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交礼仪测试题2010

社交礼仪测试题2010

《社交礼仪》选修课结业测试班级————测量092————姓名------- -----冯天勇----------------所谓的社交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必须遵循的律己敬人的行为规范,也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的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简言之,是待人接物的一种习惯礼仪一词的含义简单地说,“礼”,即(礼貌)(1),(礼节)(2)。

(当今引申为敬意的通称,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是人与人之间在接触交往中,相互表示敬重和友好的行为,它体现了时代的风尚与人们的道德品质,体现了人们的文化层次和文明程度。

礼貌:是一个人在待人接物时的(外)(在)(3)表现,这种表现是通过(仪表)(4)、(仪容)(5)、(仪态)(6)以及语言和动作来体现的。

礼节:.通常是指人们在交际过程和日常生活中,相互尊重、友好、祝愿、慰问以及给予必要的协助与照料的惯用形式.礼节实际上是礼貌的(具体)(7)表现.全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礼节,而礼节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发生变化的.“仪”,即(仪表)(8),(仪态)(9),(仪容)(10)。

仪表:既人的外表,一般来说,它包括人的容貌、服饰和姿态等方面,是一个人的(精神)(11)面貌的(外在)(12)体现。

仪容:主要是指人的(外表)(13)。

我们不难发现,一个人的仪表仪容往往是与他/她的生活情调、思想修养、道德品质和文明程度密切相关的。

在人际交往中,仪表仪容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焦急因素,因为良好的仪表仪容,会令人产生美好的第一印象。

仪态:是指人在行为中的(气质)(14)和(风度)(15)。

姿势是指身体呈现的样子;风度则属于气质方面的表露。

洒脱的风度,优雅的举止,常常被人们羡慕和称赞,最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们往往可以从一个人的仪态来判断他/她的品格、学识、能力和其他方面的修养程度。

另外,在人们交往中,人们的感情流露和交流经常会借助于人体的各种姿态,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体态语言”。

它作为一种无声的“语言”,在生活中被广泛地运用,对我们学习和求职者更有特殊的意义和重要作用。

社交礼仪对个人仪容的首要要求是仪容美.仪容,通常是指人的外观,外貌.其重点则是指人的容貌.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的仪容都会引起交往对象的特别关注,并将影响到对方对自己的整体评价.每个人都要认识到仪容对自己的作用,在具体的人际交往中,仪容是重点之重点社交中仪容美的具体含意主要有三层:仪容(自然)(16)美、仪容(修饰)(17)美、仪容(内在)(18)美。

自然是美化仪容的最高境界,它使人看起来真实而生动,不是一张呆板生硬的面具。

美化仪容的协调有四个方面:妆面协调、全身协调、角色协调、场合协调。

美观:漂亮、美丽、端庄的外观仪容是形成优美良好的社会形象的基本要素之一。

交往礼仪往往是人们生活中最常用、最通行的礼仪,时时处处都能见到它的身影。

它也最能反映一个人及社会的礼仪水平,所以必须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并身体力行、认真实践。

在日常交往活动中讲礼仪能使人们和谐相处,相互接纳,使生活中充满温馨和愉悦。

交往礼仪包括(称呼)(19)的礼仪、(握手)(20)的礼仪、(介绍)(21)的礼仪、交换名片的礼仪,以及使用(电话)(22)的礼仪等。

日常的社会交往看似简单,但却蕴藏着复杂的礼仪规则,表达着丰富的交际信息。

因此,必须对交往礼仪予以足够的重视,做到知礼、守礼和待人以礼。

称呼,是在(人)与(人)(23)交往中使用的称谓和呼语,用以指代替某人或引起某人注意,是表达人的不同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

