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与鲁迅相遇阅读答案材料概括分析题

与鲁迅相遇阅读答案材料概括分析题

与鲁迅相遇阅读答案材料概括分析题
与鲁迅相遇阅读答案材料概括分析题
程振兴
与鲁迅相遇,是与我的学生———中国当代80后、90后青年的相遇。

年过三旬的我,“身内的青春”已经逝去,“身外
的青春”固在。

是鲁迅,让我与世上的青年,保持着精
神的联系。

当代中国,社会病象依然存在,“潜规则”
有时超越“显规则”,阻碍青年上升的通道。

青年感慨“世界如此险恶,你要内心强大”,但如何才能强大?
时至今日,鲁迅式的“铁屋中的呐喊”,早已打破
黑夜的沉寂,并已穿透“无声的中国”。

国人不再沉默,他们竞相追逐着“中国好声音”。

然而,娱乐界的“中
国好声音”,绝非鲁迅式的“真的恶声”。

青年需要一个真正的、精神上的父亲。

“俯首甘为
孺子牛”的鲁迅,是在“大时代”里,一个肩住了黑暗
的闸门,放青年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的父亲的形象。

今天的青年,遭遇的
是一个“小时代”。

他们或许有一个“小爸爸”,但
“小爸爸”并非真正的父亲。

青年们需要一个精神上的
父亲,一个勇敢无畏的父亲,唯有鲁迅能当此重任。


迅告诉青年,要敢说,敢笑,敢哭,敢怒,敢骂,敢打,
在这可诅咒的地方,击退了可诅咒的“小时代”!作为一个旷代的全智者,铁屋中的鲁迅,早已洞彻了人心的隐
秘与幽微: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即便如此,他依然选择了倔强地反抗,反抗绝望。

于是,在遥远的南中国,一所最偏远的大学校园里,70后的我,向一群80后、90后的青年开讲鲁迅。

因为鲁迅,我们相遇,见证精神生命的延续。

(选自《中华读书报》2013年12月4日)
24.鲁迅式的“铁屋中的呐喊”与国人追逐的“中
国好声音”有何不同?(4分)
25.作者为什么说今天的青年遭遇的是一个“小时代”?(5分)
26.你是如何看待作者向80后、90后青年开讲鲁迅这一做法的?(6分)
与鲁迅相遇阅读答案
24.(4分)前者志在打破黑夜的沉寂,唤起国人的
清醒;后者以娱乐至上,不具有历史的使命感。

评分建议:每点2分。

25.(5分)青年人缺少精神上的引领;潜规则等社会病象阻碍着青年上升的通道;国人追逐的时代之音,
并非鲁迅式的“真的恶声”。

评分建议:答对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5分。

26.(6分)这一做法值得肯定。

①质疑当下风靡一时的“好声音”,可警醒沉醉其中的国人;②开讲鲁迅,可为新时期青年树立起精神标杆;③为当代青年真正发
出自己的“真声音”提供动力之源。

评分建议:每点2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