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不知足者常乐

不知足者常乐

辩论“知足长乐”反方1.不提倡“知足常乐”,即既不提倡对物质层面的知足,也不提倡对精神境界、个人修养的知足。

2.提倡“知足常乐”对社会不利。

人们对社会现状不知足,就会改进社会弊端,使社会更进步。

相反,知足了之后,社会就会失去进步的源泉,从而停滞不前。

3.提倡“知足”对绝大部分个人不利。

可以保持个人的进取之心,拼搏前进之心。

而且,个人对自身工作能力、学习水平、道德情操、精神修养的不“知足”,可以促进个人提高自身素质。

对方可能立论:1.缩小概念。

提倡有选择的“知足常乐”,即只讲在某方面应提倡“知足常乐”,对另一些不应提倡的方面视而不见,不加以阐释。

2.偷换辩题。

把知足常乐说成乐观的生活态度,即知足后还不放弃对事物的追求。

3.栽赃嫁祸。

把现代社会的一些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现象归为不知足之错。

4.强加修饰。

给知足常乐强加“适度”、“有选择”等修饰,用“提倡适度的、有选择的知足常乐”来代替“提倡知足常乐”。

辩驳:1.指出对方缩小概念。

从全面的角度并阐述现代社会不应提倡“知足常乐”。

2.清晰定义。

“知足”是对现状感到满足,感到已经足够,自然就不会进一步追求什么。

而“知好”是认为现状很好。

但继续追求与“知好”并不矛盾。

3.明确逻辑。

不知足不代表要去勾心斗角、尔虞我诈。

而追求应用正当手段促成良性竞争,对于上述情况应用法律去规范竞争,而不应用“知足常乐”去扼杀竞争。

4.指出对方强加出自主观意愿的修饰,而不顾提倡后的实际效果。

盲目认为社会对“知足常乐”有符合他们主观意愿的理解。

知足者未必常乐常言道:知足不辱,知足者常乐。

于是乎,“知足”便成了一些人眼中的宝贵品质,事事以知足为荣不瘟不火。

然而,难道处处都应该“知足”吗?恐怕并非如此吧,知足者也未必常乐呀!古时候,中国人总是以“圣人之邦”自居,惟我独尊,于是乎,幅员辽阔、地大物博、物阜民主、人杰地灵……只要一说起中国,诸多溢美之词纷至沓来,真可谓知足之至了。

大清乾隆年间,英国大使拜见乾隆皇帝,请求以西洋珍品换取天国神技。

但不足百年,英国成为西方大帝国,用洋枪火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万园之园中的一场洗劫、一把大火,似乎也烧醒了几位“知足者”的美梦。

也就是在鸦片,三个英国军官对他的部下说:“哈哈,中国人,太懒了,他们发明了火药,便去睡觉了。

现在,我们的火枪里,装的正是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啊!”大家想一想,知足者还能常乐吗?严酷的事实告诉我们,知足者未必能常乐。

那么,不知足的人呢?他们恰恰用自己的行动,从反面告诉世人:知足者未必常乐。

科学精神,就是一种不断进取的精神。

一个科学家,最应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便是“不知足。

”如:量子力学创立者之一的薛定谔,一生都在不懈求索,不断进取,他曾在一年之间发表数十篇学术论文,不断提出新观点。

又如: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更是从不满足,不断研究思考,在提出狭义的相对论后不久,又进一步提出了广义相对论,使人类科学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同样,如果不是历代那些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等杰出人物的不知足,哪里会有今天中华民族乃至全世界的灿烂文明?可见,不知足才能乐,知足者未必常乐。

人,总是要向更高目标攀登的,这也就是人往高处走吧。

高考之后接受高等教育,是我们每一个高中学生的心愿,而考入一所理想的大学,又是我们梦寐以求的。

定下更高目标,才能有更大的动力。

如果考上大学就知足,也一定会造成终生的懊悔。

知足者未必常乐。

还犹豫什么?同学们,快快振作起来,向着理想,学吧,不要有一点成绩就知足!1反驳在生活中可以看到同样的艰苦的条件下,有的人一蹶不振,有的人却奋起,因为立志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

