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播电视受众心理研究

广播电视受众心理研究

广播电视受众的求近倾向
即使是在新媒体发达的今天,广播电视也是大众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

其生存和发展从根本上说就是依靠收视率,因此获得如何获取受众的心便是广播电视的首要目标。

想要获取受众的心就必须要做好传播和受众之间的关系,揣摩受众的心理,知道受众喜欢什么。

求近倾向是大多数广播电视受众的心理规律之一。

受众不仅希望通过广播电视来了解自己生活以外的信息,也更希望获得自己周围的、与自己相关的内容。

虽然不同文化阶层的受众群体有着不同的层次心理需求,但是他们的求近倾向是不会被改变的。

谈到求近倾向就必须要提到一个问题,就是情感的接近性。

只有产生了感情才会觉得亲近。

人不管处于哪个社会阶层都会有感情的存在。

不管是谁,当看到一幅震撼人心画面的时候,听到一首动人的曲子、一段慷慨激昂的演说的时候,人的感情就会流入出来,自然流露的结果就会使广大受众产生共鸣,从而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假如某个新闻,受众需要知道某个最近发生的事件,以及和事件发展变化有着密切关系的人和事,在电视新闻中事实中的人和事与受众的经历、情感相近时受众便会产生共鸣,在心理上和事件中的人保持着无形的心理连接,表达一种情感的融合,建立了一种良好的交流,满足了受众的情感需求,使新闻本身更具有感染力。

拿新闻联播来说,相对于中央台的新闻联播绝大多数观众可能更喜欢收看自己家乡所在的地方台的新闻联播,虽然中央台在各方面做的比地方台要好很多,但是对于受众来说,自己家乡台播放的新闻事件比中央台播放的新闻事要近很多,即使可能没有中央台的重要,但是会与自己又很多联系。

而中央台的一些新
闻就没有地方台播放的新闻与自己的联系性强,相对于有关奥巴马的新闻可能更愿意看自己家乡有关蔬菜水果的新闻。

用一个不怎么恰当的比喻就是“无利不起早”,对自己没有好处的事情大家怎么都不会去做。

正因为家乡台的新闻联播与自己有那么一些关系,受众才会去花时间去看。

否则作为普通的一般受众来说他们不会去主动看枯燥无味的新闻联播。

再比如说每年的春晚,为什么每年的春晚的收视率都那么高呢?有很大一个原因就是春晚迎合了广大受众的求近心理。

正是因为春晚的节目里包含了社会各阶层各年龄段的受众所喜爱的节目,包含的范围广了,受众也就多了,收视率自然就上去了。

其次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前面所提到的情感的接近,自从1983年春晚开始播出以后得到了全国绝大多数观众的认可和喜欢,所有人都对春晚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在里面。

每到农历的大年三十,很多观众都会坐在电视机前收看春晚。

求近倾向还体现在各地的交通广播,作为出租车司机和私家车车主,他们就是为了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取最新的路况信息所以他们选择收听交通广播。

作为影响广播电视受众心理最重要的倾向之一,求近倾向一直在扮演重要的角色,不论什么时候、什么传播媒介,只有把握好受众的心理才能达到好的传播效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