在社交活动中,选择正确的称呼,反映着自身的骄阳和对对方尊敬的程度,甚至还体现着对方关系发展所达到的程度。

因此对它不能疏忽大意,掉以轻心。

称呼比较典型的有(尊称)(24)和(返称)(25)两种。

尊称是指对人的尊敬的称呼,泛称是指对人的一般称呼。

使用称呼的基本原则是根据对方的年龄、职业、地位、身份、辈分以及与自己关系的亲疏、感情的深浅选择恰当的称呼。

在多人交谈的场合,要估计主从关系。

称呼人的顺序,一般为先(长)后(幼)(27),先(上)后(下)(28),先(疏)后(亲)(29),先(女)后(男)(30)。

对某些情况比较特殊的人,如生理有缺陷的人,应绝对避免使用带有(刺激)(31)的或(轻蔑)(32)的字眼。

称呼时要加重语气,认真、缓慢、清楚地说出称呼语,称呼完了要停顿片刻,然后再谈你要说的事儿,这样才会收到理想的效果。

介绍,是人际交往中与(他人)(33)进行(沟通)(34)、增进(了解)(35)、建立(关系)(36)的一种最基本、最常规的方式,可以说,介绍是人与人进行沟通的出发点.在社交场合中,如能正确地利用介绍,不仅可以扩大自己的交际圈,广交朋友,而且有助于对自己进行必要的自我(展示)和自我(宣传)(37),并且有利于自己在人际交往中消除误会,减少麻烦.在社交场合,为了多结交一些朋友或有意接触某人,需要主动趋前介绍自己给对方,这就是自我介绍。

进行自我介绍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仪态(大方)(38),表情(亲切)(39):进行自我介绍时,必须举止、仪表庄重大方,表情坦然亲切,面带笑容、热情友好.选准(机会)(40):要想自我介绍取得成功,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应首先考虑当时的场合是否适宜进行自我介绍.若对方正忙于工作、与他人交谈,或大家的精力正集中在某人、某事上,则不宜做自我介绍;而对方艺人独处,或春风得意时,进行自我介绍则会产生良好效果.把握(分寸)(41):自我介绍时措辞要适度,既不要过分炫耀自己的部门和本人,也不要过分自我贬低,而应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介绍自己,以给人诚恳、坦率、可以信赖的印象.掌握基本(程序)(42):自我介绍时,介绍者就是当事人,起基本程序是先向对方点头致意,得到回应后再向对方报出自己的姓名、身份、单位及有关情况.内容要准确、恰当:在社交场合,自我介绍的内容大体由三个要素构成,即本人姓名、本人供职单位和本人职业(职务).介绍他人通常是为彼此不认识的双方相互进行引见,或把一个人引见给其他人的一种介绍方式在介绍一方时,应微笑着用自己的视线把另一方的注意力引导过来。

态度热情友好,语言清晰明快。

介绍的顺序:将(男)士介绍给(女)(43)士、将年(轻)者介绍给年(老)(44)者、将职位(低)者介绍给职位(高)(45)者、将(客)人介绍给(主)(46)人、将晚到者介绍给早到者、将未婚者介绍给已婚者(当双方地位、年龄相当,性别相同),除非未婚者年龄比已婚者年龄大很多。

作为被介绍者,当介绍者询问自己是否有意认识某人时,一般不要扭扭捏捏,或加以拒绝,而应欣然表示接受。

实在不愿意时,应说明理由,表示歉意。

当介绍者为自己进行介绍时:应表示出非常愿意结识对方,主动热情,(正)(47)面对着对方,面带(微笑)(48)。

一般情况下应起立,注意优美的站姿,女士、长者有时可不用站起。

宴会、谈判会,只略欠身致意就可。

在介绍的过程中,按礼仪规范微笑致意、(握)(49)手或递送名片。

人与人的交往,常常需要握手。

通过手与手的相握,可以让两个陌生的人更亲近,原本不认识的人,会因握手而成为友好的交往伙伴!握手看似简单,却有着复杂的礼仪规则,表达着丰富的交际信息。

握手的力量、姿势与时间的长短,往往能够表达出对对方不同的礼遇与态度,显示出交往双方的个性,不同的握手方式,会给人留下不同的印象,通过握手,可以了解对方的个性,从而赢得交际的主动权。

