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创新方法与TRIZ理论

创新方法与TRIZ理论

• 因此,注重开发儿童右脑潜力是促进中华民族创 造力走向世界前列的关键!!!
创新方法与TRIZ理论
创造性人才和创造力
• 创造性人才: 具有高度创造力的人才
• 创造力(创意、创造性): 产生新创意/想法(Idea)或构想
创造新产品(作品)的能力具有发 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创造性解决 问题的能力
创新方法与TRIZ理论
创新方法与TRIZ理论
直觉思维
• 直觉源于人们的“第一感觉和第六感觉”,它属 于非逻辑思维。直觉是人脑基于有限资料和事实, 对新事物、新问题、新现象进行的一种直接的、 迅速的、跃进的、敏锐的判断。其功能只是从宏 观上把握事物,不需要进行系统的逐步分析,而 能对问题的答案做出科学的猜测、设想,是一种 跳跃式思维形式。
• 高水平发明问题的解决需要知识,而这些知识又 超过了发明者所拥有的专业领域的界限
创新方法与TRIZ理论

• 解决高水平课题要求人们具有技术、 物理、化学和几何效应知识,但是一 个人的知识却不到人类知识总量的几 百万分之一,在解决课题时,人们需 要善于正确“重构”知识和信息,以 有效地为创造发明服务。
创新方法与TRIZ理论
2020/11/11
创新方法与TRIZ理论

第一部分 形势与任务 第二部分 创造性人才 第三部分 创新的理论和工具
创新方法与TRIZ理论
第一部分
形势与任务
创新方法与TRIZ理论
胡锦涛在纪念中国科协50周年大会上指出:

“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正确的科学思想, 崇尚崇高的科学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创新方法与TRIZ理论
良好个性品质(4) 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
• 用勤奋的精神致力于学习,持续地提 高创造者能力
创新方法与TRIZ理论
良好个性品质(5) 创造性人才的心理特性
• 希望打破“常规”的创造意识 • 深究事物机理的强烈好奇心 • 多视角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 不怕批评,不怕失败,敢于坚持,敢于冒险
• 爱因斯坦对科学认识曾说过:“真正可贵的因素 是直觉”他认为科学创造的过程应是经验-直觉概念-逻辑思维-理论的过程。
创新方法与TRIZ理论
“逻辑思维压缩论”
●“逻辑思维压缩论”认为直觉虽然表现为瞬间的顿 悟,实际上它也是运用逻辑思维的结果。因为:
• 在直觉的背后“隐藏”着一系列逻辑推理链,而 直觉思维只是在一瞬间就进行和完成了复杂的推 理过程,因而让人感到头脑中似乎并没有经过逻 辑思维,思维过程已在头脑中完全“自动化”;
创新方法与TRIZ理论
2005年8月8日美国商业周刊:
知识经济时代
创新经济时代
时代特征
创意的想象力
主宰
创新力(创造力) 世界经济潮流
创造性思维 创新方法 创新工具(CAI)
应对办法
创新方法与TRIZ理论
效益
微笑曲线
资源消耗 环境污染
资源消耗
环境污染
20世纪90年代 知识经济
21世纪 创新经济
制造前端 研发、咨询
创新方法与TRIZ理论

• 从统计数字看: • 20世纪以前的重大发明构思,多数是由天
才发明家在逻辑思维的基础上发挥非逻辑 思维的作用而获得; • 进入20世纪50年代后,利用逻辑思维和专 业知识的发明逐步占了上风; • 到了20世纪90年代,TRIZ理论方法中的知 识库和独特的思维方法的运用主导了发明 创造的大趋势,出现了一批专业咨询发明 公司。
生产制造
20世纪60~70 年代工业经济
制造后端 售后服务
创新方法与TRIZ理论
效益
微笑曲线
资源消耗 环境污染
资源消耗
环境污染
向价值链的高端和低污染、少投入的方向发展
21世纪 创新经济
制造前端 研发、咨询
生产制造
制造后端 售后服务
创新方法与TRIZ理论
第二部分
创造性人才
创新方法与TRIZ理论
我们能创新吗?
创新方法与TRIZ理论
日本学者春山茂雄认为 :
• 左脑是自身脑,只储存个人毕生经验;而右脑是 祖先脑,储存了人类500万年在进化中所积累的智 慧,赋予人以直觉、创意等,右脑的信息量为左 脑的十万、百万乃至千万倍以上,是人思维的 “基础软件”。当前的应试教育只是以考核左脑 的能力为主,忽视了功能强大的右脑的能力,既 不公平,更不科学。
自1901到2000年,华人获诺贝尔奖的只有8人,其中获诺 贝尔科学奖的6人;但犹太人获诺贝尔奖的人数超过250人, 是世界各民族平均数的28倍,是华人获奖人数的40倍。”
2004年十名诺贝尔奖获得者中有三名犹太人。各种数据 表明,全世界最有钱的企业家中犹太人占近一半,福布斯美 国富豪榜前40名中有18名是犹太人,美国名牌大学中1/5的 教授是犹太人,犹太人几乎在所有的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 并改变世界的成就。
• 在得出了直觉判断之后,还需实施逻辑推理过程, 以检验其所得出的直觉判断的合理性。所以,直 觉思维只不过是逻辑思维的“压缩”(或称为 “简化”、“浓缩”、“内化”等)。
创新方法与TRIZ理论
灵感思维
心理学家对灵感思维的描述是: • 灵感思维的闪现来自于突然的顿悟,是人们在艰苦创造过
程中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多次迭加,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 维反复作用,突然间把隐藏在人们潜意识中有关信息进入 激发状态; • 灵感常常为发明带来思路、线索、设想和启示,但灵感的 出现,具有随机性、瞬时性和模糊性,创造者要觉察灵感、 把握灵感和利用灵感有一定的难度。 • 灵感产生的条件:一是对解决问题有浓厚的兴趣和强烈欲 望,二是对问题和相关资料进行了长时间的思考,甚至达 到了思维的“饱和”状态。
创新方法与TRIZ理论
幻想打造出发明
作者
凡尔纳 威尔斯 别利亚耶夫
作品
中幻 实现了或很 想创 快将实现的 意的
总数 数量

