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疏中学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教 学 计 划
学 科 历 史 年级 初一
任教班级 初一1-5班 教师 郭霞
审批(签字)教研组长
教导主任
2012年2月
初一历史下册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
1、学生的学习目的、态度及学习兴趣
今学期本人担任初一(1-5)班的历史课的教学,通过初一上学期的学习,大部
分学生已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2班3班5班,表现突出。上课时各班
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思考,大多数同学都能当堂掌握所学的
内容。但也有个别同学的基础差,学习方法不得当,对历史学科丧失了兴趣。
2、学生的基础知识
从上学期的几次学业水平测试来看,学生的整体基础比比较扎实,具备了一定的
理解能力,有一定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但少部分同学基础较差,丧失学习兴
趣,导致厌学,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一方面要加强思想教育,发现闪光点,多
鼓励,少批评。另一方面,要及时辅导,精简知识点,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
3、学生的智能因素
大部学生对历史学科比较感兴趣,勤于思考,乐于探究,能够积极自主学习,善
于合作交流,初步学会了历史学科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一定历史思维能力,发
展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能做到古为今用,学以致用。
4、学生的学习方法
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具有了一定的学习
方法,能够自主学习,但有少部分同学,缺乏一定的学习方法,致使基础较差,
学习感到吃力,这需要教师进一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
5、教师本人对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理解和教学水平
本人从教初中历史教学十多年,对课程标准、教材有一定的理解,具有一些教学
经验,对“三环节教学”也有了较好的把握,重点在学生的合作学习方式的指导
上还不够熟练,教学方式的转变还不够灵活。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过程中,一定
要认真钻研,吃透教材,新课程标准,把握素质教育脉搏,搞好“三环节教学”。
加强对学生以及教学方法的研究是今后工作的重点和方向。
二、教材分析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叙述的是隋朝以后的中国古代历史,计3(实
验节活动课。三个单元的标题、与《历史课程标准》4节正课和22个单元、.
稿)内容标准中国古代史板块中的第五至第七个学习主题完全一致,与新课标特
点相辅相成。
第一个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教科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无不
紧扣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繁荣”与“开放”,是反映一个积极向上
的社会的两个侧面,具有同一性。为了突出主题“繁荣与开放”,这一单元的课,
对隋炀帝的暴政、隋末农民起义以及唐朝中后期的历史,包括安史之乱、藩镇割
据、朋党之争、宦官专权、唐末农民战争等传统教材经常写到的内容,较少涉及。
第二个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实际涉及“民族关系的发展”
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两个主题。它们不像第一单元的“繁荣”与“开放”那样,
从字面到内容都具有同一性。教科书调整了课标内容标准的顺序,采取了先概述
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情况,后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列举经济重心南移的表
现,然后再剖析宋代的社会风貌、介绍元朝大一统的出现及民族大融合的发展情
况。如此安排,既增强了课文内容的逻辑性,又为教学提供了方便。
第三个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教科书对课标有关明清时期
的五条内容标准进行了归纳组合。除两节文化课文外,教科书以《明朝君权的加
强》《君主集权的强化》两课对应“了解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用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来“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讲
述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等史实,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
英勇斗争精神”,通过《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列举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
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让学生“了解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
的主要措施”,最后《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以“简述‘闭关锁国'的
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
三、学期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
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初步具备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形成陈述历
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掌握正确计算历史
年代、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的技能;
(2)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形成合作意识和小组探究意识;
)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形成归纳分析、判断的逻辑方3(.
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了解中国国情,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强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
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2)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了解历史上专制与民主、人治与法治的演变过程,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
人治到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趋势。
四、具体措施
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常规管理,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对“学困生”既要
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的自觉性,更要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
2、强化质量意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
优补差工作。
3、加强对薄弱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复习阶段,要认真制定复习计划,精心组织复习,以书为本,讲清概念,提
示规律,指点迷津,提高学生的审题、解题的能力及速度。
5、引资料、学经验。经常向老教师学习,经常听课。
6、认真组织测试,强化综合训练,抓住学科的薄弱环节,及时补救。
7、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学辅助手段。
8、加强研讨,发现问题及时研讨,发挥备课组的整体优势。
9、结合本校实际,继续推行和深化“三环节”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水
平,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附表一】课时分配计划表
课新授复习讲评实验学科活动课时合
数2293438
【附表二】单元测试计划表
测试内
周月
王士集—
5
教导期中考—19
郭集—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