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受众心理
随着网络在中国的迅猛发展,网民的心理越来越受到社会和网络经营者的关注.我认为网民的心理分为三种:情感交流,求知心理,娱乐心理,黑客心理.
情感交流:人们在日常生活和交往活动中,不仅会产生互相的感知和认知,而且会形成一定的情感关系,或接近或逃避,或喜欢或厌恶,在社会心理学上就是指人际吸引,是以情感为基础的特殊形式的人际关系.在网络世界人与人的交往,所体现的网络社会关系就是网友,网恋,和网婚.
求知心理:网络的在空间和时间上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庞大的资料库.网络上最新的新闻充分满足了网民的好奇心理.简易的搜索引擎为为人们查找资料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娱乐心理:参加网络游戏,网络聊天,听网络音乐,读娱乐新闻是网络娱乐的重要方式.前两种是
耍搅舜笱院螅医哟サ搅送纾以谕狭奶煳揖鲂闹匦滤茉熳晕遥遗迤谱约盒睦砩系恼习棺约罕涞每势鹄矗以谕显嚼丛缴铺福谙质瞪钪校乙脖涞每柿似鹄戳恕/SPAN>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必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冲击,如何以一个良好的心态面对这个新生的事物,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社会问题
"本文为本人独立完成没有与任何人谈论文中所谈问题也没有请求或给予别人此类帮助
匿名心理
网络的匿名性给受众提供了匿名的机会。
普通受众一般不使用真实姓名。
一般还可能同时拥有几个网名。
我在上网时选择网名有两种倾向。
一种是看起来比较漂亮的女生名,一种是具有男性特点的名字。
选择女生名的时候,我希望可以和大量的异性交流,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不愿意让对方知道自己真实姓名主要是希望把关系单纯的维持在网络上,不要在生活中有什么牵扯。
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需要设计自己的形象,并且在网络上维持这样的形象,阻隔网友探究生活中的真实自己。
选择男生名的时候,我需要完全的表现出另一种性别,这是与生活中的我本身的性别完全不同的一面。
在心理上我希望这个与自身不同的性别可以在网络上得到认可,所以更加不能提供自己的真实姓名。
以上两种情况都让我选择匿名,匿名让我摆脱了原来的身份。
匿名给予我的是一种安全感和认同感。
我不用把网络行为带到生活中,使网络简单化,另一方面我也能得到所需要的心理感觉。
匿名性有时候会造成一种假象,你似乎不用为你在网络上的言行负任何责任,实际上并不简单是这样的情况,即使处在匿名状态你也只是对大部分普通网民匿名,少部分网络高手和政府都能够了解你的真实身份。
得到这个认知后,从某种程度来说,心理上的安全感也随之减少。
认同心理
角色很特别,可以引起别人的注意。
这还是寻求认同的表现。
简单的说,我不管选什么,都基本上会从选择后这个选择带来的认同度有多少来考虑
从众心理
这个心理我不认为它是网络上独有的,实际上是生活中的普通心理,这里不应该纳入网络心理的范畴来考察。
即使是把它考虑进来,还可以回归认同心理,从众是保证社会认同的最简单方式,同时从众得到的结果往往是被社会大众认可的,在自己做某件事情的时候,无形中给自己增加了信心。
这也是寻求一种自我认同。
可以说,寻求认同决定了我们很多的网络行为,至少从我的个人经历来分析是这样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