108 64
创新方法与TRIZ理论
创新技能与创造力
• 创新技能包括观察能力、注意力、记忆力、理解 力、发现问题能力、开发选题 破译黑箱能力、系统分析和系统决策能力及信息 的获取和利用能力等。其中信息能力和操作能力 尤其应予以关注。对于我国的大学生和科技人员, 实际操作能力偏弱,应加强锻炼。
独 立 性
突 发 性
敏 捷 性
风 险 性
非 逻 辑 性
、 、
创新方法与TRIZ理论
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亦称抽象思维,是人们在认识过 程中运用已掌握的各种知识、原理、规律 基础上形成的概念,并以此判断、推理、 反映现实的一种思维形式,它能使我们更 深刻、准确和完整地反映客观面貌。 阿奇舒勒认为:思维应遵循系统,受控于 系统,只有如此,思维才是天才的。
励。 •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
耻”是奉献精神的高度概括
创新方法与TRIZ理论
良好个性品质(2) 科学理性的独立精神

• 不盲从 • 敢怀疑 • 不迷信 • 思维上的独立性将
导致行为上的独立
创新方法与TRIZ理论
良好个性品质(3) 热情洋溢的合作精神
树立正确、积极、主动的 沟通意识:
• 宽容他人 • 注意赞美 • 保持微笑 • 尊重他人 • 以“诚”待人
创新方法与TRIZ理论
一、创新能力建设已成我国发展的当务之急
• 2007年三月,三位
老科学家向温总理写 信,温总理批示“自 主创新, 方法先行。”
创新方法与TRIZ理论
科技部刘燕华部长指出
《孙子兵法》总结 集成了打仗的谋 略、技巧和套路, 是集军事方法之 大成的杰出成果。
科学重大发现与科 技进步也蕴涵着丰 富的谋略、技巧与 套路,即“创新方 法”— 科学思维、 科学方法、科学工 具。
• 应在正确理念指导下,使幻想成为创造发明的理想,而 不致成为脱离客观规律的空想。
• 以奇异幻想开路,吸引人们去探索未知,并促使人们产 生创造的欲望。一些科学中大的发现往往是如此
• 在有些发达国家,为了发挥幻想在科技发明中的积极作 用,为学生开设“幻想课”,旨在从小培养人的创造才 干
• 由于幻想超前性,暂时脱离现实,在我国常常会被人贬 低,幻想成为一种贬义词 。
坚持到底的精神 • 心理特性主要在14岁以前形成。
创新方法与TRIZ理论
创造性人才的能力结构
• 感情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 EI ) 人的一生20%由智商决定,80%由感情智力
主宰,职位越高,EI的作用越显著,高达85%。 始终保持善待他人,严于律己。 • 超越对手
着眼于已知领域,更着眼于未知领域加大 思维的“前进跨度”、“联想跨度”,超越对 手。
大脑是人的智慧之府,是人的创造创新之源。 人脑类似由100~140亿台微型计算机所组成的庞 大的电子计算机信息网络处理系统。一个正常人的 大脑可储存1000万亿信息单位,相当于一般电子计 算机储量的100万倍,如果全部用来储备知识,人脑 的记忆容量相当于5亿本书籍的知识总量。人脑的功 能非常强大,俄罗斯学者伊.尹尔菲莫夫研究指出: 人的大脑可以同时学习40种语言,默记一套大英百 科全书所容纳的全部内容,还可以有余力去完成十 门大学课程的教研活动。
创新方法与TRIZ理论
智商与创造力关系图
高智商是高创造力的必要
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高智商的人也可能是低 创造力。
人的一生的成就,20%
由智商决定,80%由感 情智力主宰。职位越高, EI的作用就愈加显著, 几乎能达到85%
创新方法与TRIZ理论
创新思维的涵义
思维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和内、外有机联系,并能 引导与促进创新的心理活动。
创新方法与TRIZ理论
我国创新方法存在的问题
• 刘燕华部长指出: • 科学思维培育不够 • 科学方法研究与应用不够 •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学仪器设备匮乏 • 创新政策环境还不完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