立志就是人们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

一个有坚定信念的和远大志向的人,会认为人生的全部意义。

就在于为自己的理想做出不懈的努力。

志不立天下则无可成之事。

常乐更是无从谈起。

所以我方的观点是不知足常乐。

2 回复:反驳古人有句话叫知足常乐,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在目前日益发展的社会是不适应的.知足常乐,即对自己目前的现状满意而不进一步的发展自己.当今的社会是竞争的社会,竞争无时无刻不在,也没有永远的铁饭碗.如果只仅仅满足于现状的,而不谋求发展,有可能就有失业的可能,甚至连饭碗都保不住.不知足常乐,不断的发展提高自己,才是真理.比如说有两个人,有同样的收入,一个知足常乐,安安稳稳过生活,另一个则不知足常乐,利用余力去学习,提高,职位不断升高,收入也提高,过的就比前一个好.因此,我们都要树立这种不知足常乐的精神,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3 回复:反驳在生活中可以看到同样的艰苦的条件下,有的人一蹶不振,有的人却奋起,因为立志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

立志就是人们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

一个有坚定信念的和远大志向的人,会认为人生的全部意义。

就在于为自己的理想做出不懈的努力。

志不立天下则无可成之事。

常乐更是无从谈起。

所以我方的观点是不知足常乐古话说的好——知足常乐,但是古人话语中的糟粕我们也能听的出来,也正因为古人怀着一种知足常乐的心态来面对事物,便有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得不到改善的事实当今世界行进步伐如此之快,人类不可能一劳永逸,这就更需要我们有不知足的精神。

4 回复:反驳知足常乐常乐便是所谓的满足于现状,而更可以从社会进步的角度来反映出知足常乐这种心态的偏差,所谓不进则退,我国这个正在快速发展的国家难道应该收手不干?等着落后挨打是啊,发展中国家为什么贫穷,发达国家为什么富裕,除了各方面的原因之外,还与国家的观点不同.我们不否认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发展自己, 摆脱贫穷,但也有一部分的发展中国家知足常乐,国民收入一直没什么上升.再看我国,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领导人不知足常乐,虽然已经成立了新中国,但是经济还是瘫痪状态,于是提出的就是一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的发展,我国的财政收入才会不断增加,我国的综合国力也在不断增强,再看日本,东亚一个小小的岛国,以前也是受压迫的,但是他们的精神很好,不知足常乐,进行明智维新,综合国力迅速上升,成为世界强国对啊,博学多闻总让人敬慕。

韦编三绝的孔子,读书破万卷的杜甫,马背书馆的顾炎武,正是由于他们对知识的不知足,才有了成就,才会有爱因斯坦对科学永不停歇。

我对生活常抱乐趣。

难道不知足者不应该常乐吗?所以我方的观点是不知足常乐首先要说明现代社会的一些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现象并不是不知足之错~~人们对社会现状不知足,就会改进社会弊端,使社会更进步。

相反,知足了之后,社会就会失去进步的源泉,从而停滞不前。

就爱因斯坦的问题,我想对方辩友是理解错了.所谓"常乐",不是说一直都快乐.当世人不承认爱因斯坦的理论是,那一刻的确不乐,但不表示他一生就不乐啊.请问对方辩友又能举出多少他的不乐呢?他的不知足给他的是精神支持,有怎会不乐一生呢?请对方辩友不要一叶障目啊贪官污吏也只能算是贪心,贪心带有贬义,你所理解的不知足只是片面的从不好的方面去看,我们应该从积极的方面来看,对待学习不知足,努力学习提高成绩;对待生活不知足,认真工作提高生活质量;只有不知足,不断的追求更好,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加丰富多彩,我们的社会也才会不断发展,进步5 回复:反驳我方认为,现代社会不应提倡知足常乐。

