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财务报表案例分析 乐视

财务报表案例分析 乐视

2017年6月30日目录课程设计(论文) (1)1公司简介 (2)2战略分析 (3)2.1SWOT分析 (3)2.2网络视频行业分析 (4)2.3乐视网竞争战略分析 (4)3会计分析 (5)3.1识别关键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5)3.2分析关键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7)4财务分析 (10)4.1资产负债表分析 (10)4.1.1资产负债表结构分析 (10)4.1.2资产负债表各项目分析 (12)4.1.3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14)4.1.4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15)4.2利润表分析 (15)4.2.1根据收入来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 (15)4.2.2分析股份公司的盈利保障 (16)4.3现金流量表分析 (18)4.3.1现金流量总体分析 (18)4.3.2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分析 (19)5前景分析 (21)基于哈佛分析框架的财务报表分析——以乐视网为例摘要:乐视网作为唯一一家在境内上市的视频网站,近年来的发展十分迅速,而2016年,乐视网“欠款门”风波愈演愈烈,占据了各大财经版块头条。

哈佛分析框架是对传统财务分析的补充和完善,以战略分析为起点,从发展战略、会计政策、财务分析、前景预测四个角度对企业进行全面分析。

本文以乐视网为例,以2013~2016年乐视网的财务报表为基本研究资料,将哈佛分析框架运用到新兴互联网行业,全面分析乐视网财务状况,对其近3年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状况进行分析,发现其繁荣发展的背后,资本结构、成本控制、无形资产管理等方面均存在着一些问题与隐患,并据此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哈佛分析框架;互联网行业;上市公司;财务分析1公司简介乐视公司成立于2004年11月北京中关村高科技产业园区,2010年8月12日在中国创业板上市,股票代码300104,是行业内全球首家IPO上市公司,是目前中国A股唯一上市的视频公司,还是全球第一家IPO上市的视频网站。

乐视开创了其独特的发展模式:“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的乐视生态。

乐视生态即,公司为顾客提供,从资源、平台到应用、终端的一体化服务。

公司主要从事基于整个网络视频行业的广告业务、终端业务(即公司销售的智能终端产品的收入)、会员及发行业务(包括付费业务、版权业务及电视剧发行收入)和其他业务。

伴随着智能终端产品乐视超级电视等的推出,在乐视生态战略的引领下,公司目前已成为基于一云多屏构架、实现全终端覆盖的网络视频服务商。

2战略分析2.1SWOT分析图2-1SWOT分析(1)优势●“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的独特乐视生态模式。

●广告攻势:电视节目赞助,地铁商业广场●成本优势:首次公开零部件成本,以低价冲击销售量●内容优势:据称乐视拥有海量资源影片覆盖达到95%;此外还有涵盖西甲等众多国内外顶级赛事(2)劣势●终端上缺少关键技术;内容上,虽然与CNTV合作获得暂时的拍照,但身份问题依然存疑:●公司管理混乱,各种业务板块疯狂扩张,产品,渠道和资金以及售后服务难以配套完善;●财务管理不善,权利集中:贾跃亭对公司的掌控太强,导致决策不理性;●产品备受诟病。

所谓的ID无边框手机,实则非也;自动驾驶互联网汽车迟迟无法量产(3)机会●模式创新:开创了独特的商业模式若能较好地进行资源的整合和生态的建设,以及落地配套设施资金跟上,将是一大创举。

●超级电视受到市场的欢迎,聚焦大屏电视将是一大发展机遇●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重新回到内容的创作以及体育赛事等转播权的垄断上,以此获得更多的用户,更大的体验粘性。

(4)威胁●细分市场上对手的专业化:乐视一大问题就是资金以及管理,配套设施跟不上扩张的步伐,什么都想整合,但往往会被更加专注细分方向,具有自身优势产业的公司甩开。

●在缺乏核心研发技术的情况下,更容易受到牵制,被替代的可能性更大,竞争也会趋向白热化。

●疯狂扩张,容易资金断裂:2.2网络视频行业分析网络视频服务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网络视频运营公司在创立和发展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服务器、宽带、影视剧内容,并需要有大量人力资源进行运营维护,因此投资支出庞大,具有较强的资金壁垒;网络视频涉及音视频制作以及无线流媒体技术等多项媒体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技术日新月异使得行业技术门槛越来越高,因此技术壁垒也是该行业的特征之一;乐视“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的创新商业模式与垂直产业链降低了替代者的威胁;然而,各视频网站对用户资源争夺异常激烈,因此与顾客的议价能力相对较弱;网络视频行业的供应商是视频内容的提供者,随着版权保护意识的加强,各网站对正版网络版权的争夺也非常激烈,使得各大视频网站与上游内容提供者的议价能力也大打折扣。

2.3乐视网竞争战略分析(1)前期低成本领先战略。

在乐视网上市的十年时间里,一直是在和各种视频网站竞争,人们对其看法和估值也是基于优酷、爱奇艺等视频网站。

然而随着2013年以乐视互联网电视为载体的生态概念的大获成功,可以说乐视互联网电视重新定义了电视,即电视是一个融合了平台+内容+应用的终端。

纵向一体化明显,各板块之间的协同效应显现。

“PC时代的红利已被消耗殆尽,移动互联网的机会已被瓜分完毕。

乐视有两个选择,要么按照安全的老路子去做传统互联网巨头或硬件巨头,要么被兼并或被收购,要么做拥有颠覆力量的全心物种。

所谓互联网生态的模式,用他的话说,就是要“真正通过互联网作为基石和纽带去变革传统产业,并且能够打破传统产业的边界1.对于技能和资源的一般性要求上,我们看出,乐视的生态模式,7大板块就是要通过持续的资本投入和不断的融资,包括贾跃亭的股权质押,股票定增,长江商学院的同学救急,以及后来的融创中国150亿的战略投资等等,才能维持业务的扩张;以及零利润销售乐视手机和补贴超级电视都是在希望以低价去获得优势,进而占领市场。