在正式的社交场合,握手时最为重要的是握手的双方应当由谁先伸出手来握手。

握手的先后次序要符合礼仪规范。

具体而言,握手时双方伸手的先后秩序大体包括如下几种情况:年长者与年幼者握手,应由年(长)(47)者首先伸出手来.长辈与晚辈握手,应由(长)(48)辈先伸出手来.老师与学生握手,应由(老师)(49)先伸出手来.女士与男士握手,应由(女)(50)士先伸出手来.已婚者与未婚者握手,应由(已)(51)婚者先伸出手来.社交场合的先到者与后到者握手,应由(先)(52)到者先伸出手来.上级与下级握手,应由(上)(53)级先伸出手来.职位、身份高者与职位、身份低者握手,应由职位、身份(高)(54)者先伸出手来。

在某些特殊场合,握手时的伸手顺序应注意:一个人需要与多人握手时,应讲究先后秩序,由(尊)而(卑)(55),既先年长者后年幼者,先长辈而晚辈,先老师后学生,先女士后男士,先已婚者后未婚者,先上级后下级,先职位、身份高者后职位、身份低者.在公共场合,握手时伸手的先后秩序主要取决于(职位)(56)、(身份)(57).而在社交、休闲场合,则主要取决于(年龄)(58)、(性别)(59)、(婚否)(60).在接待来访者时,应由(主)人首先伸出手来(与)(61)客人相握.而在客人告辞时,则由(客)人首先伸出手来与(主)(62)人相握.前者是表示”欢迎”,后者则表示”再见”.握手的标准方式,是行至距握手对象约1米处,双腿立正,上身约向前倾,伸出右手,四指并拢,拇指张开与对方相握.握手时应用力适度,上下稍许晃动三四次,随后松开手来,恢复原状.与人握手时,理当神态(专注)(63),热情、友好、自然.在通常情况下,与人握手时,应(面)带(笑)(64)意,目视对方(双眼)(65),并且口道(问候)(66).向他人行礼握手时,只要有可能,就应起身站立.除非是长辈或女士,坐着与人握手是不合适的.在社会交往中,要避免握手失礼。

(拒绝)(67)他人的握手、(用力)(68)过猛、(交叉)(69)握手、戴手套握手、握手时(东)张(西)(70)望都是禁忌与注意的事项。

在现在社会中,使用名片已成为社交中必不可少的行为方式,初次相见大都会以名片相赠.名片作为一种自我的”介绍信”和社交的”联谊卡”,在人际交往中可用以证明身份,广结良缘,联络老朋友,结交新朋友.在社交中,名片的使用要做到合乎礼仪规范,要做到注意场合,慎重选用,不失礼仪,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名片的作用.交换名片的正确礼仪:交换名片时应有正确的仪态,它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71)和(素质)(72).交往初次见面的人时,交换名片是不可少的,名片代表着自身,所以无论是递名片或收受名片,一定要保持恭敬严谨的态度.职位低的人应(先)(73)给名片,这是基本礼貌,不过假如对方已经先递出名片,就赶快先收下,如果是和对方一起交换名片时,则先递出自己的名片,然后再用(双)(74)手收下对方的名片.递出名片时要(起)(75)身,并面对对方,且以对方能够阅读的方向递交出去,以右手持名片但不要压住名字,以左手辅助轻轻地奉上.两手一起奉上则更先慎重,念出对方必定会产生好感,极可能引起对方不悦.要一边念出自己工作单位的名称与自己的名字,以便递出,如果有难念的字,应该主动告诉对方正确念法,对方会觉得有亲切感.交换名片时的高度不能低于腰部以下.如果对方已先准备好名片,而自己因动作缓慢让对方久等,这是相当不礼貌的.当确定对方已准备就绪,应尽快将自己的名片递出.若是拿着名片行走时,拿着名片的那只手应放于胸前.收受名片要有礼貌:收受名片的顺序是,以两手承接对方递上的名片,接着应轻轻点头打招呼并将名片快速阅览一遍,然后可以看着对方的脸说:”是某某公司的某某某先生吗?”这是为了确定对方的姓名与服务的公司.需要注意的是,此时不可拿着名片在对方的面孔旁边比对或是从头到脚打量对方,这是极度没有礼貌且易引起他人反感的行为.收受名片时应注意,当手里拿着其他东西却要收受名片时,必须依先放下手中的东西,再收受名片的顺序收下.千万不要手上拿着东西还一边收受名片,这会给人以随便的感觉,对方也会觉得自己不受重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