这是因为,知足,就是对现状满足,而满足又往往导致不思进取,因此提倡知足常乐,必会给现代社会带来种种弊端,且带来的这些弊端非常不利于现代社会的健康发展。

下面,我将从物质和精神这两个方面来具体阐述我方观点。

提倡知足常乐不利于现代社会在物质文明方面的发展。

提倡知足常乐,必会导致:1,人的生产积极性的降低;2,人对阻碍生产力发展的问题的关心程度的降低;3,人对推动生产力的创新的投入程度的降低。

也就是说,因为知足了,也即对现状满足了,人们在许多直接影响着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行为上都产生了不思进取的态度,工作不努力了,问题不解决了,创造办不到了。

其次,提倡知足常乐不利于现代社会在精神文明方面的发展。

提倡知足常乐,却会带来以下这些不可忽视的精神层面的后果:1,人的精神营养摄取量的降低;2,人执行道德准则的严格程度的降低;3,人提高情操品行的投入程度的降低。

也就是说,因为知足了,也即对线装满足了,人们在许多直接影响着社会精神文明发展的行为上产生了不思进取的态度,书不读了,坏品行不约束了,好品行不追求了。

6 回复:反驳对方辩手,你撇开了中国的国情。

是无谓的空谈。

就现实而言我们就是需要一种不知足的欲望去不断探索,未来的日子也就会来越来越好。

如果80年代人们满足当时的现状,那么一百年后我们的生活还是停留在坐人力三轮车。

7 回复:反驳知足常乐并不是安于现状,不知足就是贪婪...8 回复:反驳知足常乐不等同于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固步自封,而是对现在的收获充分珍惜,对目前的成果充分享受,是对现有的潜力充分发掘`我们在很多的时候要知足者常乐,知足者常乐是中华民蔟的美好传统,许多的古人可以说明这有点呀1、鲁迅有一句名言:“不满是向上的车轮”。

2、"不知足者常乐'表明了一种时时进取,不满足现状的积极态度,它引导人们不断向好的方向努力奋斗,锐意进取,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坚持正确的价值观. 我们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3、社会是在不断快速发展的,我们的知识的步伐也要跟的上社会潮流.例如我们要在知识的了解上要不知足,因为认识要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一项正确的认识,尤其是对复杂事物的正确认识,需要再实践基础上经过反复的认识才形成,是一个又浅至深,由比较深刻到更为深刻的过程,是一个不断修改,增添新的认识的过程,对我国所有制结构的认识,就体现了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是不断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提出新结论的过程.所以在认识上面要不知足,社会才能不断发展,国家才能富强,人民才能常乐.4、人类的发展史证明,当人们看到天空,最初想到用望远镜遥望天际,进而用宇宙飞船在太空游,用无线电信号进行星球对话。

当人们看到足下的土地,建立茅棚小屋,进而创造出无数雄伟壮观的建筑。

创造了金字塔、万里长城这样的世间伟迹。

正是由于人类的不知足才使世界变得如此包罗万象,美丽斑斓。

当今世界行进步伐如此之快,人类不可能一劳永逸,这就更需要我们有不知足的精神。

不知足之所以常乐还缘于以下两点。

一是修身之道和生活之道。

在生活中可以看到同样的艰苦的条件下,有的人一蹶不振,有的人却奋起,因为立志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

立志就是人们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

一个有坚定信念的和远大志向的人,会认为人生的全部意义。

就在于为自己的理想做出不懈的努力。

志不立天下则无可成之事。

常乐更是无从谈起。

二是成才之道和求知之道。

博学多闻总让人敬慕。

韦编三绝的孔子,读书破万卷的杜甫,马背书馆的顾炎武,正是由于他们对知识的不知足,才有了成就,才会有爱因斯坦对科学永不停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