2.对于组织的一般性要求,乐视曾在2016年双十一上划下12亿的销售规模,当年的销售目标更是要超过600万台。

同时,从谷歌,特斯拉,凡客,百度等等挖来高管来布局7大子版块的业务扩张。

综述,我们可以看出乐视的前期战略选择是低成本领先战略。

(2)目前战略收缩随着资金链的断裂,融资受阻,丑闻不断等等事件的爆发,我们了解到,聚焦大屏生态成为乐视网未来的一大战略。

目前的计划是:1.乐视非上市体系“瘦身”;尽快完成乐视汽车板块的A轮融资,并推出量产车;推动乐视网位居大屏生态前列。

2.乐视目前的销售渠道包括乐视生态店、零售商与经销商。

“调整要做的是销售渠道网络化,让这些渠道都融入到全国销售网格中。

”3会计分析3.1识别关键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同过观察乐视网的财务报表,我们可以看出,应收账款、其他应收账款、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构成了其资产的大部分。

不难明白,作为一家视频网站,对于影视版权的购买与管理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长期股权投资比重较大与其公司战略有关,而应收账款、其他应收账款所占比重较高,也要着重分析。

表3-1比率分析(母公司)减值具有会计灵活性。

此外,乐视网2016年前五大客户销售额占销售总额的40.7%,且这五大客户全部为关联方,可见乐视网的销售主要是通过关联交易进行的,因此在分析应收账款时要考虑关联方的因素。

3.2分析关键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1)影视版权的摊销乐视网2014、2016年年报披露的无形资产中的摊销方式,对于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按授权期限或10年进行直线法摊销;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年末复核和进行减值测试。

而2015年未披露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

互联网时代产品的更迭速度很快,其流量非平均分布,一般的影视剧的流量很可能在最初开播时最大,而后流量变得衰减,除非是优秀的经典剧目有特殊的长尾效应;而且一部影视剧的新旧程度对公司版权分销收入影响巨大,因此平均摊销和流量的不平均分布就存在一定的差异。

优酷土豆的摊销力度更大,采取了加速摊销的方法,对于采购的版权,在第一年就摊销掉50%;但Netflix、迅雷等采取的是同乐视网一致的直线摊销法。

按照配比原则,以每个会计年度版权流量(或分销收入)占授权期内预测总流量(或总分销收入)的比例,摊销无形资产,类似高速路折旧按车流量法测算折旧的方法,相对合理,调整后利润预计会大幅下降。

(2)无形资产的减值政策乐视网在2015、2016年年报开篇中的风险提示了“无形资产减值风险”,说明乐视网对此也有充分认识。

其中对影视剧版权的减值测试方法是:通过估算整体版权库可收回金额对其进行减值测试。

可收回金额是其续存期内所带来各期广告业务收入、付费业务收入、版权分销业务收入减去直接成本的折现值。

乐视网以“影视剧库”整体作为资产组进行减值测试,而非针对单个影视剧作品。

预计未来收入的方法没有说明,这恰恰是判断是否减值的关键,假设数据的合理性是关键的关键。

如果未来收入是按照目前数据基础的一定增幅如5%递增来做假设,可能达不到减值条件;而如果未来因为市场竞争或突发事件导致收入突然停滞或大量减少,未来年度可能产生大幅减值。

(3)亏损单元的分担换来整体的盈利乐视网利润表的后端,有个非常特殊的现象,利润总额7417万元,所得税-1.43亿元(主要是子公司适用不同税率的影响),净利润2.17亿元,扣除少数股东损益-3.56亿元,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5.73亿元。

少数股东损益变化对利润结构影响巨大。

乐视网的操作是个跷跷板游戏,一边是即使终端亏本也要扩大销售量,另一边希望用户基数的快速增加,带动其他业务的增量;收入全部计算,同时将亏损单元计在拥有58.55%的子公司——乐视致新的头上,让别的投资人共同分担亏损,少数股东权益为较大的负数亏损3.02亿元,间接增加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

2015年确保利润的一个举措是将可能长期处于投入期出现亏损的乐视体育股权降低,转变成对乐视网业务不构成影响的“金融产品”。

2015年末乐视网对乐视体育的持股比例为10.34%,对乐视体育不再拥有控制权或实施重大影响,故不再纳入合并报表范围,转而按成本计量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对当期利润不再产生负面影响。

(4)长期股权投资真实价值贬值巨大期股权余额的增加,也极大影响了乐视网的资产构成。

截止到2016年末,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余额高达20.70亿元,而在2015年末时仅为1004.53万元。

这种情况出现主要是源于乐视在香港设立的全资子公司“乐视致新投资(香港)有限公司”斥资22.68亿港元、折合约18.75亿人民币,认购了香港上市公司TCL 多媒体发行的配售新股34885万股,价格为每股6.5港元,占到配售新股后的TCL多媒体总股本的20.09%。

根据乐视网年报披露,“公司对于TCL多媒体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由此带来投资收益1507.5万元”,但是账面的小幅收益却难掩乐视网在这宗股票投资上出现巨额亏损的现实。

截止到20163季度末也即9月30日,TCL多媒体的股价更是进一步下跌到3.81港元,相比乐视网的成本价折价41%。

相关主题