,都能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上述现象反映出()A. 中国各个阶层利益走向趋同B. 中共敌后抗战策略实施有效C. 举国一致抗战局面逐渐形成D. 政府全面抗战路线得以贯彻11. 中国学者以1950~2005年中美双边关系中的重要事件为依据,通过定量分析法制成下图来呈现中美关系变化的特征。

下列解读正确的是()A. “一边倒”政策导致中美关系陷入对抗等级B. 尼克松访华推动了中美关系进入良好等级C.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美关系呈现友好等级D. 两极格局瓦解后,中美关系出现持续倒退12. 我国现行的1982年宪法诞生于改革开放初期,至今有过四次修正,涉及市场经济的修改内容如下表,从中可以看出()修宪年份修改内容(部分)1988年私营经济首次进入宪法,“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1993年“实行计划经济”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999年称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对非公经济由“引导、监督和管理”改为“鼓励、支持和引导”A. 国家的重点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B. 改革开放有利于非公经济地位上升C. 频繁修宪不利于市场经济理论完善D. 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13. 《雅典政制》记载:议事会已经把吕锡马库斯交付公众的行刑吏了,他正在坐着等死的时候,优美里德斯说,公民未经陪审法庭判决不得处死;到了陪审法庭举行审判的时候,吕锡马库斯得以免罪。

这表明()A. 陪审法庭成为最高权力机关B. 议事会的决定代表民众利益C. 雅典各机关的职责分工混乱D. 议事会的权力受到法庭制约14. 《欧洲文艺复兴史》在评述人文主义运动时称,“教会之守旧,人文派之复古……古代艺术之爱好者,甚至为教皇所奖励保护,由此可见新旧冲突非表面而为内心的也。

”这里教会与人文派的内在冲突是指()A. “因行称义”还是“因信称义”B. 遵从守旧观念还是鼓吹复古思潮C. 坚持神权至上还是人性至上D. 王权高于教权还是教权高于王权15.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除众议员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之外,其他政府部门的官员都间接选举产生:参议员通过州议会选出,总统由各州选出的选举人选出,联邦最高法院法官由总统任命,并需经参议院批准。

美国的建国精英作出这样的安排是为了()A. 避免因某种共同利益而出现部门勾结B. 巩固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联邦体制C. 限制议员、总统和大法官的权力范围D. 保证立法、行政和司法部门的独立性16. 1925年,苏联的一位农妇马秀拉给《农民报》写信说:“共产党好像竭力要使所有的农民变穷……如果一个农民成功地改善了自己的经营,那他就会从贫农队伍中除名,在他头上贴上富农的标签,把它看作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

”材料表明()A. 农民对战后继续实行余粮收集制的不满B. 新经济政策并没有改善农民的经济状况C. 新经济政策导致农民成为政权的敌人D. 农民对经济状况改善后政治地位的担忧17. 有学者认为,与欧洲的冷战对抗不同,亚洲的冷战给诸如印度、印尼、缅甸等新兴国家相对宽松的空间,他们被殖民的历史构成了共同的身份认同,这些本身拥有多样性文化的国家汇聚在一起,成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舞台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

上述评论揭示了()A. 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影响世界局势B. 冷战时期国际力量对比失衡的表现C. 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历史与现实原因D. 美苏两极对峙阻碍新兴国家的独立18. 右图为某学者所描绘的1700年以来中国、美国、西欧、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在全球所占比重曲线图。

其中与美国相符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19. 2017年12月18日,特朗普政府发布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将中国和俄罗斯视为“战略竞争对手”,是企图侵蚀美国安全和繁荣的“修正主义国家”。

该报告反映出()A. 美国是维护多极化的主要力量B. 美国谋求世界的和平与发展C. 美国“超级大国”地位的丧失D. 美国的冷战思维和霸权主义20. “他的小说形式别具一格、情节浪漫离奇、人物怪诞多样、思想深邃缈远,而小说中所表现的独到的审美理想、乌托邦式的社会主义理想以及一反传统的理想人物……一直到21世纪的今天依然魅力无穷,具有相当的研究价值。

”该作家的代表作是()A. 《十日谈》B. 《巴黎圣母院》C. 《人间喜剧》D. 《百年孤独》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满分60分。

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

其中第21题、第22题、第23题为必做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24题为选做题,包括A、B、C、D四小题。

请选定其中两小题,并作答。

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小题评分。

21. (14分)宋明理学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程颢、程颐创立了“性即理”的理学唯心主义国家哲学,具有封建伦理纲常,要求人们“去人欲”,维护和身体力行三纲五常,不要犯上作乱,才能“存天理”。

之后,朱熹构建的以儒学纲常名教为核心的庞大唯心主义国家哲学体系更加理论化系统化,其地位几近孔子。

元、明、清三代统治者把发挥孔孟之道的宋代程朱理学钦定为国家哲学。

——于今《国家哲学与社会主义国家哲学的理论概述》材料二由于朱熹的崇高地位,他的思想成了宋以后中国后期社会的主流意识,理性主义成了中国文化的基干……使中国文化呈现理性、现实、乐观、不迷狂、不暴戾等特点。

这些特点对于我们树立良好的心态,达观地面对当下,理性地处理现实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有积极影响。

——张学智《宋明理学的基本特征与思想精华》材料三近代工业分工及劳资矛盾带来的“异化”现象使人与世界的关系陷于全面的紧张与冲突,科技主义对自然的无限度征夺破坏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平衡和谐,而当代存在主义“他人即地狱”的说法,又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得过于阴暗与狭窄;这一切都给当代人类社会的基本关系笼罩了浓重的阴影。

而宋明理学人格美育思想所崇尚的“浑然与天为一”的宇宙境界、“性帅天地”的宇宙意识、“民胞物与”的宇宙情怀,有助于当代人类保持更宽阔的胸怀和高远的境界,更好地协调人际关系和天人关系。

——潘立勇《宋明理学的人格美育思想及其现代意义》完成下列要求:(1) 据材料一,概括程朱理学的实质并分析其对后世产生的消极影响。

(6分)(2) 据材料二、三,概括宋明理学对后世的积极影响。

(4分)(3)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在当代应该如何理性对待宋明理学。

(4分)22. (12分)对五四运动的定性进行历史解读,有助于加深理解五四运动,也有助于加深理解20世纪的中国思想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919年5月4日,狭义上的五四运动,即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学生爱国运动,由于“巴黎和会”上中国山东权益的丧失而爆发,延至1919年6月28日结束。

它的爱国性质是十分明显的。

1936年某学者提出将五四运动定性为启蒙运动,并号召一切爱国分子发动一场新启蒙运动,以唤醒民众的抗战与民主意识。

胡适曾用“中国文艺复兴”定性“五四”……而胡适为在欧洲文艺复兴和中国五四运动之间“求同存异”而回避的两者的诸多差异,也在以后凸现出来,造成一些逻辑难题。

比如,欧洲文艺复兴是一个复古运动,而中国五四运动则建基于革新反复辟。

——李少兵《爱国、启蒙和文艺复兴》完成下列要求:(1) 学术界把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合二为一,称之为五四新文化运动。

根据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关系,指出这种提法的合理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